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開放的心靈,才能接納新事物,創造新事物。而開放心靈的最佳試金石是對自己不瞭解的事物絕不妄加論斷、輕蔑、排斥。
當貝爾發明電話的消息透過電報傳抵愛丁堡時,有人問知名的物理學家泰勒對這項新發明的看法,泰勒嗤之以鼻,說:「那是騙人的,它在物理學上根本不可能。」另外,有人在法國科學院科學家的面前示範愛迪生所發明的留聲機時,一位科學家居然衝上前去,拉著示範者的衣領說:「卑鄙的傢伙,我們不願被這種腹語術所欺騙!」
還有,當福特積極研發汽車,福特的律師勸密西根儲蓄銀行總裁投資開設汽車工廠時,銀行總裁一口回絕,說:「馬車會繼續存在,汽車只是笑話一場的白日夢罷了!」諸如此類「驟下定論」的事件在過去一再發生,但不管你是衝動而憤怒地加以否定,或是盲目而熱情地給予擁抱,通常都是思想褊窄的教條主義者。
一九二○年,《科學的美國人》雜誌訪問愛迪生,問他對靈魂有什麼看法,愛迪生的回答是:「我一直在想,將來會有一種機器或設備,能夠由業已通往『另一個存在』的人所操作……我樂於相信我們『此生後的生命』仍會影響實體物質,如果我們能發明一種儀器,精密得接受『此生後生命』的感應,那麼這種儀器應該能記錄出某些東西來。」言下之意是,他「樂於相信」靈魂的存在,但需要證明,而他把希望寄託在「未來的發明」。
一九三○年代,住在普林斯頓的小說家辛克萊,發覺妻子瑪麗具有通靈能力,他和友人任意畫一張圖,在另一個房間的瑪麗即能以心靈的力量捕捉這個影像,並將它畫出來。兩相比較,竟非常神似。辛克萊收集了一百五十多次實驗的結果,寫成一本叫做叫做《心靈無線電》的書,請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愛因斯坦寫序(愛因斯坦和辛克萊是朋友,曾目睹辛克萊的若干實驗)。
愛因斯坦欣然答應,他在序裡說:「本書所提出的謹慎而明白的心電感應實驗結果,遠遠超出一個自然研究者所能想像的;但另一方面,像辛克萊這樣一個具有良心的觀察者與作家,要說他有意欺騙大眾也是無法想像的,他的信用及可信賴度是無可置疑的……。」言下之意,在「兩個無法想像」之間,它成了難解的神秘。
一九八○年代,OMNI雜誌採訪約瑟福森(一九七三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得獎時年僅三十三歲,而得獎依據是他在二十二歲時所做的有關「超導體」的突破性研究),話題從超導體談到了超自然,記者問約瑟福森:「你相信一隻北極熊跳入北極海中,會造成法國南部一輛火車的爆炸嗎?」約瑟福森回答說他「無法預期」這種事的發生,「但也沒有人能排除這種可能性」。
他不排除這種「可能性」,因為物理學裡有一個「貝爾理論」認為,一個物理體系分裂為二後,在這些物理上屬分離的體系間,仍然會存在著某種關聯性。如果那隻北極熊和法國南部的那輛火車,過去屬於同一個體系的話,那北極熊的行為就有可能影響那輛火車,當然,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模型來探討這類的問題,但不能因此說它絕無可能。
約瑟福森、愛迪生和愛因斯坦共通的地方是,在面對神秘、離奇、怪異的事件或說法時,他們不會妄下論斷或不予置理,而是抱持一種好奇、開放的態度,期待自己或他人能做進一步的探索,解開謎團。這正是所有原創者共通的地方,只有在不排除任何可能性的情況下,你才能看到新的可能,帶來新的突破。
歡迎光臨王溢嘉在方格子的三個專題:
《創意100擊》
《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
《變態心理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