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原住民根本不這麼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最近科普議題很夯(身為編輯真的很有感),需要具備跨領域的知識和理解能力,還要有轉化資訊以同理受眾需求的能力。而當科學教育遇上原住民族要怎麼談呢?

這時你需要轉換位置思考的能力,而這跟你是哪一族、是不是原住民也未必有直接關係。而是活在當代的我們能不能跳脫被主流/強勢體系灌輸和定型的思維。

——每次遇到這樣的衝擊,都會讓我想著「原來我還是不夠懂『原住民』」。

例如我最近在籌備的播客專題。剪輯期間我跟樂鍇老師談及,上次訪問李馨慈老師她們時(排灣族,屏東大學的教授,也是防災研究計畫主持人),其實我當下有些不太理解的地方,例如我太不知道為什麼,學者們沒有辦法直接蒐集出一套關於原住民如何防災的傳統知識。

樂鍇老師聽完我如何訪談的描述後,鐵口直斷:「你那樣想就錯了,你問的問題也問錯了。」還來不及懵個半秒,他繼續說:

「你看過我們部落的遷徙圖嗎?你有看到每次遷徙的原因嗎?每次遇到自然環境的變化,族人不是嘗試適應,就是遷徙他處。不是像現代人一樣用科技、用工程用什麼大規模改變自然環境的方式,去對抗或阻止災害。

所以說,為什麼我會在演講的時候說,不能停留在用西方科學思維去檢驗或評判原住民族知識,而是要持續從具原住民主體的論述,研究和理解原住民族知識的脈絡。原住民族傳統知識是跟自然互動著的,甚至我們排灣族對自然有靈性的觀點。

所以如果你用非原住民的想法去問vuvu『如何防災』,但你有沒有想過,對他們來說,就沒有要『防』(阻止、對抗)那些災?我們的傳統中,面對自然環境,如果從來就不是『抗災』、『恨災』、『人定勝災』,那當然很多情況下,就不會有你以為的、符合現在思維可以成立的『防災知識』。」

聽他講完,我真的是痛快被打頭發覺自己還是被「殖」得很嚴重欸,也終於聽懂節目上馨慈老師、地質技師錕安和青年奕德他們在感嘆的

「『人』卻總是被排除在外」

「對原住民來說這不是災害」

「外人只會質疑,為什麼原住民不要搬走,為什麼要住在很危險的地方?」

也瞬間很慚愧又很感謝,當時訪問他們的時候,他們真的很有耐心的向我解釋他們在努力的事情。聽懂越多,真的只會越覺得,不是原住民很傳統,是自己跟不上原住民。

註:

請理解這篇簡短文字以及報導中提到的某些敘述是相對而非本質化的論述;所以非常推薦大家去聽樂鍇老師談原住民族科學教育,也請期待之後與「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台」合作播客系列訪談。

