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3/2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原獨要聞|華府智庫「原住民因為土地被奪走而過得更好」的論證

俱樂部的朋友大家好。今日由【原獨讀報】為大家摘要上週要聞,同時向夏天倒數:距離夏至還有 84 天。
總部設在美國華府的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上週撰文介紹一部紀錄片《壩而不罷》(Dammed but Not Damned),以三十年前印度的薩達薩洛瓦水壩(Sardar Sarovar Dam)為例,主張現代化工程奪取原住民土地未見得就對原住民不好。
卡托研究所的研究員調查受到薩達薩洛瓦水壩影響的一千兩百個原住民家庭,他們原本都是森林居民,三十年前因為水壩工程而接受政府的遷置安排,移居到所謂的「主流社會的村落」。此外也有居住在水位影響線以上,沒有安全之虞而拒絕搬遷的原住民家庭,恰好成為這項研究的對照組。卡托研究所指出,外界的一般預期是遷置到主流村落的原住民生活型態改變了,文化也會受到影響,生活不如持續居住在森林裡的原住民,但結果顯示「在許多指標上——土地和資產所有權、居住品質、從事農業活動、上學和就醫——遷置家庭都過得比較好」。
作為國際上聲譽卓著的智庫,卡托研究所論證缺陷之嚴重令人嘖舌。首先在最基礎的層次上,國家與原住民爭奪土地這一點的本身就是歷史不正義的變本加厲,即便不在道德上考慮,在國際法上也存在著爭議,只是薩達薩洛瓦水壩計劃在 1961 年 4 月 5 日開工,由當時的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親手奠下基石,比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宣言》(Declaration on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早了將近半個世紀,沒有受到來自國際法上的挑戰而已,這不表示國家強行動工的水壩計劃就具有法律上的正當性。
其次,卡托研究所提出的所有衡量指標,都是「現代文明」的指標,被強迫接受甚至內化現代文明的原住民,與持續生活在遠離現代文明森林中的原住民相比,當然更接近這些標準。這是一個蛇吃自己尾巴的邏輯,衡量結果只能證明蛇確實吃了自己的尾巴。
同等的邏輯若是套用在澳洲,我們可以想像卡托研究所可能會主張,澳洲遭竊世代可謂「竊而不切」——原住民孩童被強行帶走了,被刻意與白人小孩安置在一起,表面上看來對這些孩童並不好,但數十年來的調查顯示,遭竊的原住民小孩在家裡擁有自己的房間,從小能說一口漂亮的英語,無礙的學習白人社會的價值觀,且跟白人小孩一樣上學,生病也能夠就醫,獲得很好的醫療等等,然而不論好處的清單列得多長,都正當化不了當初的同化運動。
卡托研究所關於薩達薩洛瓦水壩的發言並不實在。這座號稱全球第二大的混凝土水壩雖然早在 1961 年動工,但遲至 2017 年才完工,且水壩注水的同時,原住民還在持續抗爭。根據當時《印度時報》的報導,約有四萬個原住民家庭受到大壩的影響,且並未獲得補償,卡托研究所調查的一千兩百個家庭可能是偏差取樣的結果。
▼ 圖為納瑪達河(Narmada)上的薩達薩洛瓦大壩。

參考資料:印度薩達薩洛瓦水壩與原住民生活 讀取新聞|2021 年 3 月 26 日 關於印度現代化工程與原住民族的新紀錄片|卡托研究所 讀取舊聞|2017 年 9 月 17 日 原住民持續抗議未獲水壩工程補償|印度時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原獨俱樂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