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南聲讀後|《鱷魚的黃眼睛》Katherine Pancol

  即使讀到最後一刻,我還是並不能清楚地解讀「鱷魚的黃眼睛」想帶給我怎樣的訊息。這點必須撇除文筆、故事情節這種能夠受到客觀評判的指標去做討論。在《鱷魚的黃眼睛》裡,每個角色既是平凡,又充滿魅力,可小說不就如此?始於人與人的日常生活,沒有終結的一日,而是階段性地句號落下,讓角色們暫時停滯於讀者幻想的大腦中。
  主角約瑟芬在丈夫安東尼失業多年後的某日決定與他分手,獨自撫育兩名女兒,約瑟芬得靠她研究十二世紀歷史專才把持家裡所有開銷,乃至教養青春期少女得面臨的種種問題。約瑟芬有著一名與她從內在到外表皆天差地遠的姊姊艾麗絲。姊妹從小便因為母親的教養態度迥異埋下了生長成不同模樣的種子。
  約瑟芬徹底是個好人,她總被貼上懦弱標籤,輕易地被掩沒了屬於她無可取代的光輝;艾麗絲用盡了她的青春,甚至透支到了她為人婦階段,不停地尋找在她內心尚未死去的轟烈愛情。為此,艾麗絲一心善用她優異的外貌繼續拋頭露面,她需要名氣,她依戀曝光,一步步將自己掏空推至懸崖旁,直至無我的深淵。
在《鱷魚的黃眼睛》中,我們是旁觀者,僅能窺伺著這一切的演變。論魅力,每個角色都有他「過人」的人格特製,奠基了鮮明形象,活生生在讀者的想像間取得表現機會。
  約瑟芬是典型的失婚婦女,軟弱、臃腫、毫無光彩的外表在愛情市場上顯得毫無競爭力可言,她把對自己的缺乏自信這塊投射到教養孩子行為之上,要求女兒們成為守本分的乖孩子,卻摔了個跤。大女兒奧恬絲乖張叛逆、小女兒若伊懵懂爛漫,讓人一輩子都深信學習當名「好父母」,甚至是對自我人生負起責任的「好大人」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當中,表現像個小大人的奧恬絲形象或許未必受多數讀者認同,卻是我相當喜歡的角色。奧恬絲與父親安東尼的關係並不因父親沒有穩定工作而動搖,重點在於安東尼懂得討女兒們歡心。相對於約瑟芬的老實,安東尼沒有妻子舉手投足散發出的沈悶,但也讓他成為好高騖遠的人。我很難從文中去推斷奧恬絲是否有受到父母離異影響才會促使她性格變得如此勢利,無法坦率地表達對母親的愛。但也如此,我認為奧恬絲的行為才是現實世界會有的反應。如果單從奧恬絲的行徑與思想價值去評斷她只與利益掛鉤有點偏頗,對於她的選擇我想替她做無謂的辯護,是因為她起碼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怎麼走,有明確目標可以邁進,不過是她的價值觀無法受到普遍認同。
  奧恬絲在與她母親約瑟芬的多數爭吵,也是本書中我特別喜歡的部分之一。
  在看這對母女吵架,有時真的會很想罵奧恬絲為什麼能夠這麼自私?是因為很多時候自己也當過「奧恬絲」,一直至今都是如此。我不能保證奧恬絲與約瑟芬不對盤的理由是單純的叛逆或是更深層的理由,但就一名女兒觀察獨立扶養兒女的母親來看,約瑟芬屈就於生活現實壓力,甚至不再追求外表上的「好」,總會讓還年輕未經世事的年輕靈魂不禁難以輕易諒解,正如我自己也會期望母親在追求家庭生活品質之餘,也在乎「自己」一點。
而我想這些種種討論正是生活最為難的地方,書中一段話比起「鱷魚的黃眼睛」是我認為更適合這本書的介紹:
生活就像一個人,必須把它看作一個舞伴。跟他一起翩翩起舞,跟他一起旋轉,有時他會讓你嗆水,你以為你即將死去,然而他旋即又抓住你的頭髮,把你放到更遠的地方。有時他會踩你的腳,有時他會讓你旋轉。必須進到生活中,就像進入一個舞池。不要停下舞步去獨自啜泣,去抱怨別人,去借酒澆愁,或去吃緩解衝擊力的小藥丸。旋轉,旋轉,旋轉。戰勝他為你設下的考驗,使自己變得更加堅強,更加堅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