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鬼滅之刃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我怎麼捨得待在無限的夢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吾峠呼世晴所著之《鬼滅之刃》原著漫畫,主軸大致是:少年帶著被感染成不死者(鬼)的妹妹,學習用「呼吸法」的功法、相性戰鬥,在人與鬼兩方陣營中走出自己的新路線。

電影劇場版緊接電視版一、二季,發生在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半封閉場所──火車在大正時代的角色們看來,如巨獸一般嘶吼、奔馳過平原吧。主角一行人與前輩會合在此,要找出列車上神秘失蹤案件的罪魁禍首,疑似是層級很高的「鬼」所致。

電影本身乍看又是《周刊少年 Jump》熱血王道少年漫畫改編作,有著製作公司 ufotable 一貫為人稱道的華麗動作場面,復古又時新地表現出「呼吸法」浮世繪的流動。原著故事的人物情感飽滿,在兄妹手足情深、同伴彼此砥礪支持的情誼之外,亦貫徹男主角對人類(擴及至曾經是人的「鬼」)普世之愛的堅持,召喚著失落的家庭連結、不會輕易被嘲諷的「人道主義」、以及「美好年代」情懷:短暫的大正時代,恰處在軍國崛起之前,來自鄰地或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潮,帶來看似對立事物間激昂的交融。

raw-image

但,同樣處於一個太快消逝的年代,我卻很快地進入另外一種觸景生情:不死者背後是關於死亡、關於衰老的焦慮(對應我們身處在醫療的時代、疫情的時代),人們得用「呼吸」去對抗(而我們對「當下」的接受甚至不再直觀,也得靠練習)。

又其實,從戲謔的《傲慢與偏見與殭屍》,到近期《法國大革命之謎》都有這樣以喪屍、瘟疫改寫文本的題材,連同許多以「不死者」為主題的作品,彷彿一直印證著一種簡單的自我說服:「不死」其實才是脆弱的,因為人難以想像「不死」的型態,所以在設定上、都只能用對死亡的恐懼去講述「不死」;而「死亡」本身的頑固反倒支撐了「活著」、支撐了「向死而生」的堅毅。

但是,真的是這麼簡單嗎?

1.

在電影一開始,佔據列車的鬼,就像《全面啟動》般在主角一行人身上製造夢境:一個人的夢像是個畫了圓的範疇,闖入者要穿過、刺過意識圓圈的透明保護,來到無意識領域,才可找出那人的核心,一舉摧毀。

每個人的無意識領域全然不同,有的人是一片黑暗,有的是坑漥洞穴。
或意志火焰燃燒不止;或海天一線的清澈。

闖入主角夢境的男孩,為他心靈風景的美麗懾服。另一邊,夢境被闖入的主角,卻像電車難題駛過的美夢:你要選擇哪邊才是真的?你要的是半死不活的妹妹,還是所有家人團圓?

要看好了,在一邊死,就可以在另一邊活。主角果決地在夢中死了一遍又一遍,但曾經差一點,他不是真的弄混,而是必須讓行動先於判斷的突圍時,決斷錯了邊。

或許在這個時刻,他最接近那些不死者的心。

raw-image

2.

我想到我看過另一個「無限列車」的關卡:人們從現實中上了夢境的車,破解了難題,卻日復一日重新再玩一遍,每天都以為是第一次來到這裡,忘了離去,忘了早已破關,忘了為何來到這裡。

「緣何而來」才是那個藏得最深的難題。免去死亡的每一天,也形同與出生永別。那是「無限」。

3.

但,我也想起另一種關於「不死」的故事:

另一個弱小、普通的人,不幸又幸運地擁有能力──「不死」。而這個能力其實說來簡單,不過就是「撐下去」,犯再笨的錯,受如何重的傷,不是你願意撐下去,而是不能不撐下去。他承受比其餘人類加起來的創痛還更多的洗刷,一小步、一小步,攀上自己視野與思維的巔峰,去識別出真正的天才。用一百次微小的進步,先趕上天才只消一瞥的遠見,只是為了成為某種標竿,帶領後繼者超越他自己,超越了一小步,就是踏出人類的一大步。

4.

在《鬼滅之刃》裡,人類是這樣的:「我們受傷流血,在黑夜與不死者戰鬥,這不公平。」

主角向不死者拋出的話,乍看很簡單,但不死者自己卻不曾想過,也不願意想。反正「是的,這原本就不公平。」

但何時我們終於能夠這樣吶喊?奮力如飛劍,讓黑暗消失遁逃在陽光追趕中。

raw-image

5.

