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1/04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落日,與黑夜之後乍現的曙光

老實說,一開始收到皇冠文化的邀稿時,我有點覺得不可思議。我是一個專注在科幻、奇幻領域的業餘愛好者,也是個不稱職的研究者;這樣的我,怎麼會有資格撰寫湊佳苗的作品推薦文呢?我的讀者大多也是科幻、奇幻愛好者,這樣文章有辦法打中他們的心,讓他們也有興趣閱讀那知名的《告白》作者的新書嗎?
《落日》是湊佳苗於2019年推出的新作,皇冠文化在2020年底將此書譯介進入台灣,講述名為長谷部香的電影導演與名為甲斐千尋的影視編劇之間交織而成的故事。
小時候,居住在笹塚町的長谷部時常因為成績之故被母親關在陽台上接受處罰,他不曾在陽台上哭泣,因為「哭是為了向他人求救,如果無法指望有人來救自己」,也就不需要哭泣了。但是一晚,他發現一層薄薄的防火夾板外,隔壁陽台上也有一個小孩跟他一樣,被父母關在外面。那成為長谷部的精神支柱,知道有個人在另一邊陪伴著他,甚至讓他期待被母親關去陽台。有一天,他終於在住家附近的超市看到鄰居,是個名叫沙良的可愛女孩。然而過了不久,長谷部的父親在海邊自殺,母親帶著他搬回娘家,他從此不曾再回到此地;十多年後,沙良遭到哥哥以菜刀刺死,後者甚至一把火燒掉自己家,連父母都被他燒死。如今,成為導演的長谷部,想把這起事件拍成電影,他所接洽的編劇,正是從小在笹塚町長大的甲斐千尋。
相較於已經成為知名新人導演的長谷部,長大後前往東京打拼的甲斐千尋已經在編劇界打滾多年,卻除了一部兩小時的特別劇之外,沒有交出其他編劇成績。他活在鋼琴天才姊姊的陰影下,身為「普通人」的他,渾渾噩噩地跟著自己的恩師大畠凜子工作度日,但擅長描寫戀愛劇的後者也逐漸「過氣」……這樣的編劇,只憑著從小在事件發生的笹塚町長大,有辦法完成事件的調查、勾勒出長谷部想要描繪的情節嗎?
我在閱讀此書的過程中,一直戰戰兢兢;一方面,是因為我不太喜歡描繪人性黑暗面的故事——像《使女的故事》這類的小說即便買了我也無法看完;《告白》這樣一開始就標榜人性黑暗的作品,更是讓我敬謝不敏——但既然有出版社願意找我推薦,我當然硬著頭皮也得看完。
還好,相較於撰寫出《告白》的「黑湊」,這次完成《落日》的是「白湊」。
《落日》透過兩名主角的的兒時經歷與成為大人後對「笹塚町滅門血案」的重新調查,探索人性的黑暗與光明;其中,更明確地在故事中討論了家庭暴力、校園霸凌、死刑存廢等議題。對於一個在大學通識課上試圖與學生們討論相關議題的兼任講師,我好像瞭解到了為什麼出版社會想要找我談論這本書。
日本作為「推理大國」,有著大量與多樣的推理作品;而長時間的發展下,如今的推理作品比起「兇手如何犯案」,更注重於描繪「兇手為何犯案」。推理的不再是行兇手法,而是行兇動機,也讓社會議題更有機會進入作品的骨幹中。《落日》也是這樣的作品。它透過一件十多年前的案件讓讀者思考日本社會各個層面的問題——虐童之餘,鄰里的漠不關心;霸凌之外,共犯結構與援助者的心態;兇案之後,人們事不關己的八卦閒言;死刑之下,精神鑑定的瑕疵與資源不足。湊佳苗雖然以日本社會為基準,在《落日》中透過角色們思考著這些議題,同時引領日本讀者們同樣地省思,但在台灣的我們同樣需要面對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的虐童案、校園霸凌事件、兇案及死刑議題,並不會因為社會環境有所差距、文化基準有所不同而讓這些困境消失。
除此之外,我覺得相當重要的一點,是《落日》中對於這些議題,並沒有提供確切的「解答」;不論是透過角色之口還是作者之手,《落日》中的許多事件與議題,都沒有明確的正邪對錯。實際上,不同的角色根據不同的思考角度與立場,對上述主題也有不同的理解。從推理的角度來說,這有點像是作者對謎題懸而未決的草率手法;然而即便是在現實中,這些議題也未必能輕易獲得答案。我想,這正是《落日》的魅力之一,兩名主角懷抱著各自對過往的愧疚,一同揭開過去的傷疤,從而探究、理解、放下,並獲得救贖——閱讀過程中,我隨著角色們一同瞭解到過去不曾瞭解的事物,作為一名同樣喪父的讀者,每每令我落淚。
以一本名稱取為「落日」的作品來說,似乎讓人很難第一時間就認為這是一本懷抱希望的故事。畢竟,「落日」之後不就是「黑夜」嗎?然而,作者在序中明言:「太陽沉落之後,還會再度升起,我們才能夠迎接明天的到來。」的確,沒有度過黑暗的夜晚,就無法看到下一道曙光——有趣的是,在科幻電影史上,有個類似的場景存在。那部電影中,有個遙遠的星球,星球上的少年日常盯著夕陽,窘困於自己將在這裡終老之生;在那道夕陽之後,他的親人被弒,而他卻在此後展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大冒險,重拾了友情、親情,接受智者的訓練,最後甚至拯救了整個銀河系。
這部電影同樣有出現在《落日》中。我想,這才是出版社會找我推薦這部小說的主要原因吧(笑)。而我很感謝皇冠給我這個機會,讓我閱讀此書;如果第一次接觸的作品就是「黑湊」寫出來的話,我可能會無法接受吧。感謝皇冠的邀約、感謝作者的溫柔——湊佳苗的《落日》,推薦給大家。
本書在台灣出版的三種封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