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容與存在:從海德格到列維納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海德格《存在與時間》提出一個重要區分:「存在」不同於「存在者」。但值得人深思的是:海德格並沒有直截了當給我們一個「存在」的定義,而是以細緻卻較迂迴的方式進行討論。關於存在與存在者間的關係,他說:
使存在者之被規定為存在者的就是這個存在;無論我們怎樣討論存在者,存在者總已經是在存在已先被領會的基礎上才得到領會的。
藉由上述文段,我們或可將海德格說的存在,理解為使存在者得以被領會的「意義」。而他之所以如此迂迴的說明「存在」,應是不想落入傳統西方哲學的格套,將存在者的意義來源(即存在)視作「第一因」或「主體性」。為避免混淆,海德格還須對他所謂「存在」的涵義多加說明。因而他曾以「光」比喻存在:
形上學認為我們之能夠「見到」事物,是由於「存有」之光照耀之故。
當我們一旦認識,無論在什麼地方我們看存在事物,都是透過這光而看時,我們就會認為這個光的本身實際上已自照自明。
上引文中,海德格藉「光」說明「存在」的兩種內容義:一是人能夠「見到」事物,前提在於「光」已照亮了事物;而「存在」也是「存在者」的意義得以被領會的基礎。二是由於一切事物得以被看見,是出自光的照明;則光之所以被看見,不能是其他事物照亮「光」,必是出於光的自我照亮。與此相彷,「存在」作為一切存在者的意義來源,也當是自照自明的。
  列維納斯也承繼了這一以「光」喻「存在」的說明。但與海德格不同的是,列維納斯並不認為「存在」是一切意義的來源,而是指出:與他人的關係,能夠將主體引入一種「完全的他異性」的經驗,這種經驗本身卻不須「存在」的中介。這也就是列維納斯獨特的「面容」論述。他認為:人與人最直接的關係,就是主體與他者間「面對面」的倫理關係。基於這一先在的倫理關係,列維納斯把海德格「存在」作為中介的論點顛倒過來,認為應說是基於與他者的關係,主體才可能提出存在論的問題(即探討「有什麼意義」的問題)。如他說:
對存在一般的理解不能統治與他人的關係。後一種關係支配前一種關係。我無法擺脫與他人的社會關聯,即使當我考慮其所是的存在者的存在時。存在理解已經被向這樣一個存在者中說出了:這個存在者在那個它於其中被提交出去的主題背後又重新浮現。這個「向他人說」——這種與作為對話者的他人的關係,與一個存在者的關係——先行於任何存在論。它是存在中的最終的關係。
上文中,列維納斯提出一個確切的劃分:即「倫理」的關係與「存在之於存在者」的關係。以這一架構反駁海德格。但截然二分的架構難免引起疑慮:這兩種關係是否必不能並存呢?海德格與列維納斯都以「光」譬喻「存在」;然而「光」並不是列維納斯哲學所談到的「他者」,僅是「存在者」,因此自然也不可能對主體呈現為「面容」。但我們若換個角度:從「面容」開始思考;則「面容」確實可能成為主體與存在者的中介,因而擁有開顯其他「存在者」意義的功能。本文認為:在這些方面,遠藤周作的小說《沈默》應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示。
  本文試圖以他者倫理學,重新閱讀遠藤周作的《沈默》。《沈默》中天主教的聖像,透過它的脆弱性、可受傷害性,不斷將司祭洛特里哥引入「面對面」的經驗中。但這一宗教經驗並不自足於此。聖像不但呼召洛特里哥與其「面對面」,也要求洛特里哥去面對他心目中醜陋的人、他所無法寬恕的人。小說中的吉次郎與費雷拉等皆是如此。洛特里哥的寬恕並非外在行為而已,同時亦加深洛特里哥對他人的理解與同情。因此若就《沈默》而言,「面容」可以同時作為存在者意義之開顯者;並且不會像海德格般將存在者中性化,以致削弱他者的他異性。除了上述討論外,本文還希望藉追溯洛特里哥的受迫害與宗教實踐之歷程,探問於外在體制的高壓中,洛特里哥如何藉面容的推動力確立自己的理念,並推擴出去與其他「他者」建立倫理關係,在權力與監視的夾縫中創造生存方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會員
143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地理空間往往會限制人思維的形式與內容;但同時,人於所居住的地理空間發展出自身的社會架構及文化,也會影響、改變群體對同一地理空間的感知。若我們擴展「空間」一詞的使用,則可從社會或文化的不同角度切入,稱群體的生存疆域為「社會空間」或「文化空間」。而當群體擁有某種信仰,或是信仰介入原有的社會群體,凝
  水戶侯宰相公以苑中櫻花盛開,集史館諸臣以賞之,因特使相招,況前已夙戒。余即時遄往,先後諸賢,徘徊瞻眺,悅目娛心,留連無已。執事近臣,親司飲饌,亭臺邸閣,在在供張。辟公而崇折節,高貴而慮下人。事皆出於誠然,意不尚乎虛飾。吾未見其有至於斯者也。惜也,瑜德薄學荒,涓人馬骨耳,使真得賢人而用之,其德業所
