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校園民歌與台灣新電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先說校園民歌。校園民歌是愛國思潮(清末以來受列強的欺侮,抗日之苦難,一直到七十年代退出聯合國)加上台灣青年苦悶(像聯考之重重難關,像學校的髮禁等)的產物。
青年們對故國的懷戀,像是歷史跟國文讀到的那些東西,再加上藝術歌曲,像〈我住長江頭〉、〈紅豆詞〉,所以到了七十年代末,青年們藉著民歌,來找尋心靈中的祖國。所以有人會寫出〈歸去來兮〉、〈教我如何不想她〉、〈玫瑰三願〉,有人會把余光中的詩譜成歌曲,即使是歌頌田園,也如同是小時唱〈杜鵑花〉、〈茉莉花〉把它延伸。
校園民歌的寫者或唱者,當然聽過美國五十年代中期以後的民歌,像Kingston Trio的Tom Dooley,像Joan Baez的Donna Donna,絕對人人都聽過;但作起自己的歌時,便成了校園民歌的那種模樣,也就是頗具「中國」的風情。這是沒辦法的,因為中國近代史自然會呈現成如此。
編按:此為老電影海報的復刻畫,右邊下期放映的「小畢的故事」,即被認為是台灣新電影的開端影片。
Credit:Sonse @flickr CC BY 2.0
再說新電影。
我算是見證了台灣新電影發生的前端。我的很多朋友,例如:楊德昌、張毅、余為彥等,都是新電影運動的重要健將。
我因為學過幾天電影,所以剛好和一些後來會去做電影的人,前面就認識上。那麼,可以就我所知道的講一講台灣新電影怎麼發生,跟發生的前夕。當然台灣它是一個看電影很重要的地方,幾乎每個人都可以說上一大段幼年看電影對他濃烈的、幾乎是不能取代的那種珍貴影響。
七十年代中後期,大家對於片商主導的國片題材的庸俗,早就已經想要求變。但是沒有什麼成效,侯孝賢拍《風兒踢踏踩》,還有《在那河畔青草青》,剛好有一點想把攝影機拉到三廳以外,而進入小市民的生活街景裡,但一直要到八十年代初,這股能量才累積到不能不爆發的厚度。
這個時候,1981年,余為彥的哥哥余為政,他慫恿一個好朋友,從美國回來,這個人就是楊德昌。余為政說,老楊,別待在美國每天只是上班,回台灣拍電影吧!那個時候余為政構思了一個故事,後來的名字叫做《1905年的冬天》,是李叔同在辛亥革命前幾年的留日中國熱血青年的故事。
那時候他弟弟余為彥和王俠軍在南部做房地產賺了一點錢,所以可以一人投五十萬,後來因為我介紹了詹宏志,他那時還不那麼有錢,只是「工商時報」的編輯,但因為對於藝術的熱愛,或說我前面講的癡情、奉獻,宏志也投了五十萬。宏志對於各種領域的濃烈興趣,在那麼年輕時(才25歲)就極富膽識的參與,後來他能闖出這麼一番事業,足見是有來由的。
楊德昌在這部片裡也參與了編劇,還拉來香港的徐克,作為第二男主角,第一男主角是王俠軍。這個片子最後沒有上映。但從此以後楊德昌就留在台灣。然後沒幾年,就做出了一番他的電影事業。
大約在1982年,張艾嘉集結了十一個導演,把十一個短篇小說拍成電視電影,成了《十一個女人》。有幾個還沒開始作導演的,也被她找。但我不是其中一個,除了我沒有積極的投入意願外,同時意味著,或許我給人一種感覺,一種還不怎麼想全身投入社會中任何一樁事業的那種調調。我不該是人家想到要去找的未來的導演。她找了我旁邊的一些人,我很高興。因為我一直到那時,還沒有那麼高的興趣,把自己往導演上去規劃。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一定是逃避。而且我已經準備在不久後的1983年去美國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K會員
114內容數
你理想的下午,是什麼樣子?在《理想的下午2020》專題中,舒國治將引領讀者一起從美食、遊記、生活所感,踏往理想午後的真諦。在理想的下午,好好珍惜那突然浮出的美妙空檔,抬頭看一眼夕陽的光暈,啜一口台北人理應擁有的白葡萄酒,嚼幾片彈牙香滑的鵝肉,在咖啡館翻一下日本人精心編出的不懂日文之人也能讀的雜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舒國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京都最了不起的,是「佇足處」,或說歇腳亭,或是「等候座」。 再就是長牆景。 你不見得在某些城市特別去注意「牆」,但在京都、奈良,牆是極佳的景觀,也是你身旁最好的「造境」。你在它旁邊走一走就愉悅極了。
京都為什麼那麼好玩? 我常想這個問題。 我也一直試著把它回答出來。其實我已經知道怎麼回答了。 就是:京都是看的天堂。京都每走幾步便是教你盯看的風景...... 進來賞賞京都之美,一解未能出國的癮與饞。
台北的餐館史,將來一定有人可以好好寫寫。但今天我且就三十年前幾家令人印象深刻、卻在二十年前、或十五年前逐漸消失的好館子來談一談...
