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心得短評:
不經意在ptt網友推薦下找到這本2012年出版,是一本運用企業管理理論去探討「人生」的書。
作者Clayton M. Chirstensen是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技術創新、組織能力等,2011年被Thinkers 50 選為「當代50名最具影響力的商業思想家」之一。
在閱讀本書前,我期待著它會不會成為一本「就此改變我的人生」的神奇的書籍?閱讀完畢後,很顯然的,並沒有這樣直接、強力的效果。
人生是複雜而沒有標準答案的,唯有不斷地「實踐,以及試錯」,也許才有辦法打造出屬於自己理想的人生藍圖。
不過如果能在跌跌撞撞的過程中,有一名導師引領著、提醒著自己,並提供一些對於人生的建議,那也許能少走一些冤枉路。
我想,這就閱讀最大的價值吧?而這本書—【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確實可以幫上一點忙。
作者不會在一日就改變了你的人生,但可能會在你讀完後,影響你未來每一日衡量自己人生的每一個思維與選擇。
二、書摘:
只有相信你做的是偉大的工作,你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只有熱愛你的工作,你才能做出偉大的工作。如果你還沒找到你愛的工作,那就繼續找,不要妥協。這就跟感情的事情一樣,找到的時候,你自然會知道。—Steve Jobs
(一)我希望你也能有這種感覺:每天早晨一睜開眼睛,為了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而欣喜。很多人以薪水為首要條件而選擇工作,最後卻恍然大悟自己走錯行了。
(二)工作是為了金錢,還是理想?
從美國心理學家赫茲伯格(Herzberg)提出的雙因素理論(two-factor theory,或稱動機理論)來討論。動機理論認為,你可以一再地用錢達到目的,使人照你的話去做,但那是誘因的作用,不是動機。如果一個人做一件事是發自內心想要做,這就是動機。
這個理論包含:保健因素(Hygiene factor)以及動機因素(Motivation factor)。
工作的保健因素當然很重要:舒適的工作環境、與上司和同事關係良好、有足夠的薪水養家等,如果缺乏這些,你將對工作很不滿意;然而光靠這些並無法讓你熱愛工作,充其量只是讓你不討厭上班。
動機因素包含: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得到認可、責任和個人成長。你能從工作本身感覺到你的付出是有意義的。動機是由內而生,出自你的內心和工作本身,有別於外來的鞭策或刺激。
我們容易過度重視薪水、頭銜等成功的裝飾品,以為那才能帶來快樂。
動機理論建議你用另一套問題來問自己:我目前做的工作有意義嗎?這個工作是否給我成長的機會?我可以學到新東西嗎?我有機會得到認可、獲得成就嗎?我能擔負更多的責任嗎?—這些才是真正能激勵你的因素。
(三)重要的是過程,而非抵達終點。
(四)人無法清楚看見自己的未來,別浪費時間去找尋那一顆透視未來的水晶球。
(五)個人的資源分配問題
有些人一心一意追求卓越,卻不知不覺把資源分配在短期可以看到成就的事情上。看到這些成就,他們也就心滿意足,認為這就是人生更上一層樓的證明。例如:把貨品送出去給客戶、達成某一項交易、發表一片論文、拿到薪水、升官發財。
別被工作綁架了。注意心中的聲音。
有時,你會遭受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每件事都需要你。你如何決定先做什麼?在你做資源分配時,必須注意與心中的優先順序相符。你得確定你要的成功是什麼?對你來說,那是不是最重要的?必須提醒自己,不要被短期的回饋牽著鼻子走,而犧牲了長期目標。
(六)能力是從現實生活中的經驗不斷淬煉出來的。失敗也是可喜可賀的,因為你瞄準高遠的目標,失敗其實是努力過的痕跡。
(七)勇於修改自我畫像
為了變成自己理想畫像中的人,每一個人的過程都不同。然而,你應該要能回答這樣的問題:我真的想要變成那樣的人嗎?
如果覺得自己描繪的畫像不度,你不想成為那樣的人,就應該修改那幅畫像。
我們必須把很多結果加起來,才能看清全貌。
(八)要在現今社會中擁有競爭力,最重要的技能是什麼?
並不是擁有某些技能就具有競爭力,重要的是獲得技能的能力。改變的步調越來越快,在任何環境之下,並非最強或最聰明的人能存活,而是最能適應改變的人。
在今天這個世界,要做到這點,就得擁有強烈的學習意願。
(九)給大學畢業生最重要的三個建議
1、找到真正能驅動你的力量。
對於工作,我們多半聚焦於保健因素,如薪水多寡、職位高低等。但這還不夠,你必須找到真正喜歡的工作,這樣的工作讓你有機會承擔責任、完成有意義的事,讓你每天早晨起床都充滿喜悅。
工作占據了大多數我們清醒的時間,因此找到能真正激勵我們的事情格外重要。如果你樂在工作,工作自然做得好,也就特別具有優勢。
2、關於生涯之路,你需要計畫。
除非你找到真正願意投入一輩子的工作,否則還是要有轉換跑道的準備。
在你的一生當中,總會遇見無可預期的機會和挑戰。這些機會和挑戰是考驗,但也可能帶來幸運,千萬不要因為埋首於原本的計畫,無法預見未來,而輕忽這些機會。
3、你應該找到自己的人生目的。
你做的一切包括你的職業生涯、你的個人生活或是你在何處擔任義工等,都與這個答案息息相關。
如果不想辦法釐清,人生沒有目的,就會像坐上一艘沒有槳的船,只能隨波逐流,在人生的驚滔駭浪中載浮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