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都很喜歡手作,像是烘焙、飾品、小東西等,前陣子上網看youtube影片自學編織拉菲紙草帽,燃起手作魂,所以上網找有興趣的課程參加,加上夏天在台中吃過草袋飯後,寫臉書粉絲頁後找了不少藺草的資料,就選擇手作藺草的一日課程。

報名成功後會收到一封電子票券的E-mail。報到時需出示這封Mail。

出了電梯口可以看到學堂的海報。

品品學堂共有三間教室,在上課中唯一缺點是隔音不是很好,會聽到隔壁課堂內容。
這次是台灣藺草學會和品品學堂合開的課,首先由學會介紹藺草在台灣的種植區域、藺草的生長、藺草編織前加工過程、學會品牌故事、工藝師的介紹等,大約半小時左右,就開始手作教學。

進教堂會看到學會販賣的商品和當天要做的小包。
這堂課學員有25人,5人一組同桌,在桌上已擺上5個已經做好底的藺草包、藺草枝、剪刀和噴水瓶,一組配一位工藝師做桌邊教學,包身分三個部份兩種編織方式,邊編需要噴水在藺草枝上,這樣才不易折斷也不會傷手,整間教室都是藺草的味道,我覺得非常香。

已起好底的包,我們從這裡開始編織。
首先工藝師會個別教學第一種編織花紋,之後就要自己開始從包底往上編,一個半小時後到了午餐時間,才編不到包包的五分之一,午休時間大約40分鐘,學院提供葷的便當有雞肉和豬肉,素食只有一種選擇,我覺得份量很充足,飯有加藜麥,配菜有七樣,吃起來很清淡。藺草學會的經理建議大家可以去買個甜食補充體力,本來我和妹妹就打算外出買飲料和零食,不過大部份的人想要加快完成,都吃完飯後就開始編,等我們外出回來後,其他學員已經開始開工了,我們才開始吃午餐,所以晚別人開始。

品品學堂提供的午餐便當,上為葷食,下為素食。
終於大約在下午三點左右完成第一個部份,工藝師會看已經完成好第一部份的學員開始教第二部份,這段編織只要繞一圈後又要重覆第一部份的編織法,因漸漸熟悉後就能加快速度,所以完成整個包身大學5點左右,不過中間有些學員會小偷懶請工藝師編織,就能在五點左右離開,我想自己完成這獨一無二的包包所以能自己完成的部份就自己來,最後把包包收口再把多出來的縱軸藺草枝剪掉,因時間關係,背帶部份工藝師已經完成90%,讓我們體驗四辮法完成剩餘的部份,再由工藝師把背帶用「四方結」連接上去。

工藝師正在教我如何把包包收口。
包口可以選擇是否要釘皮釦上去,整個完成大約花時8個小時左右,完成後非常有成就感,雖然大家做的外觀形狀都一樣,但藺草枝的顏色深淺度不同,如果在編織時有注意配色的話就會有所不同,包包需要曬太陽才不會發霉唷!

完成品。
體驗心得:
- 藺草編織從台灣清治時期就有文獻記載,在日治時期出口到日本的產品為第三名,但現在這個產業工藝技術因科技進步和不流行而漸漸消失,藺草學會想把這技術繼續傳承下去,搭配新設計做推廣,如果你也喜歡手作可以報名這課程來和這些工藝師交流。
- 報名前看到官網上很明確寫出體驗時間,約七小時左右,所以有心理準備會長時間同姿勢編織,大部份的人都是第一次,對編織不是很熟練,動作也會比較慢,如果沒辦法長時間在位置做手作,不建議參加。
- 每組(桌)都有一位工藝師來教學,在大家在編重覆的地方時,她們會巡場讓你有不懂或覺得編錯時可以幫你修正。
- 此課程為手作體驗,雖然工藝師都會幫忙,在現場看到有人會因為趕時間或覺得累會偷吃步請工藝師幫忙,這樣後我覺得就失去”手作”的意義了,其他如有問題就沒辦法馬上詢問。建議想參加手作課程的你,在當天接續時間安排上要有彈性或是選擇尺寸較小的課程先入門。
- 在台北的體驗課程大部份會由工藝師先起頭編織一部份,再讓參加者接續完成,如果想重頭到尾由自己編織在苗栗苑里的學會有開課,有興趣者可以上官網或臉書詢問。
【此文章非業配贊助,純為自行體驗分享】
資料參考:
台灣藺草學會官網:http://www.taiwanlin.org.tw/zh-TW/index/
Pinkoi品品學堂:https://www.pinkoi.com/store/pinkoi-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