思想形成最關鍵的人生階段,高中,台灣是閉鎖的,是一意只被聯考所籠罩,幾乎沒法再有別的心思。美國的高中,卻早極自由,早發展出打扮自己、追逐流行、投入成年人享受之演練,以及對生命之探討等等。 當時的台灣,委實將此點點滴滴逐漸的接收在意念資訊裏,終至在愈發富裕的八十年代慢慢發作成現今的娛樂景貌......
時光飛逝,Woodstock音樂節轉眼已歷了五十個年頭。這五十年間我遇過太多的成長於台灣的孩子,老的少的,居然都知道Woodstock,這是很耐人尋味的。 太多的人皆說,經過了這一場「體驗」,「我再也不可能是原先的我了」。亦有說「我們被重生在愛的世界裡」......
其實很多菜我吃的已然是無調味料理了。 或說,原味料理。或,淺調味料理。或者說,僅僅放鹽的料理......
京都最了不起的,是「佇足處」,或說歇腳亭,或是「等候座」。 再就是長牆景。 你不見得在某些城市特別去注意「牆」,但在京都、奈良,牆是極佳的景觀,也是你身旁最好的「造境」。你在它旁邊走一走就愉悅極了。
京都為什麼那麼好玩? 我常想這個問題。 我也一直試著把它回答出來。其實我已經知道怎麼回答了。 就是:京都是看的天堂。京都每走幾步便是教你盯看的風景...... 進來賞賞京都之美,一解未能出國的癮與饞。
台北的餐館史,將來一定有人可以好好寫寫。但今天我且就三十年前幾家令人印象深刻、卻在二十年前、或十五年前逐漸消失的好館子來談一談...
思想形成最關鍵的人生階段,高中,台灣是閉鎖的,是一意只被聯考所籠罩,幾乎沒法再有別的心思。美國的高中,卻早極自由,早發展出打扮自己、追逐流行、投入成年人享受之演練,以及對生命之探討等等。 當時的台灣,委實將此點點滴滴逐漸的接收在意念資訊裏,終至在愈發富裕的八十年代慢慢發作成現今的娛樂景貌......
時光飛逝,Woodstock音樂節轉眼已歷了五十個年頭。這五十年間我遇過太多的成長於台灣的孩子,老的少的,居然都知道Woodstock,這是很耐人尋味的。 太多的人皆說,經過了這一場「體驗」,「我再也不可能是原先的我了」。亦有說「我們被重生在愛的世界裡」......
其實很多菜我吃的已然是無調味料理了。 或說,原味料理。或,淺調味料理。或者說,僅僅放鹽的料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這裡我們開始進入到比較內層的討論了,解放真的代表自由嗎?投機世代為何認為一切都可以拆解,這種行為究竟是自由,還是另類的制約,進入思想的牢籠?
