電影原名:G.J. Ramstedtin maailma
歷史是故人的曾經,也是實踐的道標,你我的一言一行一個皺眉落下一根髮絲終將成為過去點滴也代表未來會怎麼去發生。這就是歷史有趣的地方,它曾留下了什麼又逝去了什麼,沒有什麼會永遠在那,但悄悄的走正如悄悄的來,歷史也總周而復始,留下一抹讓人霧裡看花的雲彩。
《關於往東的回憶》是一部跨越海洋大陸的公路電影,這部電影追憶了十九、二十世紀的芬蘭語言學家蘭司鐵因為研究蒙古語與阿爾泰語系的關係而踏上它鄉,沒想到成了永遠的追憶,隨著時代與工作他研究了亞州許多方言、歌謠和故事、宗教哲學等,穿越千里的中亞之旅,成了他一生研究與旅行的意義。
在日本藤崎龍改編中國文學的漫畫《封神演義》中,曾經敘述過關於「歷史的道標」這點,將一切毀滅以後新生的世界,即便重生也依舊走向一條與過去相同的毀滅歷史,重現出過往類似又不同的樣貌,也就是所謂的「歷史重演」。
即便在不同的時代歷史事件總是驚人的類似,東西德、南北韓、北越南越、中國與台灣顯現獨裁與民主的分水嶺,什麼導致歷史故事不斷的再現?這個重複的周期,像是太陽系般圍繞著軸心旋轉,結果人們永遠搞不懂何謂歷史的教訓。
《關於往東的回憶》是一部公路電影,它以十九世紀末的芬蘭語言學者與外交官蘭司鐵在外的紀錄手札、備忘錄呈現當時的亞洲面貌,尤其是關於蒙古在清屬領地時到獨立期間周旋於中俄兩國中。
蘭司鐵有他自己獨特不流於西方視角和政治角力的解讀方式,讓他以更客觀的角度看待關於蒙古國的亞洲視野與當地的宗教文化人情風俗,而在後段因芬蘭脫離蘇俄的統治獨立,而讓他成為外交官員進駐日本,他的到訪也在一定的程度影響日本關於風俗考察與語文創作,風俗學者柳田邦男、作家宮沢賢治都受到他的影響。
電影採取有趣的敘事模式,同時也很明確的呼應兩位芬蘭導演想要詮釋的主題,藉由百年前十九世紀蘭司鐵學者手札紀事,對比如今百年後的亞洲風景,當年的草原沙漠已成高樓,當年的吃草的駿馬成了機油鐵馬奔馳於大草原上。
這部電影是導演透過影像所做的一段反思,在歷史與時間上對於人都是短暫的百年,同時遊牧民族過去逐水草而居未有圈地為家的概念,他們不懂為何要蓋一棟橫跨好幾百年不朽的建築,因為人的一生不過短短幾十年。
導演希望透過這部紀錄片能讓,觀眾能反思自己在歷史上的定位與所踏土地甚至整個地球的未來,蝴蝶效應中拍動蝴蝶翅膀引發風暴,在小的螺絲釘一但鬆脫也會讓整台機器造成引響,每個人都互相牽連著彼此,沒有人能逃得掉。
不管是已經過去長遠的故事傳說,或是現在正在街頭巷尾發生的大小事,其實都是歷史的一環,一代一代我們的選擇終將成為歷史的縮影,而語言也是,一個歷史會透過語言留下?還是宣告一個言語的死亡將文化沉入海洋。
而撇開《關於往東的回憶》曾經現況的比較,關於本篇電影最主要的蘭司鐵所做的阿爾泰語系研究其實在如今還是爭議很大的的一個假說語系。
這個語系是將突厥語、蒙古語和通古斯語等劃分為同個語系內,也將朝鮮語、日語歸類其中。算是在十八世紀提出,十九世紀透過研究去證實,但於二十世紀末後卻有研究推翻認為是長久以來各地區相互影響並非師出同門的語系。不過這點也與《關於往東的回憶》中學者蘭司鐵到訪的地方有很大的重複性。
蘭司鐵在電影中口述的形象往往讓我想起森薰創作《姊嫁物語》中的英國學長亨利史密斯,故事與電影中蘭司鐵相同一樣是在十九世紀末於中亞地區的草原地帶民主的考察,探訪亞細亞遊牧民主的人文風情故事,透過漫畫重現出當時的婚宴習俗、服裝與騎馬射箭等風貌。
《關於往東的回憶》則是更具寫實性跟當代性,過去先人所說所做的事情有些再現今距離與語言隔閡慢慢消逝,所做的改變,次文化在當地的再創作,都讓整個文化透過這些繼續流傳下來,這是屬於當代對於過往歷史的另一種文化追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