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這本書偏硬,光從目錄密密麻麻的字,就能想見豐富的內容。如果平時沒有閱讀習慣,但想更了解植物的人,建議從
《撼動歷史的14種植物》先閱讀。如果你對植物有些先備知識,閱讀《種子的勝利》,絕對、肯定讓你大呼過癮。
若說種子構成人類文明,一點都不為過。亞洲人吃的米飯、製作麵包的小麥、加工成糖漿和各種添加物的玉米、有黑金之稱的咖啡、製作巧克力的可可豆、中亞的名產椰棗、做衣服的棉花,甚至是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都是來自種子。
這本書的切入角度很值得人玩味。植物是需要被重視的一類生命,絕大多數呼籲人類注意植物的方式,是從保育、環境著手,暗示你植物消失將導致地球環境劇變,帶點恐嚇的意味,這當然是事實,但很遙遠。
然而《種子的勝利》反其道而行,真切的與讀者分享植物帶給全體人類的巨大利益,以及人們為了利用植物賺更多錢,不惜投入大量資本、要求政府興建運河,以及建造大型種子銀行,好保存各式各樣的種源;發起國際間的種子交換平台,學術界還有許多任重道遠的學者研究各式各樣的種子。
除了hardcore的植物學知識,書中也穿插了作者與小孩一起進行的小活動:在花園種豌豆,重現孟德爾遺傳實驗,或是爬上梯子,試驗各種風力傳播的種子可以飛多遠。
如果用擬人化的邏輯來思考植物的生存策略,你會發現植物為了留續基因,跟人類妥協的方式真是毛骨悚然。其一是被人類種在農場跟溫室當中,利用育種或扦插等技術,選殖人類偏好的品系,對植物而言,這真是確保自己能擁有大量族群的好方法!但對象是人的話...應該是驚悚片的劇情。其二是,植物有大量種子被人類加工利用,種子相當於人類的胚胎,用人類或動物來代換種子,意味著大量的殺嬰行為,則變成了反烏托邦的故事。不過這也源自於他們不像動物一樣,每個植株都能自由移動遷徙,用人的價值觀硬套在植物身上,不過只是以管窺天吧。
植物改變了地球的生態,驅使各種生物為其授粉,儘管不能移動,種子卻能長距離飛揚;人類以為掌控了植物,利用了植物,但這何嘗不是植物設下的圈套呢?將尺度拉得更遠,社會是依傍自然資源而建立的,回到最初,植物仍然是莊家,它發行的貨幣,是各式各樣的種子,我們不知道自己是遊戲的一部分,津津有味的創造各種人類的規則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