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艾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和英國腔的腦粉,去年看到她在美國脫口秀主持人吉米費倫(Jimmy Fallon)的節目宣傳,就興奮到模糊,萬分期待這部電影正式上映。
艾瑪湯普森飾演凱薩琳紐伯瑞(Katherine Newbury),美國深夜電視脫口秀唯一的女性主持人,屹立好萊塢二十八年,獲獎無數,更是女王親封的女爵(Dame)。但是,才領了不知道第幾座獎項,電視台的新任總裁卡洛琳(Caroline)就來到她的休息室宣布:因為過去十年收視率低迷,即將結束她的節目 ,轉由新生代脫口秀網紅丹尼爾(Daniel)接手。凱薩琳急召寫手商量對策,力圖產出最有趣的內容,抓回觀眾的心。然而,她獨斷刻薄的作風,卻遭到新進印度裔寫手莫莉(Molly Patel)當面挑戰,並且攪動宛如一灘死水的節目寫手組生態。
正如艾瑪湯普森大力讚揚的,本劇的作者,同時也是莫莉的飾演者明蒂卡琳(Mindy Kaling)才華洋溢。我們可以看到劇本除了試圖呈現名人的身分顧忌、年長者的職場困境,還野心十足地納入少數族裔在美國面對的隱形歧視。
例如:凱薩琳雖然喜歡,但到了最後一刻還是放棄莫莉的政治嘲諷笑話,以免顯示自身立場。她聽不懂年輕同事說的「上傳」、「下載」等網路術語,也無法理解網紅靡靡(Mimi Mismatch)如何以聞狗屁股的影片備受喜愛,在訪談間不經意流露的不以為然,造成靡靡當場爆走。隔天被媒體封為「討人厭的阿姨」。
凱薩琳的鋼琴家丈夫華特(Walter)罹患帕金森氏症,仍被紐約大學音樂系尊為榮譽教授,莫莉露出崇敬眼神地說這是一種成就的肯定,但華特卻是如人飲水,說:「榮譽教授只是學校不想要你再出現校園而搪塞的虛名。」
至於莫莉自己,身為女性南亞族裔,工作第一天就被當助理小妹,表明是新進寫手之後,能力仍然被同事們充滿偏見地忽視,認定她只是一個排擠真正適任者的弱勢保障名額。
除此之外,電影拋出很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女性治理、缺乏職場支持的單親家庭、主管與下屬之間親疏距離的拿捏、單一菁英男性的辦公室生態、因習慣而廢退的事業野心、害怕網路負評的大企業、聰明漂亮卻只能在戲裡裝笨當花瓶的女演員,但是每一個都是迅速展開又匆匆結束,散亂地像小孩玩完丟一地的玩具。
其中一個我覺得最可惜的是凱薩琳與莫莉的深夜談心。
莫莉深夜還在辦公室看凱薩琳年輕時談論憂鬱症的脫口秀錄影,凱薩琳來到她桌前,叫她早點回家。莫莉說這是她最喜歡的一集,「如果連像妳一樣的人都能對憂鬱症侃侃而談,而且講得這麼好笑,所以我有憂鬱症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我現在還是憂鬱的」,於是凱薩琳把莫莉帶到自己的辦公室,兩個人各持一杯紅酒,感覺這是一個溫馨談心的場合。
莫莉對著滿屋子的獎盃驚嘆之餘,抱怨同事把她當少數保障名額而歧視她。
凱:「妳的確是少數保障名額。」
莫:「三小???⋯⋯」
凱:「妳以為沒有人指控我今天的位子是睡上來的嗎?重點是妳已經在這裡了,就要向人證明妳有那個本事。」
莫:「我很感謝妳改變了我的人生⋯⋯」
凱:「妳不要誤會,但是有時候妳的坦誠其實很難相處。」
莫:「為什麼妳總是不讓我表達對妳的仰慕!」
凱:「成功的人討厭他們的仰慕者,而且我們對於讚美都很多疑。」
莫:「太恐怖了,妳這樣怎麼會有朋友!」
凱:「我不認為我有朋友。」
凱薩琳面露淒然,然後表示時間已晚,該離開了。莫莉趕緊將杯中紅酒一飲而盡。
這場戲就這樣暗掉了。雖然莫莉的告白讓我想到《還珠格格》紫薇陳述她對皇阿瑪傾慕之情的那種尷尬感,但是前面鋪陳的一副像凱薩琳要面授心傳什麼人生經驗,結果這場戲就這麼結束?看得我也想喝光手上的酒,灌醉自己。
或許就是劇本的野心太大,而喜劇電影的片長太短,導致這種散亂而草率的劇情一再出現。電影最後三十分鐘,為了刻意製造緊張與懸念,劇本再開了一個職場婚外情的情節,但依然草草收尾,平添更多淩亂和速食感。
不過尾聲倒是呼應得巧妙。
凱薩琳親臨莫莉在布魯克林的小公寓,年近六十的阿姨避開樓梯間散落的小孩玩具,氣喘吁吁爬六層樓,來到莫莉自認選色漂亮的紫色房間,求她回到節目寫手組──就像觀眾試圖從凌亂的議題尋找啟發或娛樂(或艾瑪湯普森),結果看到的卻是一個粉絲扮救星的自我感覺良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