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1|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天橋上的魔術師》EP09~10|平行時空的你,現在好嗎?

在吳明益的原著裡〈金魚〉和〈九十九樓〉是兩篇我很喜歡的章節,特別是〈九十九樓〉中馬克最後的結局。消失的人會去哪裡呢?都去了九十九樓吧?那裡留著我們遺失和失去的東西,即使馬克選擇結束生命,他依然還是抵達了那個他口中的九十九樓,在另一個平行世界裡和這個宇宙的人一起生活。
從第一集就在等這段平行時空的出現,不知道會不會被搬進電視劇裡?
關於「遺忘」,在動畫片《可可夜總會》裡,我們得到一段對死亡後的靈魂會怎麼存在於那個世界的描述,於是我們會記得不要遺忘離開這個世界的人;在電影《MIB》裡,我們把那些離開逝去的人都當作他們只是來地球居住的外星人,時間到了他們只是回到自己的星球去,只要這麼想著,我們便也不會感到痛苦,也不用學著遺忘。
那些我們在路邊會看到總是大吼大叫對空氣說話的人,是不是有可能在這個時空與另一個時空的人對話?而那些電影裡常常用剪接及特效營造出來的懸疑和驚悚的戲劇效果,是不是只是在呈現還有一個平行時空裡隱形又連在一起的世界,就像妮可基嫚演的《神鬼第六感The Others 》要在同一個空間裡去分辨什麼是真正存在或是不存在的。(不過,看懸疑和驚悚的片子這樣想的話,就一點也沒有戲劇裡想要帶出讓人受怕的感覺了。)
這部電視劇有一個讓人無法進入的部分,應該是來自於不多作解釋或舖陳的部分,常常需要腦補一下「它到底要講什麼」,如果你看了原著,你會知道它在講什麼,但在戲劇呈現時,你又會感到困惑:它跟原著不一樣,卻需要原著的註解,但又實在無法連結起與原著之間,於是姑且就把這些交給「魔幻」「魔術」「平行時空」「夢」,或所有能盡可能讓自己進入故事的方式來加以轉換想像。我想這部分大概就是文字影像化最挑戰的部分了。
像「九十九樓」「透明的金魚」,這些幻化在腦中的畫面,要具體實現在影像上,必須用不同的方式來表現。用電影《戀戀風塵》的片段來呈現九十九樓的樣貌是還滿有趣的,但沒有小說中馬克與商場平行共處三個月的魔力:逃離人群、處在人群裡卻不被看見的孤單感,小說裡沒有多寫,但可以讀出馬克的孤單感。這點在劇裡的張力就小得非常多!
「不被看見」「沒人愛」應該是從小到老會發生在很多人身上的內在呼喊,有些人習慣被慣性的遺忘,有些人從來沒有表達過自己是怎麼樣將誰牢記在記憶裡。而童年是最容易從現實中脫逃到另一個平行世界裡,幻想世界沒有了自己會是什麼樣子?既然不被愛也不被看見,活著又是什麼意義?
如果從吳明益的原著看向這部電視劇,它確實有著很大的時代錯亂感,以及文字走進改編後的一種彆扭感:好像得說某一個細節,但又說得不精準;好像故事非得帶進小說的重要元素,卻又少了舖陳故事需要的細節。如果要說原著和改編各自處在於不同的平行時空裡,好像也可以成立。
很喜歡小說裡後來馬克用電梯弄死了自己,也喜歡阿猴真的扣下了板機。但也喜歡電視改編的劇情裡,收住了許多悲傷的情節(當然,也另外添增了不少悲傷)若要說讓人比較厭倦的部分大概是台灣電視劇和電影常常有的slogen情結,非得在宣傳上或戲裡不斷強調那行文字,以及〈金魚〉這個故事實在可惜了原著非常有畫面的情節啊!
不過,依然還是推薦它。台灣的電視劇非常大量的失去與生活的連結,也缺乏擁有時代和歷史的痕跡!至少這部電視劇還是多有串連起台灣的過去,以及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往來互動的樣貌,給後來的人們做為回頭尋找的痕跡之一!
最後一定要提:小不點的眼裡裡多了長大的神情。不知道該心疼他沒有人愛,還是不捨他慢慢也會遺失對平行時空的想像及相信?
《天橋上的魔術師》The Magician On The Skywalk 2021 原作:吳明益《天橋上的魔術師》(買個電子書吧!值得收藏啊!) 前期劇本:蔡宗翰、劉梓潔 編劇:楊雅喆、蔣友竹、陳虹任、吳季恩 導演:楊雅喆 主演:莊凱勛、孫淑媚、楊大正、朱軒洋、李奕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換日線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