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31|閱讀時間 ‧ 約 8 分鐘

喬治.佛洛伊德之死:我無法呼吸,請別殺我

    誰是喬治.佛洛伊德

    喬治.佛洛伊德(George Floyd)為非裔美國人,於1937年在北卡羅來納州出生,在貧困及充滿暴力的環境中成長。
    根據BBC News於6月10日之報導,佛洛伊德的小學老師公開佛洛伊德在小學時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法官,他在作文中寫道:「當人們說,『法官閣下,他搶了銀行。』我會說『坐下』,如果他沒搶,我會讓守衛釋放他。然後我會用錘子敲桌,全場每個人都會安靜下來。」,透過當時小佛洛伊德的作文中可看出,追求公平正義是他的理想。
    學習歷程中,佛洛伊德是家中的驕傲,他是兄弟姐妹中第一個高中畢業且升上大學的。此外,由於擁有193公分的優勢身高,也曾加入籃球校隊,並且以職業運動員為目標。然而,好景不常,那個被稱作「溫柔的巨人」的佛洛伊德,為了分擔家計而輟學,最後也沒有獲得大學學位。
    24歲的佛洛伊德於往後10年的人生,因觸犯竊盜、販毒、私闖民宅等罪名,而多次進出監獄,不過在2017年之後,他開始奮發向上、痛改前非,不僅成功戒掉毒癮,找了兩份工作,同時還極力爭取女兒的監護權。
    雖說如此,佛洛伊德的人生也非就此順遂下去。2018年,他因自己的母親去世而深受打擊,又在今年疫情的肆虐下失去了兩份保安工作成為失業人口之一。於今年四月,更是被測出感染新冠病毒,然而,老天爺仍未因此放過他……。

    發生了什麼

    今年5月25日晚間,佛洛伊德在一間名為「Cup Foods」的商店購買香菸時,因被指控使用一張20美元的假鈔被警方逮捕,而其中一名警察德瑞克.蕭文(Derek Chauvin)於後來到場,為了壓制佛洛伊德而跪壓在其脖子上長達8分多鐘。過程中,佛洛伊德多次掙扎表示無法呼吸,也向警方懇求不要殺他,但警察仍無動於衷。爾後,佛洛伊德失去了呼吸心跳,雖被緊急送醫,但於送醫後一小時,仍宣告不治。
    關於佛洛伊德的死因,官方指出,佛洛伊德是死於心臟疾病,且體內可能含有毒物,因此當警方壓制時就導致狀況惡化而死亡,然其家屬並不信任官方的報告,故聘請專業的著名法醫邁克爾.巴登醫生(Dr Michael Baden)執行獨立、非官方的驗屍,並於6月1日時公布獨立驗屍報告。
    獨立驗屍報告與官方的屍檢報告並不一致,家屬公布的報告指出,佛洛伊德的死因乃是由於警方的壓制行為,且根據BBC News於6月2日之報導,巴登醫生在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在我看來,死因是窒息,是由於頸部受壓——這可能阻止氧氣進入大腦——以及背部受壓,這影響了呼吸。」由此可知,佛洛伊德的死因成為是否他殺之關鍵。
    而在佛洛伊德去世後,警員蕭文自5月31日即被指控三級謀殺罪、二級故意殺人罪以及二級過失殺人罪收押進監獄,而當時在場的關(J.Alexander Kueng)、托浩(Tou Thao)和萊恩(Thomas Lane)等其他三名警員則被控以協助與教唆殺人罪,且四名員警皆被予以革職。
    據新頭殼Newtalk新聞之報導,在10月22日明尼蘇達州亨內平郡(Hennepin County)地方法院,卡希爾(Peter Cahill)法官駁回蕭文的三級謀殺罪控訴,其於判決書中指出,除死亡的特定人外,必須同時對他人構成重大危險此指控才得以成立。然對於公訴方,因未能於提供的證據當中證明蕭文的行為會對佛洛伊德以外的人造成重大危險的情況,故法院決定撤銷對蕭文三級謀殺罪之指控。不過,對於其於三名員警的協助與教唆殺人罪指控,卡希爾則繼續維持該指控。
    佛洛伊德之死 非裔美國人與白人的種族分化&美國種族騷動
    BBC News 中文
    由BBC News 中文之報導,我們可以知道非裔美國人總人口僅約佔白人總人口的四分之一,然而警察槍擊事件下死者的比例卻明顯多於白人,這樣的結果或許可推測為目前的社會結構仍認為非裔美國人的犯罪機率較高。
    此外,不管是在醫療保險抑或是今年的疫情方面,我們都可以看出種族呈高度分化的情況,譬如白人家庭資產遠高於黑人家庭,擁有醫療保險的白人家庭更是比黑人多出兩倍。如今,在疫情肆虐之下,黑人的死亡病例數也遠遠超乎白人,這究竟是為什麼呢?除了貧富差距外,在資源的分配上也可能是原因,例如非裔美國人較白人可能從事服務業,因此便增加其居住在人口密度較高的地區之比率,進而影響了其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
    不僅如此,在疫情盛行期間,非裔美國人的失業率也高於白人,造成持續的貧富差距與有能力尋求醫療救助之比率,因此這也可能是為何在此階段,黑人死於新冠病毒的比率高於白人之原因。
    另外,在警察制度上面,也出現許多討論的聲音,目前有人指出,警察的制度有軍事化的傾向,且大多數的抗議聲音也指稱「對警察執法及司法審判感到沮喪。」警察部門事實上配置了相當多的配備,然而,對於單純的執法行為,是否真的需要此些裝備?不無疑問,且在社會趨勢下,政府甚至擴大了裝備的配給,針對這樣的問題,實在值得我們好好思考、討論。
    在經歷佛洛伊德的死亡事件後,全球開始熱烈議論反種族歧視,並掀起「黑人的命也是命」的維權運動。於佛洛伊德死亡後的兩週內,美國各地出現示威抗議高峰,不僅數個城市實施宵禁令,在面對示威者時,警方更是拿出了催淚彈以維持秩序。

