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人們幾乎是憑藉網路資料判斷事物,也包括人、包括你,試想臉書突然跳出一個交友邀請,在有空的情況下,我們通常會進入對方臉書看看是何方人士,若裡面貼文幾乎都是轉發辣妹照,對方的臉在我們的腦海中八成是色老頭一枚,交友邀請的結果不用說,自然是謝謝拜託不要聯絡。
這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關係很大,對於陌生人而言,網路中的我們=現實中的我們,如果常在網路上分享有用資訊,看過資訊的人也會認為我們本人是有料的,但假使一聲不吭,認為沒事不要出風頭,誰會知道我們有什麼能力與見解?
懷才不遇,很多時候是因為懷才不「說」、結果當然遇不到,劉備三顧茅廬,也是因為諸葛亮夠有名,劉備才能「慕名而來」,向神明祈求中獎,總也要先買了樂透才有意義嘛。
這時可以回頭想想,自己網路上留下的是什麼資訊?是吃喝玩樂廢文連發,還是時不時分享看法、帶入專業,讓別人想到什麼問題就想到你?這些似乎已經走到經營個人品牌的領域,不過《WOL大聲工作法》強調的不是品牌:
WOL是如何透過互助合作、找到自己理想未來的方法。
《WOL大聲工作法》由約翰.史德普著作,他致力推動WOL大聲工作法,以幫助企業/個人開創更好的工作環境與職涯,目前已推廣到六十幾個國家;書中分享了五個WOL的要素,以及帶領我們完成個人專屬的WOL計畫(還附有一本12周練習隨身本,就是希望我們學習應用)。
說這麼多,到底要怎麼開始進行第一步?別急,我們先來看看WOL的五要素:
- 有意義的探索
- 人脈
- 分享/互利
- 工作能見度
- 成長心態
這五點環環相扣,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會是──「分享」,不管是什麼內容,只要開始分享,就會吸引到對該內容感興趣的人們聚集,進而交流形成人脈,當人脈漸廣、更多人認識,自然工作能見度就提高,並且增加合作機會,逐步影響人生目標的進程或調整,而這些過程可以繼續分享出去,走進下一個循環,最終形成個人的飛輪效應。
不過人們普遍會擔心自己的分享會被認為「自吹自擂」,但其實可以調整一下心態與說的方式,我很認同作者說的一段話:「WOL不是為了大聲宣傳或自吹自擂,你只是想貢獻一點自己的東西作為贈禮,是為了助人,不期待掌聲。」,而我認為在分享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稍微放小一點,著重想法見解而非直誇自己的能力。
到這邊我突然有感:「鼓勵分享資訊有助於加速人類進步」,怎麼說呢?書中是鼓勵互助以讓世界看到自己,拉高一點看:
人類之所以需要知識流通,是為了讓整體人類能夠有共同語言/認知以方便協作,最終能使人類持續進步。
我認為知識分為兩種:「原理知識」與「經驗知識」,比如人體碰到病菌會生病,是因為某某原因造成,這是原理知識,而哪些病會有什麼症狀,則是來自於經驗知識(人們看再多原理都不知道真正得病會有什麼感覺)。
大部分現存知識都是先有經驗後研究出原理,比如牛頓被蘋果砸到頭後才研究出地心引力、人類航海一圈後才知道地球是圓的,不管有沒有經過原理驗證,「經驗知識」擴散開來獲得最大公約數的認同後,就變成了「常識」,人們依靠常識避開危險與錯誤、優化做事方式與效率。
那麼經驗知識從哪來的呢?以往僅能依靠文獻流傳或一代代口耳相傳,現在則是利用網路、更快速地集結全世界的經驗知識,特定領域的經驗知識達到一定數量並經過分析之後,便形成學說與理論。
有些人對自己沒信心,是因為認為自己的想法或經驗沒價值,而不願意分享出來,但也許世界上正需要你的經驗知識,以利未來形成新一波的學說與理論,推動人們持續進步,資訊疊加的速度越快,人類進步就會越快。
似乎有點扯遠了,但請記得,世界上一定有人需要你的經驗知識,只是你不知道那些人在哪,當那些人發現到你的經驗知識時,也會同步發現你的價值。
對我來說,目前正在感受「分享」所帶來的威力,自從我畫圖說書並分享後,開始有網友鼓勵我、對我分享的內容表示感謝、人生中罕見的分享數破百,甚至收到零星的案子(真的很零星XD希望之後變多),不說別的,光是和以前在網路上潛水、當邊緣人的日子比起來,成就感就高到直奔101,雖然知道自己不足之處還很多,但就當作訓練自己表達與構圖能力,邊做邊練囉!這也是WOL大聲工作法很重要的心態,與大家共勉!
這本書有12周的實作指南,帶領我們一步步實踐大聲工作法的五要素,有興趣的朋友歡迎點選以下連結購書: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或是分享給朋友哦!^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