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不足道的一杯咖啡、一片蛋糕 - 無奈的政策後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回到充滿的生活味的成都,三不五時還是去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的變化。例如選一條過去很熟悉的巷道,一步一腳印的重新慢慢的走過去,看看每個小店鋪有什麼變化。
因為疫情,很有可能每個小小店面的經營者,或是房東出現了調整。於是,很多受了傷的,或是縮減了涉及業務範圍的,把原本經營的小舖子退給了房東,離開後不知道去哪裡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也有不是這麼「體面」離開的,就突然到了該交租金的前夕,把貴重物品收一收就直接關門大吉。留下錯愕的房東與員工,徒呼負負。
這疫情造成一波又一波的衝擊,就像第一波海嘯造成衝擊後,後續有一次又一次的次生傷害接連著產生,儘管短期可能沒看到的變化,也會隨著時間的推進,慢慢出現調整。
而擁有著房產的房東們,並不見得比較好過。他們可能是貸了一筆款買下的店鋪,每個月跟房貸還款的壓力共存。因為經濟的衝擊一下子出現後,也造成了個人現金流上的波動,嚴重者有可能就繳不出貸款,直接讓所持有的資產遭到查封後變賣。
當疫情逐步被政府當局控制住之後,民間的經濟活動,也在這樣的謹慎氛圍中緩步復甦。越來約多的民眾重新尋找生活的重心,試圖在一片廢墟中生存。
成都的有關當局,最初利用一種「鼓勵路邊經濟」的方式,讓小型的商業活動逐漸回到民眾的生活之中。於是當時可以說是全民運動似的,每個人的第一志向都是在路邊擺個小小的攤位,可能賣點小吃零食,可能賣點手工藝品,可能利用自己的一些技能做點產出。一時之間彷彿人人都是創業家,每個人只要能「佔一方田地」,「擺一方攤位」,好像真的都成功創業似的,甚至自己催眠自己「正在邁向馬雲創建了阿里巴巴的同樣康莊大道上」。
這政策結果從一開始的「鼓勵」,到中期的「不聞不問」,最後落得「過街老鼠」似的下場。
為什麼?
因為當一方面積極鼓勵著這些「個體戶」簡易創業的同時,其實另一方面則是在傷害著守法的商家們。有著店面的商家,他們遵守著與房東的約定,按時繳納房租,遵守著工商部門規定,設立公司行號,遵守著稅務部門規定,繳納稅賦,遵守著食安部門規定,提供安心合法衛生的食物,遵守著勞動部門規定,讓員工安心有保障的付出勞動換取報酬。結果因為政府讓地攤經濟「就地合法」後,這些不需要工商稅務食安勞動...等部門監督的小個體商家們,一下子用著極低的創業成本啟動了這些地攤項目,馬上導致商家的衝突。商家的員工也開始人心浮動想自己出門當老闆,加上不敵門口的地攤競爭,於是原本就已經苦哈哈的商家,又「間接」的被政策給「賜死」了。
想出這些政策的「官員」們,眼見勢頭不對,於是才又開始調整政策,但造成了的傷害,又豈是一時半會能救的回來。
這些商家經營者的苦難折磨,在跟著大家聊天中,聽著他們有點無奈又不得不「雲淡風輕」的說著,都可以想見背後巨大的壓力與沉重的壓力,但還依然能開著這些店面,迎來送往,展現出無比的韌性。有時候,這些細微的事情,一杯咖啡的時間,聽到的信息,都是一段又一段血淚交織的故事。這一杯咖啡、一份蛋糕的費用,實在太微不足道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結束推拿的療程後,一邊整理衣物,喝著水,開始感知全身的各種狀態有沒有變化。忽然心裡想到如果離開成都,沒有了熟悉的推拿師傅,那可該如何是好? 於是問了師傅,如果我又再次重複發生一樣的症狀時,假使不在成都,我該怎麼辦?是不是我可以做個拔罐或什麼一類的呢?(只是腦海裡跳出了什麼療法就想到什麼~) 師傅告
一個慌亂四處奔波的午後。 先是在咖啡館收到信息,趕著要回家裡去收一件物品,送貨的小哥可能路線與時間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規劃,於是只留了句「20分鐘後到送貨地點喔!」留下的是一臉錯愕的我。 慌張的收拾散落一桌的物品,看了一下幾種交通方式,決定還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確實最節省時間,也不麻煩。發足了腳勁全速
