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李潼文學走讀」導覽系列 槍櫃城傳奇

文|蘇麗春
三星鄉拱照村,舊稱「槍櫃城」或「銃櫃城」,是李潼《望天丘》小說中最重要的場景。
書中的主角陳穎川,一百多年前被外星人的飛碟帶走,這次被送回到羅東運動公園的「望天丘」。之後陳穎川回到他的故鄉叭哩沙的槍櫃城,小說中大部分的歷史故事都是透過陳穎川在槍櫃城時說出來的。
陳穎川說:「我家就在叭哩沙槍櫃城。城內有一叢烏松,很大叢,樹下一座土地公廟,廟邊有一條清清清的水圳,圳邊是甘蔗園,甘蔗園內有糖廍,做紅糖、赤砂和白糖。」
寫《望天丘》時,李潼曾到拱照村蒐集資料,他發現槍櫃城已經走音變成「凊飯城」,他把這段插曲寫在小說中。
「叭哩沙就是三星舊名,凊飯城就是我們現在住那裡,也是我的故鄉,有凊飯城,沒聽過槍櫃城。」
「阿里史在過往是壞地頭,難種作,住這裡的人只有凊飯(剩飯)可吃,吃出名了,所以叫『凊飯城』。」
小說中,李潼安排兩位研究員帶一群研究生來為槍櫃城正名說:「『凊飯城』的本名應該是『槍櫃城』。」
陳穎川回憶當年的生活景況,他說:
「陳輝少爺有兩千多名義勇,在我們阿里史城、田心城和槍櫃城開墾甘蔗園八百甲、水稻田兩百甲。家家戶戶飼豬、飼鴨,叭哩沙人怎會窮得吃凊飯度日?再說,沒正餐米飯,哪來的隔暝凊飯?」
陳穎川描繪槍櫃城當年富足的生活:
「叭哩沙的土肥、水甜甘,每枝甘蔗都有兩人高;黑甘蔗、白甘蔗生得同款媠。槍櫃城外一片甘蔗園和稻田,有高有低,生青熟黃,好看。菜園都在城內,每一戶茨邊,照四季種植採收,槍櫃城是非常富裕的城仔。」
在《羅東猴子城》這本散文集的〈來去凊飯城〉一文中,李潼感慨當地人「對陳輝煌在此雄霸一方的墾荒植蔗、率領北管福祿派樂工和西皮派樂工械鬥可引發的七十年『音樂戰爭』全然不知。他們對於陳輝煌協助福建提督羅大春開闢的蘇花步道,受封五品軍,對於他奉命於蘇澳砲台山擊退法軍,並由陸路追擊到基隆獅球嶺的戰蹟,亦不曾聽聞。」
被遺忘的歷史,只剩陳穎川說的「那棵很大叢烏松、土地公廟和清清清的水圳」尚有跡可尋。
現在到拱照村走訪,可以看到民國一○四年建造的一座仿古城樓,城樓牆腳有一塊「銃櫃城沿革」的解說牌,敘述此地建造銃櫃城的由來及陳輝煌(本名陳輝)帶領漢族墾民一起開墾三星這一帶土地的事蹟,據說這是李潼民國九十二年出版《望天丘》後引發當地人尋根的成果。
走進仿古城樓,就可以看到土地公廟和那棵「鳥母松」,李潼描寫到:
「兩百多年樹齡的鳥榕,歪斜生長,長成一叢龐然大樹,有著幾十根梁柱般的鬚根,和三座籃球場的綠蔭。」
槍櫃城到底長什麼樣子呢?陳穎川細說從前:
「槍櫃城有一百零八座槍櫃,每座槍櫃一式是丈二高(三百六十公分),都用咱阿里史的石板疊砌成圓筒和四角兩款,槍櫃內雙層木梯,無加蓋,四面留有喇叭口槍孔,雙層可讓八名義勇守衛。兩座槍櫃間的距離不定,有鑿石板疊砌做城牆,有種密生刺竹當圍牆,以圳溝湍流做城內外區隔。」
「槍櫃城內有百多戶和三十多間羅漢腳寮,每戶七、八人,每間羅漢腳寮住九個羅漢腳。」
李潼透過小說的方式,為我們訴說陳輝率眾開墾溪南山區八百甲土地、北管樂福祿和西皮兩派械鬥的「音樂戰爭」、陳輝率子弟兵擊退法國軍艦的赫赫戰功等精采的歷史故事,到槍櫃城來一趟歷史散步,還有顯微宮、陳輝拋鋤葬母等歷史場景,供讀者遙想當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走讀活動藉由帶著李潼的少年小說作品,實地踏查李潼作品中所書寫的宜蘭文化與土地故事,涵蓋了宜蘭的7個鄉鎮,讓民眾可以將故事場景與文學的想像融合,除可深度認識體驗與宜蘭的在地文化與地方知識外,也可心領神會李潼少年小說作品所欲傳達的意義。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