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17|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關燈︳與Cyberpunk的界線《Psycho Pass》

雖然這已不是新作,不過在這兩年重溫,還真別有一番滋味。
因為我們都活在對社會有所不滿、渴望改變突破的時代,或許會曾覺得反烏托邦的世界離我們很遠,特別看到這類未來科技背景的作品,就顯得現在離未來還很遠。
與《The Matrix》、《阿基拉》、《攻殼機動隊》這類作品相比,《Psycho Pass》的切入點就顯得溫和多了。
細說個人感受之前,先說明此文主圍繞《Psycho Pass》第一、二季及劇場版,第三季及其後暫不多加評論,後面會稍稍解釋。
《Psycho Pass》以科技未來為背景,每人的身心情況都受到大數據量化紀錄,以維持社會平衡。主角是系統下的監察者之一,於公安局利用「主宰者」判別他人犯罪指數。
主角群不只活在大數據下,更是為大數據工作,因此主題自然會圍繞「系統」來思考。正因為有大數據存在,世界沒有戰亂、飢荒,人們可參考大數據分析作出選擇,一切都顯得很理想。人們不必為未來職業煩惱,系統甚至可以為你找到最適合你的伴侶人選。
在這樣的世界下,對大多民眾而言都是理想鄉。生活飽足無憂,亦有「自由」,難以想像這樣的世界有何值得推翻、反思之處。
如果從最淺白的Cyberpunk角度出發,主角就會是工作時有所覺醒,選擇對抗系統,從而反思整個世界觀的「自由」為何,這點相信不難想像。
然而《Psycho Pass》並不全是這樣的故事。
Cyberpunk的定義為一個「High tech, low life」(高科技,低生活)的世界。從這點出發,《Psycho Pass》已經不完全符合條件,畢竟那是一個可以自給自足,不需靠進出口過活的國家,人民普遍也不是生活在low life的情況下。同樣是全面監控,人民整體對此並無不滿,主角群是在劇情推進、思考後,仍然無法否定系統的存在或是對社會的貢獻。
《Psycho Pass》第一、二季的反派角色都因某種原因而無法被大數據「接納」,而這樣也就等於不被社會接納。目前我們沒有看到完美的體系,所有事都有可以完善的地方,而反派的出現對「系統」來說,就是不完美之處。在眾人相信系統必是完美的情況下,這樣的衝突就令主角開始思考……
沒有要細說劇情的意思,前面說會避談第三季是因為故事留少太多伏線,未知是為未來作品鋪路還怎麼樣。而且跟前兩季,作品的主題、風格亦明顯有所不同,硬拉齊來講就顯得觀點零碎。
《Psycho Pass》這樣構想的世界觀,放在現在社會,或許也不易被推翻。科技此刻未追上不一定沒有這樣的藍圖。如果放眼現今世界來說,一些人民數據、犯罪指數,不覺得跟某國的社會信用體系很像嗎﹖
撇除眼前未能實現的科技,某國正逐步建立他們的理想鄉。如果有看《Psycho Pass》劇場版,就是記得系統外銷的情節。以現在世界近乎停頓的而言,某國不正是回復得最快,最能顯得系統可貴之處的幾年嗎﹖
現在也許未到時候,但如果假以時日這樣系統套用其他國家呢﹖人們的反彈能有多大﹖
先轉談另一國先前的選舉,選舉舞弊這事不管你相信與否,無可辯駁的是這之選舉國民或者我這種人都看到社交平台的厲害之處。社交平台是中立的地方,但人不是。當有人聚集,就能施以思想操控,擺佈二元對立。這樣「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局面,或許也是步入《Psycho Pass》的必經之路。
當然,我們這些凡人早在身陷其中,不是說退出江湖、退隱山林就可了事。特別是被科技包圍的我們,對物質日漸追求。從小建立的價值觀,道德感可能都早被洗腦,繼而追求對社會的理性。未來不會是典型的Cyberpunk時代,因為我們將會活得越來越「好」。系統讓人變得「正確」,變得「常規」,但千色一樣的世界又有樂趣可言﹖不必變成反派,但總能有自己的小情緒,這才是活生生的人。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