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CATCHPLAY+|《台北歌手》,如此模糊的一頁台灣近代史。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片來源:台北歌手官方臉書
刷了幾遍《親愛的房客》、看了幾段刪減鏡頭後仍覺得意猶未盡,如果有人和我一樣之前傻傻錯過,有意於現在補上更多的莫子儀,這部 2018 年客家電視台精心打造的時代劇《台北歌手》可以說是不容錯過,不但與導演樓一安共同執筆劇本,以舞台劇的方式將早期四零年代「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的生平與其創作縝密結合,瀰漫濃厚的文學氣息,時代感更是處處滲透於衣著、用語、流行文化與日常生活底下。
談及此位左翼作家,被稱為台灣第一代文青、外貌俊美的呂赫若,由莫子儀來演繹想必是最合適不過的人選,似乎生不逢時又生也逢時,橫跨在兩次大戰之間,台灣受列強瓜分後又進入日據時期,知識分子口中所操是輪轉流利的日語、台語與客語,才華橫溢、風度翩翩的他以筆代矛,關注政治、反映社會現況、富有革命理想,在文學、音樂與戲劇領域長期耕耘,於彼時的藝文界博得一席之地。
相當喜歡編導堆疊這位真實存在之人物的切入點,不刻意歌功頌德,或特地避開其爭議性的政治傾向與私人生活,而是選擇透過呂赫若的作品邀請觀眾進入他的內心世界,並將整個台灣當時的複雜與衝突濃縮在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這群知識分子身上。在一篇訪談中樓一安曾說道,自己從文獻、史料與作品中所解讀的呂赫若是一個相當矛盾的人,總是在創作裡關注女性的遭遇,真實生活又時時流露出沙文男性的特質;他也有一定程度的族群意識,自我認同卻時常是浮動,甚至錯亂的,無法從根本脫離日本文化在他身上產生的影響,成為了戰後台灣社會無所適從的一頁時代切面。
圖片來源:台北歌手官方臉書
也因此,莫子儀對呂赫若的詮釋更顯得牽一髮而動全身,如何於當今目光審視之下,將一位具有爭議性的文壇領袖、一位自相矛盾的創作者,演繹得讓觀眾能夠同理、產生共鳴,並如沐春風般感受到他文質彬彬的魅力,便是整部劇集成敗的關鍵處之一。所以我們看見了才子佳人,看見了努力在理想與現實,在傳統與改變之間尋求平衡的有志青年,身兼丈夫、父親、作家、表演者等多重身份,時而農夫樣貌示人,時而挑戰沒出息的結巴男子。收工後群起流連的山水亭總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此批文人雅士無所不談,適時穿插他們改編演出的劇中劇,每個角色都夾雜某部分的呂赫若碎片,也夾雜某部分的莫子儀碎片,漸漸畫上了等號,同一位理想主義者穿梭於〈藍衣少女〉、〈牛車〉、〈清秋〉、〈冬夜〉、〈暴風雨〉等或長或短或虛或實的篇章,細膩交織成一部飽滿立體的《台北歌手》。
將劇名取為「台北歌手」亦相當耐人尋味,刻意混淆視聽的說法就這麼硬生生被國民黨印在通緝單上,意味著此時期的史實、思想變革也長期被後人們簡化與誤解,透過呂赫若用生命走過的文學視野,觀眾得以重新一窺當年知識分子面臨的艱困處境,以及他們擁護不同思想的複雜原因。會於此時推薦《台北歌手》有非常多理由,除了放眼望去演員亮眼、劇本優質、還原時代以外,最重要的,還是這部劇集真正帶領我們認識了不甚遙遠卻如此模糊的近代歷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4會員
27內容數
在每一集「一頁華爾滋」的 YouTube 以及 Podcast 的節目中,我們會精心挑選書籍、影視作品、藝文表演,或相關延伸議題,邀請不同的來賓進行深度討論,分享這些故事為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共鳴、啟發與影響,並將影音內容撰寫成專題文章,發表於此處,歡迎訂閱並給予我們回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rist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瞬間,男孩都轉成了男人,一瞬間,過不去的突然都過去了,一瞬間,滿是缺陷的家也在眾人將心底話攤開之後逐漸成為彼此心中無可取代的美好存在,電影便繼續講述這群心態上並無太多長進的大孩子準備踏入成人世界的過渡期。
應該不少人最近也觀賞了這部 80 年代的經典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是早期引領文學改編電影的成功作品之一,吳念真提筆改編自黃春明的同名小說,將三則短篇故事〈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與〈蘋果的滋味〉分別交由侯孝賢、曾壯祥以及萬仁三位導演執導,以寫實主義重現戰後一代艱困貧瘠的無奈困境與鄉土面貌。
老去總在一瞬間,成長也不出如此,侯導創作脈絡中相似的風景,母親葬禮上痛哭失聲的那刻,離島當兵夜裡獨自落淚的那刻,以及在市集中高聲疾呼的那刻,依然為現在台灣仍在經歷的時代縮影,不僅僅是共同乘載的個人情懷,更是每個漂泊遊子的成長烙印,一如朱天文的文字凝視:潮岸不知伸向何方,他們亦將是、其去未知。