在蓉城的朋友近日接了個公家機關的小活動,想不到遇到了些「狀況」,讓他心情略有失落與遺憾。 因為同是一個行業屬性之內,因此在聊起這個話題時,分外的有感觸與同理心。 事件 先來試著重新描述一下事情的始末: 一個公家機關選了個場地,舉辦一場活動。活動內容並不複雜,也就是幾個簽約、幾個宣示一類的,搭配一
前一天,因為週末的緣故,減量攝取了咖啡,於是到了晚上,又出現類似「戒斷反應」般的不舒適。 整個頭又脹又隱隱發痛,很是難受。去沖個比一般熱很多的熱水澡,上床先睡了。 隔日醒來,小心翼翼的先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是略有改善,但依然略有不適感。做了早課吃了早餐,想說再回去補個眠看看,會不會有所改善。 平常
從上海解除隔離後,連著幾天都在外面街道行走與探索。當時儘管有著各式各樣的感受,但幾乎是忘記了一個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呼吸。 為什麼會說是「忘記呢?」因為從剛剛落地到成都開始,就有了一個非常巨大的差異感受 - 空氣品質。 上海靠海,所以空氣擴散條件遠遠優於地處盆地底部的成都。這一點相信身在小盆
從台灣出發,到上海進行了兩週的隔離,然後與長期在上海發展的朋友共渡一小段打擾對方生活的日子後,就回到了成都。而從一在成都落地開始,幾乎是無縫對接的開始處理著一連串大小事務。有些很傷神,有些很耗力,加上今年完全沒有推進任何案子,所以在唯一的一個案子上就投注了巨大的心力。 幾乎是日以繼夜的連續10天工作
結束推拿的療程後,一邊整理衣物,喝著水,開始感知全身的各種狀態有沒有變化。忽然心裡想到如果離開成都,沒有了熟悉的推拿師傅,那可該如何是好? 於是問了師傅,如果我又再次重複發生一樣的症狀時,假使不在成都,我該怎麼辦?是不是我可以做個拔罐或什麼一類的呢?(只是腦海裡跳出了什麼療法就想到什麼~) 師傅告
一個慌亂四處奔波的午後。 先是在咖啡館收到信息,趕著要回家裡去收一件物品,送貨的小哥可能路線與時間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規劃,於是只留了句「20分鐘後到送貨地點喔!」留下的是一臉錯愕的我。 慌張的收拾散落一桌的物品,看了一下幾種交通方式,決定還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確實最節省時間,也不麻煩。發足了腳勁全速
在蓉城的朋友近日接了個公家機關的小活動,想不到遇到了些「狀況」,讓他心情略有失落與遺憾。 因為同是一個行業屬性之內,因此在聊起這個話題時,分外的有感觸與同理心。 事件 先來試著重新描述一下事情的始末: 一個公家機關選了個場地,舉辦一場活動。活動內容並不複雜,也就是幾個簽約、幾個宣示一類的,搭配一
前一天,因為週末的緣故,減量攝取了咖啡,於是到了晚上,又出現類似「戒斷反應」般的不舒適。 整個頭又脹又隱隱發痛,很是難受。去沖個比一般熱很多的熱水澡,上床先睡了。 隔日醒來,小心翼翼的先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是略有改善,但依然略有不適感。做了早課吃了早餐,想說再回去補個眠看看,會不會有所改善。 平常
從上海解除隔離後,連著幾天都在外面街道行走與探索。當時儘管有著各式各樣的感受,但幾乎是忘記了一個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呼吸。 為什麼會說是「忘記呢?」因為從剛剛落地到成都開始,就有了一個非常巨大的差異感受 - 空氣品質。 上海靠海,所以空氣擴散條件遠遠優於地處盆地底部的成都。這一點相信身在小盆
從台灣出發,到上海進行了兩週的隔離,然後與長期在上海發展的朋友共渡一小段打擾對方生活的日子後,就回到了成都。而從一在成都落地開始,幾乎是無縫對接的開始處理著一連串大小事務。有些很傷神,有些很耗力,加上今年完全沒有推進任何案子,所以在唯一的一個案子上就投注了巨大的心力。 幾乎是日以繼夜的連續10天工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打開各種訊息,不難發現很多小行小業,各自歇業的消息。 最近房價一直漲,完全不輸給忙碌的股市。連租房也變得困難起來,小小鄉鎮,攀比大城市租金,如果常此以往,很快又會迎來當初的房市泡沫。 年輕人,小夫妻,賺著上班族的薪水,付了昂貴的房租後,就只能勉強維持生活水平,如果又要玩又要吃得好,肯定每個人都會
每個產業都有它的黑暗面,咖啡業沒您想像的單純,這兄弟兩很不幸就遇到了其中幾項…盤店不是靠博杯,那是靠什麼?
