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晚餐中原來有一把刀 || 自我陶醉的危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我們的教堂飯廳的墻上,掛了一幅相當大幅的《最後晚餐》。這幅畫是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非常著名的作品之一,據說他也是在教堂的飯廳上畫了這幅壁畫。雖然,它非常的著名,但我從來沒有細細看過。直到有一次,帶著孩子在教堂飯廳玩耍時,我才發現原來在這幅畫中,有一個門徒手上拿著一把刀。
原來,當達·芬奇在畫這幅壁畫時,不忘將當年最後晚餐中的其中一個元素加入。那就是當耶穌講起:“但如今有錢囊的可以帶著,有口袋的也可以帶著,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路22:36)時,門徒立刻拿起桌上的兩把刀回應耶穌。這個小發現或許並不驚人,卻促使我重新翻開這段在我看來常見的經文段落。但其實,我從來沒有想過為何耶穌要門徒這麽做。

那把刀的意思

那把刀的意思為什麽耶穌要吩咐他們買刀?首先,耶穌肯定不是要門徒預備好跟祂一同奮戰,將以色列政權從羅馬政府手中奪過來(這是當時門徒們,甚至是猶太人熱切期待的)。從接下來的事件中,我們可以明顯知道,這不是耶穌的意思。當敵人來抓拿耶穌時,祂反而醫好了那位被彼得削掉耳朵的敵人(彼得大概是誤會耶穌的話,以為當下就是用刀的時刻)。耶穌進一步警告,說:“收刀入鞘吧!凡動刀的,必死在刀下。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現在為我差遣十二營多天使來嗎?”(馬太福音 26:52‭-‬53)。可見,主耶穌要門徒買刀,不是為了預備爭戰之故。祂不是為了戰爭而來,而是為了和平而來。
那麽,這把刀究竟有什麽意思呢?其實,刀是當時代旅人常常帶在身上的物件之一,正如鞋和錢囊一樣,其主要是用以防身或捕獵。然而,耶穌的這段話之所以特別,在於“要賣衣服買刀”。衣服作為日常需用品,其重要性要勝於刀。但如今,為什麽要賣衣買刀呢?
前一次,耶穌差遣門徒兩個兩個出去,他們沒有帶錢囊,口袋和鞋,卻沒有缺乏。但如今,局勢不同了。耶穌離開他們的時候到了。耶穌很可能是要提醒他們,如今要面對的危機(買刀) 將會威脅他們日常的生活需要(賣衣)。“賣衣買刀”表示門徒要預備,為信仰迎接任何的挑戰,以及付上代價來跟隨基督。門徒們需要警醒,並且有膽量地去面對前面的挑戰,甚至要預備好為信仰做出任何的犧牲。雖然,我們肯定在耶穌基督裏有出人意外的平安,且是世界不能奪去的。但也不否認,跟隨耶穌的人會面對許多外在的威脅。這也是保羅在哥林多後書11章中提到的。作為使徒,他面對許多外在的危險,這些危險都威脅著他們的“衣服”。

門徒的自我陶醉

可惜,這是當下的門徒無法參透的意思。那幾天,他們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事奉高峰,仿佛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當主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受到了眾民的擁戴,使他們更加確定自己正在朝著復國大計前進。他們夢想著,自己將要在以色列大國中高居何位,他們為此爭論不休(路22:24)。雖然,耶穌三番四次地告訴他們人子要受害並復活,但因著心中的高傲,使他們無法明白耶穌的本意。他們自以為當下的局勢有利於自己,“人民已經準備好迎接新的王,正在等著他們發號施令”。
在自我陶醉的環境中,他們早已無法客觀的聽耶穌所告訴他們的話。以致於,當耶穌說:“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路22:36)時,門徒認定就是這個時刻,發動政變的時候到了。門徒立刻拿起桌面上的兩把刀,響應道:“主啊,請看!這裏有兩把刀”。耶穌看見他們心中的傲氣,惟有阻止他們,說: "夠了,結束這個話題吧!"