情感的飽脹醞釀下一道呼吸。呼吸綿延至發出下一道滿載情感的呼喚與告白:因為我啊。

難題何曾是難題?但那些基本的事,人們總覺得太過簡單,就輕易掠過。我能想的、我願意說的、我要同你們分辯的,我便要大聲吶喊:我的家人,決不會是你夢中刻劃的那個樣子,單一的可怖。世界,不只是你粗略造出的夢。

吶喊傳遞了我的告白,我的告白增幅了你的吶喊。

感謝母親,因為我的出生,讓你們三個帶走我的死亡,活下去。母親是前輩最後的死前幻覺,或可說是對自己由來處深刻印痕,比造夢的鬼的所有夢都要真實。

關於呼吸,姜峯楠這樣寫:

「空氣是我的生命動力,而有一天,這些空氣也有可能會成為別人生命的動力。我不會欺騙自己,認為這樣就代表我又能重新再活一次,因為我並不是空氣,而只是空氣呈現出來的一種暫時的型態。」
raw-image

6.

最近重看維斯康堤的《魂斷威尼斯》,我也想起查理.考夫曼的《我想結束這一切》:一樣最後舞台的謝幕,偉大交響曲與生命的謝幕,關於衰朽與青春、極致與極限,但這兩部電影有著迥異的心靈景觀。

《魂斷威尼斯》中,衰朽因執迷於美的映照而魔魅化;與《我想結束這一切》同衰老──像同微生物一般──共生的氣味截然不同。

而原來,維斯康堤電影中,總是有種創造出大事紀(memorabilia)般回望現代的姿勢,也近乎一種斷然的割裂──這難道是收束「偉大」必然的齊整嗎?但在查理.考夫曼這部作品中,活著卻是一種隨時皆成立的、關於「我」的各種念想;甚至在散盡凌亂的筆觸後,這些「我」也隨時可被取消。

在《鬼滅之刃》劇場版中,鬼最後可惜地問前輩:真的不加入不死者嗎?能力和身體狀態還沒到達、但已經快到達巔峰了,在這個時候死掉,不是太可惜了嗎?同樣地,不永遠在這樣美好的狀態下活著,不也太可惜了?

而前輩不過是青年,主角一行少年也才剛告別永恆、不知脆弱為何的童年,原本不必和世界硬碰硬,原本不必非得決斷朝向生命及終點邁開腳步的⋯⋯是什麼在最後的最後這個時刻支撐他的選擇與信念,「呼吸」打出絕招,也「呼吸」到最後一口氣:活下去,等同馬上死亡?

raw-image

7.

