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1/10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渴望交流的Facebook逃離潮,Clubhouse讓人上癮的魔力

首先要先說:Android 用戶在這波clubhouse的風潮裡可以保有原來的生活狀態,請好好珍惜如此的心靈平靜。(狂笑)
Clubhouse幾乎是引爆了Facebook用大數據、演算法建立起的同溫層(至少在台灣是),並且讓原來只在同溫層發聲的聲音被聽見、被說出,使得多數的人可以獲取真實的交流以及表達自己的方式,而這個方式是Facebook做不到的,即便我們名字旁上掛著誰誰誰的「頭號粉絲」,經常性地在誰誰誰的貼文下留言,都不見得可以跟誰誰誰誰真正的說到一句話。
在Clubhouse上人人都可以是主講者、分享者、聽眾,只要被cue上台,就可以獲得「發聲」的機會,這實在與Facebook的模式太不相同了,可能更近乎是舊有傳統的剛有網路的時候人們渴望看見世界的狀態(現在是「渴望被看見」的世代),麥克風在誰手上誰就能說話,你就算沒有一間房的麥克風,也可以自己獨自在原地歌唱,還會引來路人圍觀!
這才發現好像大部分的人都被Facebook悶壞了。要不就是因為加的人太多「自己生活上不喜歡的人」或是「沒有辦法讓自己暢所欲言的人」,再不就是因為同溫層太厚以致於一踏進Clubhouse之後,才發現境外有那麼多有趣、新奇的事,這也許是我十五歲開始上網的心情:我沒有要交朋友、我不需要同溫層,但我超級好奇別人在幹嘛!(以及渴望聽到「真實的聲音」)網路世界超有趣的,超級啊!
也許是疫情所致(在台灣比較感受不到)很多人在家工作、減少與人交流都長達一年之久,工作和生活形態都變得比較封閉一點,就能感受到我常形容自己像是「隱居在深山裡沒有人可以說話」的狀態,Clubhouse不只滿足了「不交友,但好奇別人在幹嘛」的心態,還提供了「人聲」的陪伴,而它建立起來的「同溫」,可能就不只局限在「同一個群體」的同溫,而是「狀態」的同溫。
前幾天去一個「不務正業」的房間,大家談論的是自己的斜槓以及自己面對自我選擇的焦慮和未來的茫然感,而這些談論裡是來自各行各業不同領域的分享,大家的結論都差不多「未來總是茫然的,收入總是焦慮的,但未來仍然想要依照自己選擇而走的。」聽著聽著就覺得心安了起來。XDDDDDDD,有時候「跟別人一樣」的時候,就會產生出療癒的功能,好讓自己放下一點點焦慮。
再後來開了一個讓人交流的房間,也發現「自由工作者」「接案者」能夠撐下意志的一件事是:「我們總是冥冥中因為很專注投身在自己所熱愛的事情中,而得到任何可以維持住收入的機會,所以沒有繼續著焦慮。」這種感覺一定要有體會過的人才能了解「這麼不穩定的狀態,你怎麼可以忍受不斷的焦慮」的心情,於是透過交談我們更確信的事是:焦慮可以少一點,繼續過這樣自己選擇後的生活。
另外《天橋上的魔術師》劇組所開的房間,更專業地在討論著影視、音樂的創作。對主聊者來說,可能只是他們閒聊,但對其他的聽眾而言,這麼直接專業的分享,是Facebook無法達到的,例如:即使是直播,都很難有很清楚QA提問,所有貼在Facebook的文字、訊息,都是寫的人「早就想好了要寫什麼給別人看」而傳遞出來的。
Clubhouse也打破了這個規則,在交流與互動中,你得要跟上對話的人的話題做出回應,減少了文字書寫思考的時間,不只很吃表達能力的功力,也很需要對於話題的熟悉和敏銳度。還有就是「說話」是很「直覺」的東西,它不像文字寫錯了可以按個倒退鍵重新鍵入,或是用編輯再修改一次,特別是在公開的場域,即使它目前號稱沒有留下痕跡的功能,但「說話」的「直覺」都會成為表達的關鍵!(然後就會發現文字寫的好的人,不一定能聊天XDDD。這不是廢話嗎!)
早年從BBS、文字留言版、討論區,一路玩到文字版的聊天室,再到後來的twitter、Y!LIVE,最後進入十多年之久的Facebook,我常在想誰可以在Facebook上畫出一道缺口,讓人看見最初我在撥接年代走進網際網路的世界裡感受到世界無限大的好奇,而不要只是流轉在同溫層、網紅、KOL繞著圈圈打轉,Clubhouse也許可以成為那把刀,切開了原來我們以為密不可分與他人相連的臍帶,脫離母體去看外面的世界。
Clubhouse成癮真的會影響到生活嗎?會。我滿佩服整天在不同聊天室晃盪的人,以及一直想要找人說話、聽人說話的人,但我想這就是交流的魅力,也在在的說明著Facebook局限了我們的視野這麼長、這麼久的時間。(再次說明,這裡指的還是在台灣Facebook的使用狀態。)
我瘋狂地日日在不同的房間轉轉,不過因為我有很多手工的工作要做,所以大部分都是邊做手工邊聽,但主聊就沒辦法分心。最可怕的是,我們拿起了電話,打電話給從來沒有說過話的朋友,兩人單向的互動著聊到清晨!明明即時通訊的通話鍵一直都在那裡,大部分的人都不會跟另一個人「用說的」互動,Clubhouse卻開啟了這個被人遺忘多時的功能!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實踐著一件事:我想要在現實生活中與我的朋友坐下來吃飯聊天,我想要透過聲音跟我的朋友說話互動。於是我開始不推拒任何可以跟「真人」見面說話的機會。而跟著友好的朋友見面我都有同樣的感受:「啊!我們一定下次要再見!」
我想這是Facebook做不到的事,Clubhouse讓人上癮的魔力!
圖: 即使著了魔,早餐還是要煮、手工還是要做、文章還是要寫、電動還是要打、影集和電視劇也還是要看,搞得快要虛脫XDDDDD。在Clubhoust遇到了matters的讀者,有講到話覺得好開心:)
我的帳號:sunlineliu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