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人類多聰明,植物永遠是贏家:種子的勝利

無論人類多聰明,植物永遠是贏家:種子的勝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註:原文刊載於個人部落格【畫科普:植物繪圖與科學傳播】


raw-image

老實說,這本書偏硬,光從目錄密密麻麻的字,就能想見豐富的內容。如果平時沒有閱讀習慣,但想更了解植物的人,建議從《撼動歷史的14種植物》先閱讀。如果你對植物有些先備知識,閱讀《種子的勝利》,絕對、肯定讓你大呼過癮。

若說種子構成人類文明,一點都不為過。亞洲人吃的米飯、製作麵包的小麥、加工成糖漿和各種添加物的玉米、有黑金之稱的咖啡、製作巧克力的可可豆、中亞的名產椰棗、做衣服的棉花,甚至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都是來自種子。

這本書的切入角度很值得人玩味。植物是需要被重視的一類生命,絕大多數呼籲人類注意植物的方式,是從保育、環境著手,暗示你植物消失將導致地球環境劇變,帶點恐嚇的意味,這當然是事實,但很遙遠。

然而《種子的勝利》反其道而行,真切的與讀者分享植物帶給全體人類的巨大利益,以及人們為了利用植物賺更多錢,不惜投入大量資本、要求政府興建運河,以及建造大型種子銀行,好保存各式各樣的種源;發起國際間的種子交換平台,學術界還有許多任重道遠的學者研究各式各樣的種子。

除了hardcore的植物學知識,書中也穿插了作者與小孩一起進行的小活動:在花園種豌豆,重現孟德爾遺傳實驗,或是爬上梯子,試驗各種風力傳播的種子可以飛多遠。

如果用擬人化的邏輯來思考植物的生存策略,你會發現植物為了留續基因,跟人類妥協的方式真是毛骨悚然。其一是被人類種在農場跟溫室當中,利用育種或扦插等技術,選殖人類偏好的品系,對植物而言,這真是確保自己能擁有大量族群的好方法!但對象是人的話...應該是驚悚片的劇情。其二是,植物有大量種子被人類加工利用,種子相當於人類的胚胎,用人類或動物來代換種子,意味著大量的殺嬰行為,則變成了反烏托邦的故事。不過這也源自於他們不像動物一樣,每個植株都能自由移動遷徙,用人的價值觀硬套在植物身上,不過只是以管窺天吧。

植物改變了地球的生態,驅使各種生物為其授粉,儘管不能移動,種子卻能長距離飛揚;人類以為掌控了植物,利用了植物,但這何嘗不是植物設下的圈套呢?將尺度拉得更遠,社會是依傍自然資源而建立的,回到最初,植物仍然是莊家,它發行的貨幣,是各式各樣的種子,我們不知道自己是遊戲的一部分,津津有味的創造各種人類的規則和遊戲。

avatar-img
何郁庭的沙龍
4會員
1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何郁庭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個自由工作者,很多眉角與事務得自己動腦筋,不像在公司體制內,大家分工合作,什麼事情都有人專門處理。基於我自身的經驗,想分享三年來陸續改進與優化的接案管理方法給需要的人,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接案薪資轉帳記錄模板」、「自己的經驗」,還有「為何要管理?」,讓有需要的人參考看看。
這篇心得會記錄我閱讀間、閱讀後印象深刻的數個部分,一方面輸出自己的體會,供未來的自己參考,另一方面,希望藉由書寫此書的看點,點燃螢幕前看到這篇文章的人的興趣,若你為此找書來看,甚至是買回家,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注定會是一本經典,雜揉文化嵌合與幽微情感的作品。對我來說,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為李琴峰寫實且深刻的描寫了她所看見的台灣、日本,以及夾雜其中不可分割的中國文化。能夠這麼樸實的將個人的經驗以非母語的文字撰寫成冊,並傳達給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我由衷覺得尊敬與佩服。
當個自由工作者,很多眉角與事務得自己動腦筋,不像在公司體制內,大家分工合作,什麼事情都有人專門處理。基於我自身的經驗,想分享三年來陸續改進與優化的接案管理方法給需要的人,這篇文章中,我會分享「接案薪資轉帳記錄模板」、「自己的經驗」,還有「為何要管理?」,讓有需要的人參考看看。
這篇心得會記錄我閱讀間、閱讀後印象深刻的數個部分,一方面輸出自己的體會,供未來的自己參考,另一方面,希望藉由書寫此書的看點,點燃螢幕前看到這篇文章的人的興趣,若你為此找書來看,甚至是買回家,那就再好不過了。
這注定會是一本經典,雜揉文化嵌合與幽微情感的作品。對我來說,這本書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為李琴峰寫實且深刻的描寫了她所看見的台灣、日本,以及夾雜其中不可分割的中國文化。能夠這麼樸實的將個人的經驗以非母語的文字撰寫成冊,並傳達給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我由衷覺得尊敬與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