原來我們的時代已不需要偉大。看著《鬼滅之刃》,我想。

就是要這樣、那樣地,怎樣都好,得活下去。「下去」非關不朽,很低限,但從不簡單。

我們脆弱到什麼程度,就頑強到什麼程度:並非「我不要死」的恐懼、不是「我不會死」的抵禦,就只是活下去。

活下去。

生命,最華麗的機械,列車轟隆奔馳在這個黑暗時代,劃出最美最劇痛的傷口。

一場私人戰鬥的最後的呼吸,我們都將視為勝利。

「⋯⋯當你讀著這些文字,你腦袋會形成某種型態的意識,而那正是很久以前曾經在我腦海中形成過的意識。就這樣,因為你模擬我的意識,我等於又活了一次。」

──姜峯楠《呼吸》
全文劇照來源:木棉花官網

raw-image

經典不死!《釀電影》雜誌回來了,首波訂購前 500 名加送「貴妃醉酒」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20
《猜火車》就像人們站在月台,看一列列火車進站、離站,卻從未真正踏上任何一班。他們只是站在原地,任由一切呼嘯而去。選擇毒品、逃亡、背叛,人生看似掌握在手中,實則不過是在一次次的選擇裡,繼續固守著新的執迷——Choose Life,到底是選擇了生活,還是選擇了體面的虛無?又或者,兩者自始至終是一體兩面?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8
瑞典裔導演馬格努斯・馮・霍恩以《帶針的女孩》,藉由「女巫」元素發展出社會寫實的恐怖類型電影,除了成功地以古喻今,以黑暗童話故事讓觀眾反思現今在各國依舊是切割政治族群的墮胎議題,更直指川普 2.0 時代再次串連的父權體制「傳統」下,積極背離厭女社會的「女巫」,實為令父權恐懼,為女性自我賦權的化身。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2025/04/17
《錄影帶謀殺案》是一則關於觀看暴力與慾望塑形的寓言。男性在其中成為受難者,凝視的權力回到自身,引發對父權位置的裂解式自覺,而這不只是對色情與影像暴力的控訴,更揭露觀看本身的暴力結構。身體在性別與媒介交織下不再承載慾望,而成為符號暴力的現場;其崩解,是讓男性親歷自我幻象崩潰的女性主義式反擊。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如果只是跟風,進電影院看【無限列車篇】,那大可不必。就像我前頭說的,【無限列車篇】承繼的是動漫版的設定與劇情。從影集版到劇場版,導演的外崎春雄並沒有試圖將故事說給一個外行人聽...
Thumbnail
如果只是跟風,進電影院看【無限列車篇】,那大可不必。就像我前頭說的,【無限列車篇】承繼的是動漫版的設定與劇情。從影集版到劇場版,導演的外崎春雄並沒有試圖將故事說給一個外行人聽...
Thumbnail
             影音平台終於上架了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我沒看過這部作品的漫畫或動畫,開頭覺得劇情進展有點慢,原來都已經是在陷阱裡面,準備殺鬼的少年們才會有很卡通式的畫面(因為已經不知不覺睡著了),沒想到劇情的進展是越來越往高潮前進,終於解決掉列車上的鬼之後,我想說煉獄杏壽郎大哥沒什麼表
Thumbnail
             影音平台終於上架了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我沒看過這部作品的漫畫或動畫,開頭覺得劇情進展有點慢,原來都已經是在陷阱裡面,準備殺鬼的少年們才會有很卡通式的畫面(因為已經不知不覺睡著了),沒想到劇情的進展是越來越往高潮前進,終於解決掉列車上的鬼之後,我想說煉獄杏壽郎大哥沒什麼表
Thumbnail
明知只要一句話,他就能脫離人類殘弱身軀的痛苦, 只要一句話,他就能拋棄短暫生命得到永生, 只要一句話,他就能不再畏懼不再絕望成為更高遠的強者, 但是杏壽郎他拒絕,一次又一次,用他的劍揮出他的堅韌, 用他永不退讓的腳步告訴對方他秉持的信念,用他流倘的鮮血和燃燒的火焰來克盡自己的職責。
Thumbnail
明知只要一句話,他就能脫離人類殘弱身軀的痛苦, 只要一句話,他就能拋棄短暫生命得到永生, 只要一句話,他就能不再畏懼不再絕望成為更高遠的強者, 但是杏壽郎他拒絕,一次又一次,用他的劍揮出他的堅韌, 用他永不退讓的腳步告訴對方他秉持的信念,用他流倘的鮮血和燃燒的火焰來克盡自己的職責。
Thumbnail
預告中的「揮舞此刀,斷絕夢魘」歷歷在目,就算看完電影一段時間了,想來至今仍澎湃不已,因此繼上篇關於動畫的感想鬼滅之刃|紅的不僅是動漫電影,更是人生信念,又忍不住寫了這篇關於電影《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觀影後內心的一些漣漪...
Thumbnail
預告中的「揮舞此刀,斷絕夢魘」歷歷在目,就算看完電影一段時間了,想來至今仍澎湃不已,因此繼上篇關於動畫的感想鬼滅之刃|紅的不僅是動漫電影,更是人生信念,又忍不住寫了這篇關於電影《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觀影後內心的一些漣漪...
Thumbnail
​ 10月底上映至今,討論度居高不下,日本已賣破180億日幣,即將殺入日本影史前7,全台票房也將邁入2億大關,看準超越《你的名字》,打破日本動畫在台上映最高票房紀錄。個人其實早在首周就觀賞完畢,二刷看國賓巨幕版本,三刷看IMAX版本,刷到心滿意足了才開始寫這篇。 ​ 《無限列車篇》是一部為大銀幕量身
Thumbnail
​ 10月底上映至今,討論度居高不下,日本已賣破180億日幣,即將殺入日本影史前7,全台票房也將邁入2億大關,看準超越《你的名字》,打破日本動畫在台上映最高票房紀錄。個人其實早在首周就觀賞完畢,二刷看國賓巨幕版本,三刷看IMAX版本,刷到心滿意足了才開始寫這篇。 ​ 《無限列車篇》是一部為大銀幕量身
Thumbnail
  無雷:雖然從去年看了動畫預告後才看漫畫,不過今天主要是放在改編成劇場版之後的體驗與影響,雖然看過漫畫知道劇情………實際看到還是震撼了!     稍微提一下,由於該作是作為動畫承先啟後的續作,並沒有要對尚未接觸的觀眾交代的意思,強烈建議先看過漫畫或至少看完動畫26集才能知道在演什麼。  
Thumbnail
  無雷:雖然從去年看了動畫預告後才看漫畫,不過今天主要是放在改編成劇場版之後的體驗與影響,雖然看過漫畫知道劇情………實際看到還是震撼了!     稍微提一下,由於該作是作為動畫承先啟後的續作,並沒有要對尚未接觸的觀眾交代的意思,強烈建議先看過漫畫或至少看完動畫26集才能知道在演什麼。  
Thumbnail
闖入主角夢境的男孩,為他心靈風景的美麗懾服。另一邊,夢境被闖入的主角卻像電車難題駛過的美夢:你要選擇哪邊才是真的?你要的是半死不活的妹妹,還是所有家人團圓?要看好了,在一邊死,就可以在另一邊活。主角果決地在夢中死了一遍又一遍,但曾經差一點,他不是真的弄混,而是必須讓行動先於判斷的突圍時,決斷錯了邊。
Thumbnail
闖入主角夢境的男孩,為他心靈風景的美麗懾服。另一邊,夢境被闖入的主角卻像電車難題駛過的美夢:你要選擇哪邊才是真的?你要的是半死不活的妹妹,還是所有家人團圓?要看好了,在一邊死,就可以在另一邊活。主角果決地在夢中死了一遍又一遍,但曾經差一點,他不是真的弄混,而是必須讓行動先於判斷的突圍時,決斷錯了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