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空間往往會限制人思維的形式與內容;但同時,人於所居住的地理空間發展出自身的社會架構及文化,也會影響、改變群體對同一地理空間的感知。若我們擴展「空間」一詞的使用,則可從社會或文化的不同角度切入,稱群體的生存疆域為「社會空間」或「文化空間」。而當群體擁有某種信仰,或是信仰介入原有的社會群體,凝聚出一新的宗教群體(即俗稱的「信眾」)時,於不同空間生活的信眾作為有感性與身體限制,與地理空間相互依存的實存人,必然會發展出具異質性、特殊性的宗教實踐。以基督宗教為例,雖然我們可從分解的角度,從信眾於其中信仰、實踐的基督宗教中,抽象出一純理念、僅具有普遍性意義的基督宗教;但在歷史中並不存在這樣的基督宗教(其他宗教亦然)。從這樣的理解出發,我們可以增進對《沈默》一書的了解。
《沈默》是遠藤周作於1966年出版的小說。其內容講述葡萄牙天主教司祭,洛特里哥,遠渡重洋至禁教時期的日本宣教,然最終被捕,受穴吊之刑而「棄教」的故事。遠藤周作以諸多筆墨描寫洛特里哥由願意殉教至最終棄教,理念與心境的轉變。而這樣的轉變不僅是出於洛特里哥的抽象思考,也是他與外在諸條件互動的結果。本文認為:葡萄牙至日本的空間轉換,是深化洛特里哥理念很重要的因素。
洛特里哥棄教後,《沈默》第九章描述他在睡夢中,夢見教會裁判的景象而驚醒。在心中他不斷的與葡萄牙、羅馬等地(即當時的「天主教世界」)的神職人員爭辯。初次閱讀的讀者可能會感到疑惑:於《沈默》第八章,洛特里哥不是已因其天主教理念的深化,透過對基督論的重新理解,確認了自己棄教的理由;為何他還須再三的向天主教世界,為自己辯護呢?但若考量到人必然是在某一空間的限制中實踐他的宗教,這樣的表現毋寧是再自然不過了。葡萄牙到日本,這樣的空間轉換除地理上的意味,社會空間(此處指教會團體)與文化空間的限制,也造成洛特里哥不得不進行新的宗教實踐。本文的目的即在於:透過《沈默》的描述,觀察外在條件的影響,與內在理念變遷間的互動關係;以及在空間限制中,或可如何實現某一理念,以開創出新的生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