我們的自我陶醉

我們是否也活在自我陶醉中,看似一切都沒有什麽大問題呢?當教堂人數仍然保持,各項事工都有一些的成果,個人的生活也挺順利時,這些美好的環境讓人誤以為問題沒有這麽糟糕。進而當有人嚴厲地警戒時,我們可能就會開始評價“今天的信息把我的心情弄得很糟糕”、“講員太過嚴肅了,輕松點吧!”、“為什麽你這麽說,我感覺很好呀!”。周遭的社會風氣也在不斷地告訴我們“好好享受,別想這麽多,災難離我們還遠著呢!”
其實,這也是當年處在安逸時期的以色列人,包括處在耶路撒冷的門徒當下的心境。無論是先知,甚或是主耶穌的警戒,都沒有喚醒在自我陶醉中的人們。耶穌提醒我們,跟隨祂的路是一條窄路(太7:13-14),而世界將會恨我們(約15:19)。當我們活在安逸中,仿佛不需要為信仰付上任何代價時,或許也是時候退一步反省,是否是因為我們妥協了,隨波逐流了?
2020年至今是一個充滿災禍的季節,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點醒了人類的自我陶醉。我們赫然發現,原來人不能掌控什麽。未來的日子會發生什麽事,我們無從知道。或許,基督徒都要隨時預備為信仰“賣衣買刀”了, 將要面對的危機(買刀)可能會威脅我們日常的生活需要(賣衣)。到時,我們會否願意為基督付上代價,放膽跟隨到底呢?還是我們仍在自我陶醉中,掩耳不聽基督的警戒,以致於當逼迫來臨時,就背棄信仰呢?
每天的閱讀和查考神的話語是支取屬靈養分的途徑。 『靈糧札記』是小弟每日研經後, 摘取出個人覺得挺有幫助的部分。 聖經並非天上的書,好像與我無關。 聖經並非象牙塔中的讀物,無法與世界對話。 它是基督徒每日的指引,更是挑戰。 挑戰基督徒將屬天的信息,活在屬地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總是轉身便忘記神......有時,我們遭遇困難而迫切禱告,神也應允懇求。當事過境遷,我們轉身便忘記神,好像神不曾施恩。沒有感謝,沒有歸榮耀給祂
他們並不是要宣揚任何合乎真理的觀念,不過就是濫用屬靈措辭,來達成自己的隱議程。他們不順服神的揀選,用優美的藉口粉飾貪婪的內心,要人聽從他們。但他們的惡心在神面前無所遁形,最終遭致審判。
祂不是局外人,好像事不關己的看待苦難。 祂就是當事人,與你一同經歷,面對苦難。
神借用母親對孩子的牽掛,來描述祂對以色列的愛。原來,牽掛不是恐懼,牽掛是愛和在乎。明白這一點,給予了我很大的安慰。相信每一位愛孩子的父母,都願意為孩子拼上性命。之所以不願意即刻離世,是因為心中牽掛(愛)孩子,而不是害怕死亡,或不知將來去向。
在與他的談話中,我感受到許多的善意。讓我發現感恩實在是一劑良藥,為枯燥乏味的生活添加色彩,將不盡人意的環境變為溫暖。感恩,並非取決於外在環境。有多少人擁有比他人更加優越的環境,但仍舊怨天尤人,悲傷度日。
其實,關於有錢,每一個人的定義和標準都不一樣。我以為的有錢,在一些人眼裏不過是剛剛好,甚至有些窮酸。但在另一些人眼裏,我現有的生活,早已是他們遙不可及的夢想。
人總是轉身便忘記神......有時,我們遭遇困難而迫切禱告,神也應允懇求。當事過境遷,我們轉身便忘記神,好像神不曾施恩。沒有感謝,沒有歸榮耀給祂
他們並不是要宣揚任何合乎真理的觀念,不過就是濫用屬靈措辭,來達成自己的隱議程。他們不順服神的揀選,用優美的藉口粉飾貪婪的內心,要人聽從他們。但他們的惡心在神面前無所遁形,最終遭致審判。
祂不是局外人,好像事不關己的看待苦難。 祂就是當事人,與你一同經歷,面對苦難。
神借用母親對孩子的牽掛,來描述祂對以色列的愛。原來,牽掛不是恐懼,牽掛是愛和在乎。明白這一點,給予了我很大的安慰。相信每一位愛孩子的父母,都願意為孩子拼上性命。之所以不願意即刻離世,是因為心中牽掛(愛)孩子,而不是害怕死亡,或不知將來去向。
在與他的談話中,我感受到許多的善意。讓我發現感恩實在是一劑良藥,為枯燥乏味的生活添加色彩,將不盡人意的環境變為溫暖。感恩,並非取決於外在環境。有多少人擁有比他人更加優越的環境,但仍舊怨天尤人,悲傷度日。
其實,關於有錢,每一個人的定義和標準都不一樣。我以為的有錢,在一些人眼裏不過是剛剛好,甚至有些窮酸。但在另一些人眼裏,我現有的生活,早已是他們遙不可及的夢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主題經文: 「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祂嘗了,就不肯喝。」(聖經馬太福音二十七章 34 節) 「苦膽調和的酒」類似今天的麻醉劑,可減少人的痛苦。但是主耶穌為要拯救人,在十字架上受盡一切痛苦,所以,主耶穌嘗了而不肯喝下去,這是背十字架的苦。 有「苦」這種感覺、需要苦膽調和的酒的人
先來看看馬太福音25章14-30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前一陣子查經小組正好討論到約翰福音第七章,而有個橋段一直讓我覺得怪怪的,因為第七章開頭是耶穌的兄弟要耶穌往南方猶太地去宣教,但耶穌在第6節直接回答時間還沒到,給予拒絕。 可是到了第10節卻紀錄耶穌跑去耶路撒冷了,還註明是偷偷去的,因為祂知道法利賽人打算殺祂,但上耶路撒冷過節是猶太男性的義務,所以祂
