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與台灣:政黨政治的貓膩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編按:貓膩,為北京的日常用語,意思是指隱蔽之事、曖昧之事)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疫情下的紓困方案,結果川普否決了,全案要退回國會,重新表決。如果國會投票的時候,都出現三分之二支持原來國會的案子,那就會推翻川普的否決。

川普當然知道紓困方案對選民有利,但是他不接受方案中的的附帶條件,於是他的說法是,方案的每個人發$600美元太少了,他的主張是每個人發$2000美元。

我發現川普是執政者,他的這個動作對台灣的在野黨是有啟發的。

通常,執政黨講十句話,對七句,錯三句,那麼在野黨的任務,就是去抓出講錯的那三句。執政黨大部分的時候都對,所以他才能贏得大部分選民的信任,取得執政的地位。但是,民主制度的設計是讓人民有防弊的辦法,所以需要有在野黨。在野黨講十句話,能對三句,找出執政黨的錯誤,那對選民來講就有價值了。在野黨經常講錯話是正常,執政黨經常講對的話是應該。

再來,通常執政黨推的政策會照顧到他的支持者,會爭取過半數選民的支持,如果在野黨去反對,通常會吃力不討好,但是在野黨又不能去附和執政黨,那要怎麼操作呢?

有些政策如果大多數選民會支持,那麼在野黨的對策不是一直去杯葛,一直去反對,而是:

在執政黨的方案上加上自己的條件,尤其是對自己的支持者有利的條件,如果最後有通過,那麼在野黨可以有功勞,執政黨未必就佔到什麼便宜。

以美國這個紓困方案為例,如果最後的版本是每個人發$2000美元,那麼選民會知道這個功勞是川普的,不是國會的。

這就是說,在野黨要在選民心中建立聰明的形象,是監督得很聰明,能搶功得分,而不是反對得很賣力而已。

後記:其實我的主文也是在講給民進黨聽的!

國民黨現在有一個反對的議題,就是美豬美牛的進口,當初馬英九執政的時候,在野黨是民進黨,民進黨就去反對,那麼現在民進黨成了執政黨,民進黨要推這個政策,然後國民黨去反對,看來我們這兩大黨都不知道怎麼當好在野黨,都只知道對執政黨的政策去反對。

