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1|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我們需要更充分利用『羅浮宮』這個名字」—疫情中創造多元收入,連《蒙娜麗莎》都能幫「開源」

法國博物館自去(2020)年 10 月下旬關閉至今,加上近期面臨第三波疫情來襲,開館日可說是遙遙無期。儘管法國政府重申博物館會列入第一波開放名單,然而,許多博物館與藝文工作者不滿法國自詡為「文化例外」的領頭羊,卻在疫情期間讓文化產業停滯不前,加劇從業人員的生存困境,紛紛在 3 月份多次走上街頭抗議。
法國羅浮宮為 2019 年全球參觀人次最多的博物館,圖片取自 Unsplash
羅浮宮作為 2019 年全球參觀人次最多的博物館,以及法國博物館的龍頭,預估過去半年因疫情閉館的影響,整體虧損超過 9,000 萬歐元(約台幣 30 億),使得一些正在進行或預計辦理的計畫不得不暫緩,疫情造成的損失涵蓋了有形(利潤、銷售額、參觀人次⋯⋯等)與無形(顧客黏著度、能見度、教育服務⋯⋯等)範圍。
雖然暫時有政府穩定的預算補助與捐贈基金,能夠用來支付基本的開銷,如:員工薪資、館藏專業照護與每日場館龐大的營運費用;但是,面對未知的開館時間表,以及不確定性高的環境現況,羅浮宮公共關係部門的總監 Adel Ziane 接受採訪時表示,
「新冠疫情帶來的危機,讓我們比起以往更加迫切地需要充分利用和多元化經營『羅浮宮』這個名字」
顯示羅浮宮期望在疫情期間創造多元收入,並讓博物館品牌繼續活躍的積極態度,直接反映在各種創新創意的嘗試與銷售策略的改變上。
本文節選自換日線專欄,點選下方連結閱讀更多原文
➤更多最新消息都在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的粉絲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大編中編小編都是同一人,工作之餘隨興分享國外(內)博物館和文化相關消息趣事,推廣「知識共享」(相關合作、文章引用請洽FB粉絲專頁私訊)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