Thumbnail
最近有一間頗為有名的獨立咖啡店宣佈不敵結業潮結業,很多行內朋友站出來說不捨得,說是時代的眼淚,像說到獨立咖啡店沒有生存空間,但真的如此嗎?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暢銷書乘勝追擊再出第二本可以想像,把劇情的主線拉到跟現實世界類似,描述在疫情期間的種種不便利,而便利商店不僅是疫情期間少數難以被影響、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為另一位主角店員的出現,讓整個故事又繞著一家不起眼的連鎖便利商店展開。 求職不順利是疫情期間難以避免的問題,百工百業因為疫情蕭條,不斷強
Thumbnail
眾所周知,台北市是寸土寸金,像是大安區這種蛋黃精華地帶,就更別提了,不要看巷弄裡的老舊房子,動輒都是數千萬之譜。在蛋黃區中經營的咖啡廳,生存自是不易,賣得太貴,把客人嚇跑,賣得太便宜,扣掉成本後所剩無幾,等於幫房東打工繳房貸,白忙一場。
原本是在一間門市待超過三年的直營門市,因為所待的門市有加盟主有意想接,很早就有傳聞了,但同時有間門市,加盟主沒有要繼續續約的所以就有熟識的店長問我要不要跟隨他去接加盟轉直營的門市,我說好!反正同環境待久了或許去新環境可以降低些厭倦感,雖然加盟轉直營後,經營得很不好,加盟店的習慣給那邊的客人方便什麼的
Thumbnail
@看到TVBS的版上有一則討論,有一篇報紙報導提出,年輕人買不起房,是因為亂消費浪費錢,如買昂貴的珍奶,便利店消費,吃百貨公司或名店餐廳等,把薪水花完了,所以沒有積蓄。這一則報導,下面引起一堆網友留言,大多是說房租和物價太高才存不到錢,他們不是亂花薪水才存不到錢。@筆者覺得,台灣各城市的捷運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打開各種訊息,不難發現很多小行小業,各自歇業的消息。 最近房價一直漲,完全不輸給忙碌的股市。連租房也變得困難起來,小小鄉鎮,攀比大城市租金,如果常此以往,很快又會迎來當初的房市泡沫。 年輕人,小夫妻,賺著上班族的薪水,付了昂貴的房租後,就只能勉強維持生活水平,如果又要玩又要吃得好,肯定每個人都會
每個產業都有它的黑暗面,咖啡業沒您想像的單純,這兄弟兩很不幸就遇到了其中幾項…盤店不是靠博杯,那是靠什麼?
Thumbnail
最近有一間頗為有名的獨立咖啡店宣佈不敵結業潮結業,很多行內朋友站出來說不捨得,說是時代的眼淚,像說到獨立咖啡店沒有生存空間,但真的如此嗎?
疫情肆虐,原本嚴守國門已經一年多的台灣,卻在此時爆發本土疫情,進入三級警戒,每天下午兩點的記者會,成為當天最受矚目的活動;各行各業進入苦哈哈的時代,而餐飲業首當其衝,生意直線下滑。 阿金之前待的公司先是薪水延後一個月發放,後來索性開會宣佈每人減薪25%,要大家共體時艱,努力打拼,共渡疫情。在這行業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暢銷書乘勝追擊再出第二本可以想像,把劇情的主線拉到跟現實世界類似,描述在疫情期間的種種不便利,而便利商店不僅是疫情期間少數難以被影響、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為另一位主角店員的出現,讓整個故事又繞著一家不起眼的連鎖便利商店展開。 求職不順利是疫情期間難以避免的問題,百工百業因為疫情蕭條,不斷強
Thumbnail
眾所周知,台北市是寸土寸金,像是大安區這種蛋黃精華地帶,就更別提了,不要看巷弄裡的老舊房子,動輒都是數千萬之譜。在蛋黃區中經營的咖啡廳,生存自是不易,賣得太貴,把客人嚇跑,賣得太便宜,扣掉成本後所剩無幾,等於幫房東打工繳房貸,白忙一場。
原本是在一間門市待超過三年的直營門市,因為所待的門市有加盟主有意想接,很早就有傳聞了,但同時有間門市,加盟主沒有要繼續續約的所以就有熟識的店長問我要不要跟隨他去接加盟轉直營的門市,我說好!反正同環境待久了或許去新環境可以降低些厭倦感,雖然加盟轉直營後,經營得很不好,加盟店的習慣給那邊的客人方便什麼的
Thumbnail
@看到TVBS的版上有一則討論,有一篇報紙報導提出,年輕人買不起房,是因為亂消費浪費錢,如買昂貴的珍奶,便利店消費,吃百貨公司或名店餐廳等,把薪水花完了,所以沒有積蓄。這一則報導,下面引起一堆網友留言,大多是說房租和物價太高才存不到錢,他們不是亂花薪水才存不到錢。@筆者覺得,台灣各城市的捷運
Thumbnail
實行了近三年的嚴格清零防疫措施之後,最大的代價就是中國的經濟如坐溜滑梯一般下落,嚴格的封控政策下,所有一切經濟活動停擺,從製造業上游到出口物流全部戛然而止,不僅嚇走了長居在中國的外國居民,更是嚇走了不少外資,再加上政府打房讓中國「經濟命脈」的房地產業連環「爆雷」,使得中國的各行各業都陷入了混沌,從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