  鄭毓瑜:〈流亡的風景——〈遊後樂園賦〉與朱舜水的遺民書寫〉。其中談到朱舜水懷揣理想,卻僅能流亡異地(日本),在矛盾中與生活自我調適。似乎可與《沈默.天主教官宅日記》相參看。   賴俊雄編:《列維納斯與文學》。與《沈默》將「踏繪」聖像與棄教者(吉次郎)的表情比足而觀,很接近列維納斯「臉」的概念。而
  二戰的經驗,促使人文科學界轉移研究的焦點。不同於過往以「主體」為中心的思考範式,人文科學將反思的重點轉移到:理性的限制、他者、人實存的肉身等議題。同時,遠藤周作也在日本筆耕不輟,以小說、文學的形式尋找、重塑「他者」的臉龐,期望能夠在本土發揮他者的贖救力量。本計畫以《沈默》為對象,試圖以書中司祭洛
   地理空間往往會限制人思維的形式與內容;但同時,人於所居住的地理空間發展出自身的社會架構及文化,也會影響、改變群體對同一地理空間的感知。若我們擴展「空間」一詞的使用,則可從社會或文化的不同角度切入,稱群體的生存疆域為「社會空間」或「文化空間」。而當群體擁有某種信仰,或是信仰介入原有的社會群體,凝
  水戶侯宰相公以苑中櫻花盛開,集史館諸臣以賞之,因特使相招,況前已夙戒。余即時遄往,先後諸賢,徘徊瞻眺,悅目娛心,留連無已。執事近臣,親司飲饌,亭臺邸閣,在在供張。辟公而崇折節,高貴而慮下人。事皆出於誠然,意不尚乎虛飾。吾未見其有至於斯者也。惜也,瑜德薄學荒,涓人馬骨耳,使真得賢人而用之,其德業所
  鄭毓瑜:〈流亡的風景——〈遊後樂園賦〉與朱舜水的遺民書寫〉。其中談到朱舜水懷揣理想,卻僅能流亡異地(日本),在矛盾中與生活自我調適。似乎可與《沈默.天主教官宅日記》相參看。   賴俊雄編:《列維納斯與文學》。與《沈默》將「踏繪」聖像與棄教者(吉次郎)的表情比足而觀,很接近列維納斯「臉」的概念。而
  二戰的經驗,促使人文科學界轉移研究的焦點。不同於過往以「主體」為中心的思考範式,人文科學將反思的重點轉移到:理性的限制、他者、人實存的肉身等議題。同時,遠藤周作也在日本筆耕不輟,以小說、文學的形式尋找、重塑「他者」的臉龐,期望能夠在本土發揮他者的贖救力量。本計畫以《沈默》為對象,試圖以書中司祭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珍,一位擁有細膩感知力的女子,不再局限於記憶的邊緣。在一個被高聳雪松籠罩的小村莊裡,她被人們稱為「回聲面容的守護者」。她的角色並不普通——她擁有揭開模糊肖像中隱藏真相的能力,就像那個霧氣瀰漫的清晨,一位年長訪客交到她手中的那幅肖像畫。
Thumbnail
強行扭曲自己,讓自己變成對方喜愛的形狀,最後失去自己,往往是我們的靈魂在二十歲後死掉的原因;這場Girls’ talk並不是要彰顯哪個性別更優秀,只想你看見自己的美。
Thumbnail
新聞形態的訊息,如果涉及實質商業謀利模式,根本不是新聞而是廣告,不該在新聞自律與言論自由範圍 三芳技術型態即將突破原想推薦,「假新聞」出現後噴出,思考為什麼會突襲漲停,因為主力才不管這個的,確認有炒作題材就好,急速發動讓你無法細想,散戶才會毫不思索追價 覺得可疑沒有推薦逃過一劫,懸崖勒馬寶貴經驗
Thumbnail
兩張面孔不停切換著、輪流出現,彷彿我越不敢想,它就越要冒出頭來。
\在一個清晰逐漸消逝的境地裡,珍發現自己漂浮於柔和色調與模糊形體交織的世界中。她不僅僅是珍;在這裡,她是「被遺忘面孔的低語者」。她成為了過去那些已模糊無形的記憶與殘留氣息之間的橋樑。這個世界裡沒有銳利的邊界,宛如一場夢境,昔日的身份交錯模糊,等待著有人來喚醒它們的故事。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我住在汐止,離基隆很近,也常去看海,遠眺無邊際的彼方,開闊性意象,令思域無盡的伸展,形而上的思考由然而生,我的佇足在時空中意謂著什麼呢?海德格曾說人的基本特性不在於「我思」,而是在於他不僅「存在」,而且能夠思索並理解「存在」的意義。這一刻我的確存在,且用靈識與海的湧動共在,「存在」有了超昇的意義,所
Thumbnail
6.〈社會分子與鄰居〉   何謂人?呂格爾欲從人與人最直接的關係找出人的圖像。聖經說:「愛鄰如己」,人與人的關心先於社會角色,呂格爾提出社會人(歷史人)與鄰人(遺憾的人)辯證關係,兩者為歷史的兩個層面。從上一篇談論歷史意義是隱蔽的,轉向歷史神學,本篇再轉向慈善神學。如果歷史有意義的話,
Thumbnail
  本書副標題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英文原作於1958年出版,作者為曾任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的威廉‧白瑞德(William Barrett, 1913-1992)。轉眼間,本書已出版64年,持續影響至今。對比沙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將存在主義分為兩種,即1.有神論的存在主義、與2.