《童年往事》與《風櫃來的人》是侯導電影中我數一數二喜歡的幾部,像一條不知盡頭在何方的路,有時大霧瀰漫,有時蜿蜒曲折,有時泥濘顛簸,淡淡的鏡頭深深訴說著成長與死亡,緩緩的歌聲悠悠呼喚著哀傷與感慨,誰也說不出成長是什麼,死亡是什麼,但這些事物相伏相倚。
頭愈垂愈低是 minus,叫不出五角的同學是 minus,女神請下神壇後是 minus,泡沫紅茶店四缺一的桌子也成了 minus,即使無所不用其極也無法升格為那群被售屋廣告符號化的成功人士,明天真的會更好嗎?命運浮浮沉沉,頭過身就過,真正答案始終是一片混沌。
若世間萬物皆可以操弄、包裝、行銷,當作商品來兜售,那麼愛情的生與死,就像米開朗基羅繪製於西斯汀禮拜堂穹頂的創世紀,每一個過程都能被賦予制式意義,甚至被簡單符號化和公式化,卻從來沒有人能用金錢販賣或購買真正的愛情,充其量只是愛情的延伸象徵,或以愛情包裝的噱頭。
一瞬間,男孩都轉成了男人,一瞬間,過不去的突然都過去了,一瞬間,滿是缺陷的家也在眾人將心底話攤開之後逐漸成為彼此心中無可取代的美好存在,電影便繼續講述這群心態上並無太多長進的大孩子準備踏入成人世界的過渡期。
應該不少人最近也觀賞了這部 80 年代的經典電影《兒子的大玩偶》,是早期引領文學改編電影的成功作品之一,吳念真提筆改編自黃春明的同名小說,將三則短篇故事〈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與〈蘋果的滋味〉分別交由侯孝賢、曾壯祥以及萬仁三位導演執導,以寫實主義重現戰後一代艱困貧瘠的無奈困境與鄉土面貌。
老去總在一瞬間,成長也不出如此,侯導創作脈絡中相似的風景,母親葬禮上痛哭失聲的那刻,離島當兵夜裡獨自落淚的那刻,以及在市集中高聲疾呼的那刻,依然為現在台灣仍在經歷的時代縮影,不僅僅是共同乘載的個人情懷,更是每個漂泊遊子的成長烙印,一如朱天文的文字凝視:潮岸不知伸向何方,他們亦將是、其去未知。
《童年往事》與《風櫃來的人》是侯導電影中我數一數二喜歡的幾部,像一條不知盡頭在何方的路,有時大霧瀰漫,有時蜿蜒曲折,有時泥濘顛簸,淡淡的鏡頭深深訴說著成長與死亡,緩緩的歌聲悠悠呼喚著哀傷與感慨,誰也說不出成長是什麼,死亡是什麼,但這些事物相伏相倚。
頭愈垂愈低是 minus,叫不出五角的同學是 minus,女神請下神壇後是 minus,泡沫紅茶店四缺一的桌子也成了 minus,即使無所不用其極也無法升格為那群被售屋廣告符號化的成功人士,明天真的會更好嗎?命運浮浮沉沉,頭過身就過,真正答案始終是一片混沌。
若世間萬物皆可以操弄、包裝、行銷,當作商品來兜售,那麼愛情的生與死,就像米開朗基羅繪製於西斯汀禮拜堂穹頂的創世紀,每一個過程都能被賦予制式意義,甚至被簡單符號化和公式化,卻從來沒有人能用金錢販賣或購買真正的愛情,充其量只是愛情的延伸象徵,或以愛情包裝的噱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呂振裕是一位令人感到深受啟發的故事,他從事發電機和馬達的維修,而後因緣際會而開始學習小提琴。有夢想就要去追逐,無論年齡大小。呂振裕的故事如同星星般美麗,正因為冒險、可能的失敗,才更令人感動。
Thumbnail
如果要把你的童年寫下來、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來到節目裡的作者,她的童年非常特殊、非常精彩,她寫下來,也與插畫家合作了一本圖文書,《回尋腦海裡的小丑魚》,作者是方宥心,插畫家呂綵庭Baw。 蓉:大家對宥心比較「新」的印象,就是她是一個很傑出的演員,常常入
Thumbnail
女人真是妖魔。生活中如果到處都看到雙美的影子,則會奇妙地被她的愛情所牽絆住,而導致心靈崩潰。由於他害怕這種事發生,一直離她遠遠地。 ──呂赫若,〈女人的命運〉
Thumbnail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如果,有人問起一部以作者有過台灣南部(嘉義)的生活經驗、又不迎合政治正確、完全展現小說家真本領的現代日文長篇小說有什麼重要時,我認為它本身就帶有清醒而進取的問題意識,同時還隱含著某種熱切的期待。   真木由紹《台湾および落語の》(彩流社,2023)這部小說在我手上已經兩個星期了,不過,我因忙於各
Thumbnail
自小就喜歡的歌手羅大佑,他啟蒙我對音樂抗辯社會的吶喊!2020年《宜花東鹿》五場戶外演唱會,第一場從鹿港開始逆時針環台演出,聽著一首又一首兒時就烙印在心的經典之作,聽著轉場時訴說的口白,流行音樂不是芭樂歌曲,往往代表那個世代的生命力,而那個時候年幼的我,居然聽的懂哀傷控訴的無奈⋯
Thumbnail
經過三個多月辛苦的排練,我對《戰爭安魂曲》終於有了一點頭緒。雖然很多地方還是抓不到音,但已經能大致掌握整部作品的結構......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不知道呂赫若如此多才與多工,或說多勞,與他家的風水有沒有關係。但可以確定的是,10月呂赫若在《臺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風水〉中,主角周長乾老人家的陰宅風水,也就是祖先墳墓,或許就不那麼好了。 故事是這樣的......
