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3|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我可以「不抵制」嗎?

Photo:Pixabay
Photo:Pixabay
一直以來對「抵制」都抱持著遲疑的態度,從頂新的劣油風波,到各家飲料手搖店政治表態,再到福灣巧克力性騷事件等等,從來都不是站在風頭揚言並力行的去抵制,老實說甚至有點抗拒,覺得抵制總是治標對公司根本無痛且許多無辜的人受到牽連,或是覺得公私不該如此混為一談。更使人反感的是,到最後社會會形塑出一個「你不抵制你就是不對」的強烈風氣。
不過仔細想想,其實抵制本身就是種如同聲援、抗議等等的表達行為,依照自己的信念而做出的社會行動:某方做出不道德或是不符合期望的行為,且尚未有健全的法源或相應方法加以抗衡下,個人或是集體於體制外做出的不合作運動
這也說明了「抵制」的定義、所概括的範圍極為廣泛,以個案的方式去了解各個事件的背景緣由應該更為適當:
Photo:上報
當時轟動社會的頂新劣油風波,身為舉足輕重的大企業罔顧消費者最基本的食安健康,確實令人髮指。但比起滅頂,也有許多人覺得強制下架無實際業務關係的林鳳營,波及了無辜的酪農、犧牲了不錯品質的產品並不十分合理;且應當要訴諸市場機制,不想做出刻意的消費習慣,應該是要監督政府(民意)從根本去修法,加重罰則的力道與嚴重性或做相關的配套機制。
但不可否認這樣獵巫式的全民滅頂抵制運動,為社會帶來更符合眾人期待的發展。若真要探究滅頂成效,基本上要透過抵制要將大企業打入深淵是不太可能,這樣的全民抵制運動影響的是在往後的社會風氣跟集體意識,讓大眾讓企業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的把關抵制滅的不是頂新,而是公司企業(社會意識)方便行事的苟且心態。所以某種程度來說,有了頂新,有了滅頂行動,才有今日大家對食品安全的共識。
Photo:一芳
從一芳水果茶在香港的抗議聲明開始,延燒出各家手搖飲料店的政治表態而形成的抵制風潮。在這次事件中也有許多人不支持抵制,業者的政治立場並不影響製作產品,且不認同將飲料店輕易地冠上「舔共」、「不愛台灣」的標籤,認為這些手搖飲料店只是「被逼表態」。如果今天同樣身為一位老闆,在這狀態下被逼表態時,勢必得去衡量如何才能將損失降到最低,也許不好好「表態」生意就真的沒辦法繼續做了,作為一個老闆要照顧維護數個家庭生計,此時還能輕易地「守護台灣價值」賠出全部資產嗎? 當然也有許多人不苟同商人為金錢放棄國家認同的心態,但相對的經過這次事件,更清楚的交集表述了當時大家對於兩岸、對於中共的看法,讓彼此更了解社會的集體意識。
Photo:福灣
奪得世界巧克力冠軍的台灣品牌福灣於2020年底爆出幾年前董事長對員工的性騷擾,這福灣巧克力內部性騷擾案件也引起社會的強力抵制,除了消費者的拒買風潮外,更是影響到使用原料的品牌乃至店家接連跟進下架。正反兩方各有表述,從福灣巧克力事件可以較明確地看出對於不贊同抵制人的立場,對於不抵制的人來說,更多的原因在於這事件、這些行為本身,是否直接關係或影響到他原先所提供的服務(產品),抵制手段是否真的符合比例原則
以快時尚品牌為例,以壓榨勞權與破壞環境的過程去製成的產品,這樣的直接影響在抵制上有更強的力度與立場。而從手搖飲料店的表態到福灣巧克力等等的都沒有如此的直接關係,對於不影響最終提供服務(產品)的行為,是否真的需要極力撻伐存在疑慮。就像福灣巧克力的合作商,一開始也堅持他們身為非抵制者注重實際高品質產品的立場,但社會風向並非如此,權衡利弊後再「重新表態」。
(最顯著的差別在於公於私的不同,這又可以延伸探討到演藝人員的私生活是否影響到對他的形象與支持度。以羅志祥多人運動事件為例,許多人會因為如此否定(抵制)羅志祥的各種演出,以致演藝事業的停擺。但個人覺得若沒有犯罪行為或做出傷害人的事,他的私生活一點也不影響他的演出專業,他仍是那個帶給觀眾歡樂的表演者。許多人會提到身為公眾人物(大品牌)需要抱有更高的社會教育責任,不過這又牽扯到每個人對於社會不同的想像,所以追根究柢還是端看每個人評斷事物的道德標準與底線。)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想,福灣性騷擾事件儘管不影響製造巧克力的品質,但真正抵制的是背後的企業文化,這樣的企業文化由領導者帶頭姑息滋養了性騷擾的環境,當情況已經無法從內部去改善時,事件才會由外部形成這次聚集人民憤怒的抵制下架的聯合響應。抵制不單只是針對福灣這個品牌,而是明確表達台灣社會對性騷擾的容忍極限及重視。

沒有「該不該」抵制,這只是個人選擇
抵制一直是消費者用來表達憤怒的一種方式,迫使抵制的目標屈服,不過以實際的結果而論效果通常有限,但以更深層廣泛的影響而言,抵制運動會形成難以估量效果的社會集體共識。
但是在討論抵制的時候,我們時常落入「該不該抵制」的單一框架,好像你的選擇與社會集體風向不同時,你就是不應該,你一定要怎麼怎麼做才是「對的」。若能跳脫「該不該」,著重在個人的選擇,你想抵制就抵制,不想抵制就不抵制。 (如同外出會自備餐具的環保人,沒有立場去批評使用免洗用具的人,環保是種選擇,不環保也是。對不環保的人來說他們有更優先於環保的其他考量。尤其今日環保議題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種絕對的「政治正確」,捍衛並尊重不環保的人也是件很可貴的事。)
非抵制者不用覺得抵制者失去理智, 他們只是在體制外做出相應的重視; 抵制者不用覺得非抵制者不可理喻, 他們只是循著自己的價值判斷事情; 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有符不符自己信仰價值的選擇。
抵制與否是個人的選擇,每個人的選擇都有他們的理由跟相信的理念。不需要強迫別人,也不用將自己的情緒強壓在他人的立場,更不用泛政治化的去批鬥異己。若覺得自己的想法很重要,試著理性的闡述自己的判斷、彼此相互理解,若之後對方的選擇仍跟自己不一樣,那就尊重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