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聽到很多人對於失智症的想法非常直觀, 反正人老了、年紀大了本來就會這樣。這樣的想法也同時透露著「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流失」的隱喻;如果我們接受了這樣的隱喻不就等於接受宿命論的劇本嗎?所有人都逃不出老化的時間牢籠,所以我們必然會需要有營養補品來延緩我們對於衰老的無能為力。
我在淡水採訪一位84歲的阿嬤,雖然行走較為緩慢但精神依舊非常好,甚至能將她從小到大的旅遊、工作、人生經歷分享的一清二楚,每天晚上還會親自去餵貓。所以並非是年事已高的人就會有失智症,從這句的邏輯再順推下去,也並非是年輕人就不會得失智症;事實上,台灣失智症協會依推估指出,2017年,全台灣約有
1.2萬人為年輕型失智症患者(舊稱:早發型失智症患者)。也就是說,病人的年紀不到65歲,卻已確診為失智症。(來源:
明明還年輕,怎麼可能有失智症?)
對於這種「因為這樣所以這樣」的單向邏輯,讓我想到之前還在台式餐廳工作時的記憶,我所工作的餐廳是一間中高價位的台式料理,因此來用餐的經常是董事長、經理級的人物。台灣人的辦桌文化在這裡被發揮到極致,每一桌的桌菜一定要擺滿,甚至要堆到沒有位置放餐具,用以展示對於賓客的氣度;說白了,就是合理的鋪張浪費,因為每一次都不會有人真的吃完,打包回去的客人也是屈指可數。我曾對這樣的辦桌文化感到困惑而問了老闆,老闆卻是習以為常的回應我:
「文明發展就是會有一定的污染」
每次下班看到廚房後面滿溢的廚餘,那些廚餘桶似乎就是為了餐廳開張的準備。
如果我們把這樣若P則Q的單向邏輯(因為老了所以就會得失智症)套用到所事情上,那我們將無法看見其他可能的成因,也看不到潛在的解決方法。失智症的成因目前在醫學上仍不明,阿嬤的神經內科主治醫師也曾跟我說
「這有可能是因為神經分泌的問題,而導致記憶損傷進而影響生活起居」
連醫生也是持保留態度,那我們又如何能說失智症是衰老必然的附帶狀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