Thumbnail
呂振裕是一位令人感到深受啟發的故事,他從事發電機和馬達的維修,而後因緣際會而開始學習小提琴。有夢想就要去追逐,無論年齡大小。呂振裕的故事如同星星般美麗,正因為冒險、可能的失敗,才更令人感動。
Thumbnail
如果要把你的童年寫下來、畫下來,會是什麼樣子?來到節目裡的作者,她的童年非常特殊、非常精彩,她寫下來,也與插畫家合作了一本圖文書,《回尋腦海裡的小丑魚》,作者是方宥心,插畫家呂綵庭Baw。 蓉:大家對宥心比較「新」的印象,就是她是一個很傑出的演員,常常入
Thumbnail
女人真是妖魔。生活中如果到處都看到雙美的影子,則會奇妙地被她的愛情所牽絆住,而導致心靈崩潰。由於他害怕這種事發生,一直離她遠遠地。 ──呂赫若,〈女人的命運〉
Thumbnail
【一個時代自有屬於它的詩】 這是一種「臺灣限定」的情境:一名生於大正10年(1921年)的知識分子,在殖民地時代受日文教育,並且來到「內地」留學。一邊求學、一邊投稿的過程中,新詩竟然被日本作家大力稱讚,登上日本文壇。一瞬間,彷彿得到了某種「平起平坐」的榮譽。昭和19年(1944年)臺灣全島進入
如果,有人問起一部以作者有過台灣南部(嘉義)的生活經驗、又不迎合政治正確、完全展現小說家真本領的現代日文長篇小說有什麼重要時,我認為它本身就帶有清醒而進取的問題意識,同時還隱含著某種熱切的期待。   真木由紹《台湾および落語の》(彩流社,2023)這部小說在我手上已經兩個星期了,不過,我因忙於各
Thumbnail
自小就喜歡的歌手羅大佑,他啟蒙我對音樂抗辯社會的吶喊!2020年《宜花東鹿》五場戶外演唱會,第一場從鹿港開始逆時針環台演出,聽著一首又一首兒時就烙印在心的經典之作,聽著轉場時訴說的口白,流行音樂不是芭樂歌曲,往往代表那個世代的生命力,而那個時候年幼的我,居然聽的懂哀傷控訴的無奈⋯
Thumbnail
經過三個多月辛苦的排練,我對《戰爭安魂曲》終於有了一點頭緒。雖然很多地方還是抓不到音,但已經能大致掌握整部作品的結構......
Thumbnail
【以貎取歌】 《油麻地莎士比亞》-- 呂爵安 失落已久的香港情、事、物 因為吳鎮宇的一句說話在不知多少年後由黃偉文之手寫成《油麻地莎士比亞》的愛情故事。當時的吳鎮宇能說出此話可見他真的思想真的非常獨立深刻,他那句說話大意如此﹕他的父母讀書不多,「志強」這個兩個字必定是他們為他所選最好的
我生於1960年代的台灣客家小鎮, 小時候的印象是只有老三台電視節目, 晚上祖父會偶而收看國劇, 看文戲因為演員唱慢板較耗時會睡著, 但演到打鬥精彩的武戲不覺著了迷就忍住睡意跟著看; 後來上了專科, 聽了收音機那時候很有名的魏龍豪吳兆南相聲二人搭擋, 其中有些國劇段子聽他倆一唱一和很有味道而且有趣
Thumbnail
不知道呂赫若如此多才與多工,或說多勞,與他家的風水有沒有關係。但可以確定的是,10月呂赫若在《臺灣文學》發表的短篇小說〈風水〉中,主角周長乾老人家的陰宅風水,也就是祖先墳墓,或許就不那麼好了。 故事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