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1/1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駐泰大使與僑務領導經驗談:從數位外交到僑務槓桿支點—童振源委員長演講心得分享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分享渠於2017年擔任駐泰國大使之經驗。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童振源,分享渠於2017年擔任駐泰國大使之經驗。
    一、童振源委員長演講心得:
    今天社科院邀請到童振源委員長至政大演講。童委員長過去曾任政大國發所教授,演講開始之際,透露的是一股文質彬彬的書生之氣。
    從演講主題「僑務領導經驗談」中不難發現,今天分享的內容是以童委員長過去三年在泰國擔任大使的經驗。
    起先其實有些無法融入這個主題,畢竟外交、僑務這類經驗,都不是平常工作與生活會接觸的項目。耐住性子往下聽,我發現在不同的職業領域、業務內容,其實一些領導方針、推動政策執行的精神是如出一轍的
    童委員長分享在駐泰期間碰到了許多困難,包括:
    • 要推動新南向政策,可是觀光組卻只有一個人?(人力資源調度的問題)
    • 隨著中國大陸發展,願意來台求學的泰國學生數量稅減。(為什麼他們不願來臺?)
    • 駐泰代表處經費及資源欠缺,要如何整合資源,達到台泰兩國交流的目的?
    • 如何將泰國的需求與連結臺灣連結?又該如何將我國優勢,反向地推向國際化?
    講者問道:「面對問題時,要如何突破?」接著娓娓道來他的因應之道。比如說,我們不採用「新南向政策」的框架,而是選擇融入「泰國4.0」的模式,真正地了解他們的需求;或者,碰到駐外代表處的員工之間,人力與業務上分配不均,他曾花了3個月的時間調度職員,為了讓推展觀光的質也能進一步的提升。除此之外,在台泰教育交流資源整合上,童委員長在任時也做了非常大的努力。
    綜觀各項政績,我認為講者的主軸著重在「資源整合」與「人脈建立」。我佩服與欣賞童委員長在總是能針對問題的根源下手,每一項政策都能拳拳到肉,並用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的效益。
    除此之外,講者也讓我體會到,政通人和與溝通的重要性。要是沒有辦法透過泰國官員、來台僑生及在泰台商多方的結合,以我國駐泰代表處這樣子規模的人力、經費及資源,根本不可能辦到童委員長在任時這樣的成效(2019年我國投資泰國金額增加200%;過去三年泰國對我國投資額,占了過去七十年的47%)。
    這給我一個啟發,其實像我自身在警務工作上,也常常會面臨「中央與上級機關並沒有給予太多的經費,但卻要求相對的政策成果」這樣的難題,尤其在近年政府嚴加控管財政預算的情形下,更加嚴峻。
    童委員長帶來的經驗談,告訴我們,是可能在有限的預算及人力下,將政策成果達到極大化的,前提是要在前述的資源整合與人脈建立上著手,又具體該如何規劃與執行,就是一名領導者該認真思考的問題了。
    二、「第二座山」第二部讀後感:
    《第二座山》第二部要闡述的內容是「志業」。志業與事業不同之處,在於事業可能僅是圖求溫飽掙錢,或達到某金錢數字的結果,而志業卻是一個人窮盡一生去追逐的理念。
    看這個章節的當下,讓我有過往學生時代在讀作家王溢嘉出版《蟲洞書簡》與《青春第二課》的既視感,每個段落皆是各領域傑出人士的人生故事,只是第二座山的作者David Brooks這邊選用的人物,在性格的刻畫上更為細緻,目的是要讓讀者思考:我如何找到我的人生志業?又該怎麼實現它?
    對於這個章節頗有共鳴之處在於,在歷經中央警察大學畢業後至今四年多警務人員的工作經驗後,每每在官僚、枯燥、生硬且不近人情的險峻職場挑戰下,有時在深夜時分,或是初晨之際,心底總會想起一聲質疑:「我真的適合這份工作嗎?要這樣日復一日地走下去嗎?能不能做些什麼改變?」
    一個人要找到自己的志業應該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的社會上有多少人是渾渾噩噩地度日,又或是安逸於自己身後的舒適圈之中,不願做出改變呢?
    沒有人會故意埋葬自己的心,並麻痺心魔;它只是歷經數十年小心翼翼的職業生涯之後,自然發生的結果。到最後,人與自己的渴望形同陌路。 哲學家賈賽特(Gasset)認為,大多數人竭盡所能地逃避真實的自己,將心魔封口,拒絕聽它說的話。我們把微弱的內在火化埋在更安全的其他噪音底下,接受一個空虛不真實的人生。
    期許我自己與社會上更多的人們,都能在生命中的某些片刻,獲得啟發,終究能夠聽從心底內的聲音,找到人生志業,在應該揮灑自我的領域,發光發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