    結論:反思

    我們時常因為只活在自己的小牢籠中,待在建構好的同溫層裡生活,因此我們單純的覺得這世上充滿和平,或至少已不斷地往此方向走,於是,我們開始逐漸對社會的平等、道德標準把關鬆懈,一昧地認為這個世界已經十分開明進步。
    然而,真是如此嗎?在看似進步、成熟的2020 年,在我們傳統認知下屬於民主的國家,卻因為不平等的種族歧視問題而發生憾事,那麼,我們還能如此主張嗎?事實上,有很多事情並不會因為沒有發生在我們身邊或己身之事件便不存在,恰好相反,它也許只是還來不及被看見、被討論、被聲援或是被推翻。
    我們缺的不是什麼,就是大家共同扶持信任的同理心。
    昨日是南北戰爭,今日是佛洛伊德,那麼未來呢?若是現在的社會議題有大家共同協助,那麼終有一天,我們一定能將世界帶領到更和諧的地方,同時也讓過去不合時宜的社會標準正式走入歷史。
    如果我們說馬丁路德金恩是20世紀非暴力社會改革最知名的人,那麼,為何我們不能人人皆是馬丁路德金恩呢?有時候這個時代,只是需要有人推一把,若無人做起頭,則不太適宜的一般社會通念將更加根深蒂固。除此之外,即便我們內心都知道這些道理,但當我們真實面對時,卻不一定會做出適當的舉動,甚至會突然遺忘那些道理,不過沒關係,只要身邊有人能貼心的提醒,並己身時常思考、判斷,最後我們都能將之內化。
    這世界必定還有某些角落是我們尚未發現的,可能在未來某天才被發覺,但屆時只要我們持續秉持著自省及客觀看待事件的態度,未來這些不公的事件也能逐漸彌平,因此就算仍有不一樣的社會挑戰在等著我們,也請不用擔心,因為我們留下的美德,將會在社會中持續滋養著世世代代。
    資料來源 :
    1. 遠見雜誌:「弗洛伊德之死」揭開美國積怨已久的種族歧視問題
    2. BBC News 中文:從「我會改變世界」到「我無法呼吸」, 佛洛伊德入土為安
    3. BBC News 中文:新聞人物:喬治·佛洛伊德和他生命的最後三十分鐘
    4. 新頭殼 Newtalk:不符法律要件 美法院撤銷佛洛伊德案主嫌三級謀殺罪
    5. BBC News 中文:喬治·佛洛伊德之死:官方驗屍報告定義為他殺
    6. 自由時報電子報:獨立驗屍報告打臉官方! 佛洛伊德死於窒息
    責任編輯: 余欣 核稿編輯:陳玟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