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網誌搬家
『值得一提的是,群體極化也同時讓許多重要的價值得以透過社運實現,若缺乏極端主義的傳播,社運及革命將是一盤散沙。』
今天的資訊傳遞方式和過去不同,無時無刻都有巨量的資訊被傳遞,但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在能夠迅速獲得大量取樣的同時,也限制在單一議題上投入的時間與深度。
人類的大腦擁有適應性,但也必須遵循演化而來的機制,為了生存被迫迅速的為事件歸檔,而判讀這些『標籤』正確性更仰賴身邊的族群,對事物對錯的判斷往往被期盼身邊人認同的渴望所影響,大腦的思維能力是基於解決問題和達成目的而演化的結果,天性善於尋找規律(辨認『巧合』)並引為經驗最後形成結論,這個過程讓特定思維模式在群體之間被強化,這是也正是『迷信』以及民族主義的起源。
今天網路造成了另一個現象,人們可以不限距離的找到自己和思維相同的族群(加入同溫層),因此可以不必因為與物理環境身邊的人想法不同而懷疑自己或強迫自己改變想法,這讓一個地方難以因為價值同化而消弭爭端,換個角度解釋也是讓不同的聲音能在任何地方得到支持而能夠生存。
形成的結果便是在特定議題上能迅速集結足夠的聲浪引起足夠的注意力,也令社會運動能迅速成形,政治人物也無法像過去利用限制地域資訊來源來控制民意,相反的必須以『更投機』的角度去乘運輿論,去尋找自己的市場定位。
另一個現象則是輿論與民意是流動的,牽扯到價值認同本質的議題需要長期養成,但那些經由迅速反應而串聯在特定議題上的『主流意見』卻也十分短壽且易變動,畢竟它們往往來自於一時間的情緒反射及立場差異,並不能真正作為評斷族群的基礎。
我們在參與網路的過程中,也就進入了這個模式,也就是我們隨時會貢獻自己一份短暫聲音在某個議題上,轉頭或許就忘記了這件事,但也為某個『輿論』的形成的一小部分。不需要因此覺得自己『被利用』或『被操弄』了,當某些關乎於自身的議題需要發酵的時候,其他人也會為這個過程出一份力。
這其實更像是所謂大數據的蒐集,也像是人腦在形塑思維的過程,也能說是一種(彼此不完全同意的)hive mind,社會上任何人的思維都比過去更容易也更不容易改變,但當集體決策時,會有互相抵銷,也會互相影響,最後的結果往往不是任一人心中的理想答案,卻是互相折衷的結果,且無人能真正控制。
這不是什麼理不理想優不優良的社會現象,就只是網路發展帶來的改變而已,我們必須去適應它的演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