Thumbnail
「觀音山 2024年 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8月24日、25日臺中場,在傳承上師,三寶三根本護佑加持下吉祥圓滿。 希冀在未來的每年農曆七月「佛門教孝月」,皆能帶動社會省思孝行善德的正向價值,將良善能量擴及社會、全球,共同營造人心向善的太平盛世。
Thumbnail
茗香園冰室,是一間有著濃厚香港茶餐廳風味的餐廳,許多人來這裡尋找港式經典小吃與飲品。林口店就座落在林口三井Outlet旁邊,店裡可以感受到一股懷舊與現代融合的獨特氛圍,像是走進了港劇場景中,令人懷念的氛圍撲面而來。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功德通達三界。」雖然生命中有無法避免的愛別離苦,但如果懂得用佛法、普度法會超渡往生者,那將是陽世間人對逝去的摯愛最動人地慰問。「觀音山 2024年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甫開放登記,加持感應不斷。
Thumbnail
今年3月中旬,我帶著打工度假簽證來到日本。在四月至六月期間,就讀了大阪的日本語學校「J國際學院」的短期夜間課程。 延續上篇文章的結論,我最終選擇透過JPTIP的管道報名。 這篇文章將分享整個報名過程及就讀語言學校的體驗心得,希望能對考慮就讀日本語學校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以文學為本,教育為路徑,影像為媒介」的核心概念,將文學融入教育現場,並且打開更多學子對於臺灣文學的視野與想像,這個行動也促使我們逐年開拍以洪醒夫文學為改編題材的劇情短片作品,名為《歸鄉三部曲》。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這裡我們開始進入到比較內層的討論了,解放真的代表自由嗎?投機世代為何認為一切都可以拆解,這種行為究竟是自由,還是另類的制約,進入思想的牢籠?
Thumbnail
「觀音山 2024年 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8月24日、25日臺中場,在傳承上師,三寶三根本護佑加持下吉祥圓滿。 希冀在未來的每年農曆七月「佛門教孝月」,皆能帶動社會省思孝行善德的正向價值,將良善能量擴及社會、全球,共同營造人心向善的太平盛世。
Thumbnail
茗香園冰室,是一間有著濃厚香港茶餐廳風味的餐廳,許多人來這裡尋找港式經典小吃與飲品。林口店就座落在林口三井Outlet旁邊,店裡可以感受到一股懷舊與現代融合的獨特氛圍,像是走進了港劇場景中,令人懷念的氛圍撲面而來。
Thumbnail
慈悲 龍德上師曾開示:「功德通達三界。」雖然生命中有無法避免的愛別離苦,但如果懂得用佛法、普度法會超渡往生者,那將是陽世間人對逝去的摯愛最動人地慰問。「觀音山 2024年孝親‧報恩‧祈福‧迴向 中元普度盂蘭盆法會」甫開放登記,加持感應不斷。
Thumbnail
今年3月中旬,我帶著打工度假簽證來到日本。在四月至六月期間,就讀了大阪的日本語學校「J國際學院」的短期夜間課程。 延續上篇文章的結論,我最終選擇透過JPTIP的管道報名。 這篇文章將分享整個報名過程及就讀語言學校的體驗心得,希望能對考慮就讀日本語學校的朋友們有所幫助。
Thumbnail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Thumbnail
1970年代台灣文學研究仍得設定中國框架,框定台灣文學的地方性、民族性才得以在當時進行。 因此1977年鄉土文學論戰雖然看起來是在討論寫實主義和鄉土視角,但實際是在壓抑/醞釀台灣的主體意識,也因此余光中才扣得上工農兵文學帽子,余光中的狼來了在說鄉土文學是共產黨、是台獨才那麼有殺傷力
Thumbnail
「以文學為本,教育為路徑,影像為媒介」的核心概念,將文學融入教育現場,並且打開更多學子對於臺灣文學的視野與想像,這個行動也促使我們逐年開拍以洪醒夫文學為改編題材的劇情短片作品,名為《歸鄉三部曲》。
Thumbnail
再次回到1970年代,1970年代是戰後台灣文學研究重要的階段,但在戒嚴、白色恐怖時期,「台灣文學」──就算當時不是所謂「台獨」,仍舊具備主體意識、台灣意識,如何才能夠被當局允許? 或許問另一個問題就可以理解:「為什麼談台灣文學研究會自楊逵和鍾理和,以及日治時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