Thumbnail
《馬太福音》4:1-11 提供了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詳細敘述,這對研究耶穌的品格和教導具有重要價值。詳細的描述有助於對每個試探的象徵意義進行全面分析,並探討耶穌如何通過引用經文抵抗誘惑。以下是一些研究方向的建議。
Thumbnail
這段經文記載了耶穌在曠野中受到撒旦的試探,並成功抵抗誘惑的經歷。這段經文的意義在於,耶穌面對誘惑的時候,始終堅守信仰,不屈服於撒旦的試探。這也教導基督徒在面對試探和困難時,應該依靠神的話語和力量。
Thumbnail
根據《新約全書》的記載,猶大出賣耶穌的方式是以一個親吻。這個事件被稱為「猶大之吻」,也被稱為「耶穌被出賣」。以下是一些關於猶大之吻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在耶穌的最後晚餐上,猶大決定出賣耶穌。為了讓祭司、長老和士兵認出耶穌,他使用了一個親吻作為暗示。 意義:猶大之吻的目的是讓逮捕耶穌的人知道誰
Thumbnail
此篇聖經是喜愛攻擊基督教最著名的一段經文,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如何正確的解讀,好預備自己來溫柔地回答個人。
Thumbnail
我們這一生大半沉溺在世俗生活中,所奔忙的都無非和世間的享樂相關。如何賺到更多的金錢?如何使生活所需的財富取得更多?如何使自己及家人更有安全感?佔據了我們所有的心思。我們討厭被各階層的權柄掌管,也不想被神管教。
Thumbnail
當司祭舉起白色圓形被他的手指粉碎的麵餅說:「請看,上帝的羔羊!請看,除免世罪者!」就在這時候,無論教堂的華貴還是低俗,無論禮典所濃縮的多少西方教會的歷史遺跡,全都在這一刻全部靜聲平息、退出視域,再也不重要。
主題經文: 「兵丁拿苦膽調和的酒,給耶穌喝。祂嘗了,就不肯喝。」(聖經馬太福音二十七章 34 節) 「苦膽調和的酒」類似今天的麻醉劑,可減少人的痛苦。但是主耶穌為要拯救人,在十字架上受盡一切痛苦,所以,主耶穌嘗了而不肯喝下去,這是背十字架的苦。 有「苦」這種感覺、需要苦膽調和的酒的人
先來看看馬太福音25章14-30 「天國又好比一個人要往外國去,就叫了僕人來,把他的家業交給他們, 按著各人的才幹給他們銀子:一個給了五千,一個給了二千,一個給了一千,就往外國去了。 那領五千的隨即拿去做買賣,另外賺了五千。 那領二千的也照樣另賺了二千。 但那領一千的去掘開地,把主人的銀子
Thumbnail
國際作家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我們常以為是權力使人腐敗,但其實他們可能本來就這麼腐敗,只是權力將他們的鍋蓋掀開。」(《人性18法則:認識自己、透視他人,解碼人類行為第一專書》,羅伯.葛林(Robert Greene),p162)
Thumbnail
前一陣子查經小組正好討論到約翰福音第七章,而有個橋段一直讓我覺得怪怪的,因為第七章開頭是耶穌的兄弟要耶穌往南方猶太地去宣教,但耶穌在第6節直接回答時間還沒到,給予拒絕。 可是到了第10節卻紀錄耶穌跑去耶路撒冷了,還註明是偷偷去的,因為祂知道法利賽人打算殺祂,但上耶路撒冷過節是猶太男性的義務,所以祂
Thumbnail
《馬太福音》4:1-11 提供了耶穌在曠野受試探的詳細敘述,這對研究耶穌的品格和教導具有重要價值。詳細的描述有助於對每個試探的象徵意義進行全面分析,並探討耶穌如何通過引用經文抵抗誘惑。以下是一些研究方向的建議。
Thumbnail
這段經文記載了耶穌在曠野中受到撒旦的試探,並成功抵抗誘惑的經歷。這段經文的意義在於,耶穌面對誘惑的時候,始終堅守信仰,不屈服於撒旦的試探。這也教導基督徒在面對試探和困難時,應該依靠神的話語和力量。
Thumbnail
根據《新約全書》的記載,猶大出賣耶穌的方式是以一個親吻。這個事件被稱為「猶大之吻」,也被稱為「耶穌被出賣」。以下是一些關於猶大之吻的背景和意義: 背景:在耶穌的最後晚餐上,猶大決定出賣耶穌。為了讓祭司、長老和士兵認出耶穌,他使用了一個親吻作為暗示。 意義:猶大之吻的目的是讓逮捕耶穌的人知道誰
Thumbnail
此篇聖經是喜愛攻擊基督教最著名的一段經文,身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如何正確的解讀,好預備自己來溫柔地回答個人。
Thumbnail
我們這一生大半沉溺在世俗生活中,所奔忙的都無非和世間的享樂相關。如何賺到更多的金錢?如何使生活所需的財富取得更多?如何使自己及家人更有安全感?佔據了我們所有的心思。我們討厭被各階層的權柄掌管,也不想被神管教。
Thumbnail
當司祭舉起白色圓形被他的手指粉碎的麵餅說:「請看,上帝的羔羊!請看,除免世罪者!」就在這時候,無論教堂的華貴還是低俗,無論禮典所濃縮的多少西方教會的歷史遺跡,全都在這一刻全部靜聲平息、退出視域,再也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