川普的處理手法正好給我們的兩個大黨一個啟發,有些案子不是去反對,而是去有創意地提出你所要加的條件,讓案子的通過可以更加照顧到你的支持者,讓你有功勞,這才是在野黨應該有的思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吳嘉隆的沙龍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吳嘉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31
二十大之後,表面上還是共產黨,但實質上已經變成了習家黨。習近平大權獨攬,已經沒有派系平衡,將來會有事。
Thumbnail
2022/10/31
二十大之後,表面上還是共產黨,但實質上已經變成了習家黨。習近平大權獨攬,已經沒有派系平衡,將來會有事。
Thumbnail
2022/08/06
美國的高階官員要不要來台灣訪問,是美國說了算,由不得中共插嘴鬧事,何況,中共已經放話威脅了,那美國就更沒有退讓的空間。而且,還會教訓一下這個目無尊長的傲慢姿態,這個道理很容易懂。說直白一點,美國不來威脅你就不錯了,你還敢來威脅美國,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Thumbnail
2022/08/06
美國的高階官員要不要來台灣訪問,是美國說了算,由不得中共插嘴鬧事,何況,中共已經放話威脅了,那美國就更沒有退讓的空間。而且,還會教訓一下這個目無尊長的傲慢姿態,這個道理很容易懂。說直白一點,美國不來威脅你就不錯了,你還敢來威脅美國,這不是自取其辱嗎?
Thumbnail
2022/07/31
為什麼升息會升過頭?:通膨與升息系列 (2) 現在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聯準會如何解讀通膨的中期趨勢?如何敲定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2022/07/31
為什麼升息會升過頭?:通膨與升息系列 (2) 現在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聯準會如何解讀通膨的中期趨勢?如何敲定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文章探討川普當選總統後的關稅政策及其對全球通膨的影響,特別是對中國和墨西哥的稅收影響。分析美國的通膨壓力、加稅政策及其與臺灣經濟的比較,指出臺灣面臨的通膨壓力相對較低,央行政策穩定,未來經濟環境較為樂觀。文章總結了兩國經濟之間的差異及未來可能的變數。
Thumbnail
文章探討川普當選總統後的關稅政策及其對全球通膨的影響,特別是對中國和墨西哥的稅收影響。分析美國的通膨壓力、加稅政策及其與臺灣經濟的比較,指出臺灣面臨的通膨壓力相對較低,央行政策穩定,未來經濟環境較為樂觀。文章總結了兩國經濟之間的差異及未來可能的變數。
Thumbnail
想寫一篇紀念【阿桑】的文章,旗下沒有合適作家,想以徵稿的方式進行 想把你的感覺,寫進專題的文章裡,希望這次的徵文能夠成功,不想給華研、必應創造專文,一個冷冰冰的框架,希望你可以熱情投稿 這世界不應該只屬於成功者 流落異鄉的這段讓人如此感慨,你熟悉【阿桑】的歌曲與人生嗎?可以為她寫一篇文字嗎?
Thumbnail
想寫一篇紀念【阿桑】的文章,旗下沒有合適作家,想以徵稿的方式進行 想把你的感覺,寫進專題的文章裡,希望這次的徵文能夠成功,不想給華研、必應創造專文,一個冷冰冰的框架,希望你可以熱情投稿 這世界不應該只屬於成功者 流落異鄉的這段讓人如此感慨,你熟悉【阿桑】的歌曲與人生嗎?可以為她寫一篇文字嗎?
Thumbnail
川普重返白宮將對台灣帶來深遠影響。雖然美國對台支持可能增加,但伴隨而來的壓力與挑戰不可忽視。台灣必須制定全方位策略,既要利用機遇,也要降低風險,確保國家安全與發展穩定。 1. 穩定外交關係,分散風險 美國對台支持加強,固然有助於提升防務能力,但過度依賴美國可能讓台灣處於被動局面。台灣應該: 多
Thumbnail
川普重返白宮將對台灣帶來深遠影響。雖然美國對台支持可能增加,但伴隨而來的壓力與挑戰不可忽視。台灣必須制定全方位策略,既要利用機遇,也要降低風險,確保國家安全與發展穩定。 1. 穩定外交關係,分散風險 美國對台支持加強,固然有助於提升防務能力,但過度依賴美國可能讓台灣處於被動局面。台灣應該: 多
Thumbnail
那個讓世界又愛又恨的男人回來了!川普成功殺回白宮,再次成為美國總統。這個消息一出,全球各國可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擔心川普上台後會大刀闊斧地推行他的「美國優先」政策:提高關稅,再度掀起貿易戰;向盟國索取「保護費」;指控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產業。那麼,川普重返白宮對台灣的未來發展到底是福是禍呢?
Thumbnail
那個讓世界又愛又恨的男人回來了!川普成功殺回白宮,再次成為美國總統。這個消息一出,全球各國可說是幾家歡樂幾家愁。有人擔心川普上台後會大刀闊斧地推行他的「美國優先」政策:提高關稅,再度掀起貿易戰;向盟國索取「保護費」;指控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產業。那麼,川普重返白宮對台灣的未來發展到底是福是禍呢?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2024年7月21日,美國政治舞臺上演了一場戲劇性的變革。現任總統喬·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並正式宣布支持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通常稱為賀錦麗)作為民主黨的新提名人選。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不僅徹底改變了美國政治格局,也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臺灣無疑是受影響最為顯著的地區之一。
Thumbnail
2024年7月21日,美國政治舞臺上演了一場戲劇性的變革。現任總統喬·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並正式宣布支持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通常稱為賀錦麗)作為民主黨的新提名人選。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不僅徹底改變了美國政治格局,也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臺灣無疑是受影響最為顯著的地區之一。
Thumbnail
川普政策 無論是接受Bloomberg訪談,或在正式接受共和黨提名,川普的政策可預期將帶來政策上的轉向,他所定調的經濟政策重點「低利率、低稅率、低物價」,通過關稅政策和獎勵政策讓企業回流到美國
Thumbnail
川普政策 無論是接受Bloomberg訪談,或在正式接受共和黨提名,川普的政策可預期將帶來政策上的轉向,他所定調的經濟政策重點「低利率、低稅率、低物價」,通過關稅政策和獎勵政策讓企業回流到美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