raw-image



avatar-img
41會員
113內容數
可以在這裡以文字閱覽我們聊天內容與重點~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Umav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本文介紹澳洲原住民在國慶日抗議的情況,以及全球普世教會對原住民族權利的支持倡議。提出臺灣教會應關注普世教會界中的倡議與原權返還的行動,挖掘其在臺灣教會界的影響力。
「我媽媽說我是假的原住民。」那天我遇到一個布農族的孩子,他這樣悻悻然地自嘲。 「都市原住民是假的原住民」,「不住山上沒有資格自稱原住民」⋯⋯ 抱跟自己相似的身影。
【充斥在短影音、包裝在網紅表演裡的隱微歧視】 現在社會上或許大家有一些基本觀念了,原民政策也比三十年前完整了,或許那種很直接的歧視可能比我們上一輩的年代少了很多,然而取而帶之的是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隱微歧視、流量密碼。   我自己就是原住民,知道這個身分的實況。所以不僅回應這位網友,我也
umav如何了!第116集的調性輕鬆為主,居然碾壓我們其他一百多集,一舉衝上自己頻道的7天內收聽數冠軍!(看來我們閒聊也是有一片天)。原住民青年獨立製作的自媒體,持續輸出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觀點的播客,來推大家收聽與追蹤。 【內容
布農族選舉後的觀察和展望文章討論了布農族選舉的結果,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分析了不同候選人的得票率和得票數,並討論了選民投票行為的多元性。文章中提到的一些關鍵詞包括布農族、原住民、選舉結果、政治領袖、投票行為。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來義減災知識走動式工作坊,藉由這場工作坊,我們瞭解了當地居民的生活和文化,以及與不同族群之間的互動和合作。透過這篇文章,讀者可以獲得對原住民族社會永續科技發展平臺的相關資訊。
本文介紹澳洲原住民在國慶日抗議的情況,以及全球普世教會對原住民族權利的支持倡議。提出臺灣教會應關注普世教會界中的倡議與原權返還的行動,挖掘其在臺灣教會界的影響力。
「我媽媽說我是假的原住民。」那天我遇到一個布農族的孩子,他這樣悻悻然地自嘲。 「都市原住民是假的原住民」,「不住山上沒有資格自稱原住民」⋯⋯ 抱跟自己相似的身影。
【充斥在短影音、包裝在網紅表演裡的隱微歧視】 現在社會上或許大家有一些基本觀念了,原民政策也比三十年前完整了,或許那種很直接的歧視可能比我們上一輩的年代少了很多,然而取而帶之的是遊走在灰色地帶的隱微歧視、流量密碼。   我自己就是原住民,知道這個身分的實況。所以不僅回應這位網友,我也
umav如何了!第116集的調性輕鬆為主,居然碾壓我們其他一百多集,一舉衝上自己頻道的7天內收聽數冠軍!(看來我們閒聊也是有一片天)。原住民青年獨立製作的自媒體,持續輸出原住民族相關議題觀點的播客,來推大家收聽與追蹤。 【內容
布農族選舉後的觀察和展望文章討論了布農族選舉的結果,以及對未來的展望。分析了不同候選人的得票率和得票數,並討論了選民投票行為的多元性。文章中提到的一些關鍵詞包括布農族、原住民、選舉結果、政治領袖、投票行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終於來到《人類怎麼學》的尾聲,這篇來談談認同與思考。認同會以「原住民」作為例子,幫助大家從各個面向上探討常見的身份認同問題。思考則是會帶大家看到各種權威、語言、儀式所固定住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全世界來說 每個人都是原住民 以全人類來說 各族文化都是母語 白血球也許盲目 但總是奮盡所能 紅血球或許渺小 從不曾忘記本色 人都會笨也都會壞 知識跟智慧能療癒 關於包容 我還太淺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終於來到《人類怎麼學》的尾聲,這篇來談談認同與思考。認同會以「原住民」作為例子,幫助大家從各個面向上探討常見的身份認同問題。思考則是會帶大家看到各種權威、語言、儀式所固定住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每個原住民都有族名。 高山原住民有族名,平地原住民也有族名。 這些族名是怎麼來的呢? 很多年前,我在台北聽人類學家陳奇祿演講。 演講內容,我幾乎都忘光了,只記住一件事。 當時,陳奇祿說,原住民的族名是來自“人”字。 在日據時代,替原住民取族名,就看原住民語“人”字怎麼唸。
Thumbnail
種族歧視,不是種歧視,而是每個人對於該地的無知,以及他們那不改的觀念。   為何說不改的觀念?倒不如說為何不改!因為“自以為是”又或者因為 年紀大,“自認為”明白所有,所以去限制,去辱罵,以“自已”的那觀點,去認定所有。     何為歧視?只因他與我“不同”所以排擠、辱罵或孤立 ,這講的好像
Thumbnail
依依東望的時候,卻已經看不到記憶裡的家鄉。 前一陣子接觸到一個議題,在探討原住民的文化保存。在台灣有一種土地類型,叫做原住民保留地,他規定土地擁有者必須是原住民,就算你賣地也必須賣給原住民。 之所以需要有原保地,是希望有土地能夠持續發展原住民文化。
Thumbnail
以文會友-多元文化講師培力 想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國家嗎? 想讓更多人聽到新住民在臺灣的生命故事嗎? 我們將結合有趣的活動和深入的學習, 讓你成為在台上發光發熱的多元文化講師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人類學的一些想法
在臺灣這篇土地上,有多元的原住民族群,其語言和文化代代相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原住民語言曾經面臨過不同時期的困境和挑戰。 本文將梳理自光復初期至今的數個時期,探討臺灣原住民語言教育政策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