Thumbnail
  在理解《存有與時間》的相關概念之後,本文欲嘗試以海德格的存有論為進路,探討文化資產的新面向,即思考如何從一般對於文化資產通俗的理解,到以「此在」之「文化資產性」的存有可能性。   文化資產為何有價值?對於「此在」(人)以外的存在物,文化資產如同一般的存在物,無任何特別或意義之處,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珍,一位擁有細膩感知力的女子,不再局限於記憶的邊緣。在一個被高聳雪松籠罩的小村莊裡,她被人們稱為「回聲面容的守護者」。她的角色並不普通——她擁有揭開模糊肖像中隱藏真相的能力,就像那個霧氣瀰漫的清晨,一位年長訪客交到她手中的那幅肖像畫。
Thumbnail
強行扭曲自己,讓自己變成對方喜愛的形狀,最後失去自己,往往是我們的靈魂在二十歲後死掉的原因;這場Girls’ talk並不是要彰顯哪個性別更優秀,只想你看見自己的美。
Thumbnail
新聞形態的訊息,如果涉及實質商業謀利模式,根本不是新聞而是廣告,不該在新聞自律與言論自由範圍 三芳技術型態即將突破原想推薦,「假新聞」出現後噴出,思考為什麼會突襲漲停,因為主力才不管這個的,確認有炒作題材就好,急速發動讓你無法細想,散戶才會毫不思索追價 覺得可疑沒有推薦逃過一劫,懸崖勒馬寶貴經驗
Thumbnail
兩張面孔不停切換著、輪流出現,彷彿我越不敢想,它就越要冒出頭來。
\在一個清晰逐漸消逝的境地裡,珍發現自己漂浮於柔和色調與模糊形體交織的世界中。她不僅僅是珍;在這裡,她是「被遺忘面孔的低語者」。她成為了過去那些已模糊無形的記憶與殘留氣息之間的橋樑。這個世界裡沒有銳利的邊界,宛如一場夢境,昔日的身份交錯模糊,等待著有人來喚醒它們的故事。
  取消了形上真理觀,海德格關心的是我們所處的生活世界。在胡賽爾「意識一定是關於某物的意識」重新把主體和外在世界連接起來之後,海德格更進一步探問這個主體是如何與外在世界互動。面對人是什麼的問題,海德格直截明瞭的答:我在這裡。
我住在汐止,離基隆很近,也常去看海,遠眺無邊際的彼方,開闊性意象,令思域無盡的伸展,形而上的思考由然而生,我的佇足在時空中意謂著什麼呢?海德格曾說人的基本特性不在於「我思」,而是在於他不僅「存在」,而且能夠思索並理解「存在」的意義。這一刻我的確存在,且用靈識與海的湧動共在,「存在」有了超昇的意義,所
Thumbnail
6.〈社會分子與鄰居〉   何謂人?呂格爾欲從人與人最直接的關係找出人的圖像。聖經說:「愛鄰如己」,人與人的關心先於社會角色,呂格爾提出社會人(歷史人)與鄰人(遺憾的人)辯證關係,兩者為歷史的兩個層面。從上一篇談論歷史意義是隱蔽的,轉向歷史神學,本篇再轉向慈善神學。如果歷史有意義的話,
Thumbnail
  本書副標題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英文原作於1958年出版,作者為曾任紐約大學哲學系教授的威廉‧白瑞德(William Barrett, 1913-1992)。轉眼間,本書已出版64年,持續影響至今。對比沙特在〈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中將存在主義分為兩種,即1.有神論的存在主義、與2.
Thumbnail
  在理解《存有與時間》的相關概念之後,本文欲嘗試以海德格的存有論為進路,探討文化資產的新面向,即思考如何從一般對於文化資產通俗的理解,到以「此在」之「文化資產性」的存有可能性。   文化資產為何有價值?對於「此在」(人)以外的存在物,文化資產如同一般的存在物,無任何特別或意義之處,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