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博物館迎接重新開館!英國和法國博物館仍在苦苦掙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德國博物館將重新打開大門
德國政府本週宣布大部分地區的博物館可於8日重新對外開放!
德國博物館被列為第一批重新開放的公共場所,餐廳、劇院和健身房等則需等到22日。
儘管本次的開放有一些但書,像是:確診人數急速增加就需要再度關閉,但能被列入第一波重新開放名單,讓德國博物館界感到又驚又喜——畢竟終於可以和民眾相見歡,也能為館舍帶來一些實質的收入。
不過,相較於德國,英國和法國的博物館,完全可說是兩樣情。
#英國博物館預計5月17日開放
英國政府於上個月22日表示將逐步解封並回歸正常生活。
但是,博物館被列為第三波開放的公共場所,與電影院、三溫暖一樣,必須等到5月17日才可以重新對外開放。
這讓急切盼望能儘速開館,以迎接人潮來暫時紓緩財務困境的英國博物館界感到洩氣。因為類似的室內休閒娛樂場所(如圖書館、社區中心、健身房…等)都能在第二階段提早開放,但博物館卻不行。
➤英國提高文化復甦基金救博物館
英國財政部長Rishi Sunak本月初(2日)報告全新的預算案時,強調除了15.7億英鎊的文化復甦基金(Culture Recovery Fund)外,還會提供4.08億英鎊的額外資金給文化產業。此外,國家資助的博物館也可以獲得9000萬英鎊補助,例如:大英博物館、國家美術館與科學博物館集團等。
然而,這波資金僅能解決燃眉之急,且不少博物館撐不到政府這波的資助,已永久關閉或進行大規模的裁員。倫敦的南丁格爾博物館今年1月份發出聲明稿表示,由於未舒緩的財務壓力,將永久關閉實體館舍。
➤V&A博物館大規模裁撤專業職位
此外,V&A博物館雖於去年裁減了103個職位,但面臨每日龐大的開支,2月26日公布了組織改組計畫與最新一波的裁員計畫。
預計將進行部門整併,減少現有內部單位數量,並且再一次進行大批裁員,這次將針對專業職位,包含策展人、研究員與文物保存修復人員等。
其中,策展人預計裁撤比例高達20%,文物保存修復人員原先有47人,將有28人受到影響;而博物館中負責保存莎士比亞、狄更斯與達文西等珍貴文稿的國家藝術圖書館,館員也將由30人減少至10人。
雖然博物館發言人解釋這樣的安排「可以節省開銷,並強化國家藏品相關專業」。但是,由於人員流失,導致了部分領域專業人力缺乏/內部重組使得現職人員減薪與面臨降職/人力減少、業務量不變,造成留任人員工作量增加…等,讓外界普遍擔憂V&A博物館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將被掏空及下降。
這消息也使得英國博物館界持續處於士氣低迷的狀態,希望疫情儘速好轉,或政府能同意提前開放博物館。
#法國博物館遙遙無期的開館日
雖然法國政府重申,博物館將會在第一波開放名單之中,但法國博物館目前尚未有重新開放的明確日期。
許多博物館工作人員、舞蹈家、藝術家與演員紛紛在本月4日走上街頭抗議,並向政府施壓,強調現階段政府可以允許上街排隊購物,卻不同意民眾出門看電影、逛博物館或上劇院看戲,加劇藝文產業岌岌可危的現況。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喊話法國文化部照顧博物館
事實上,法國文化部今年1月份才因為巴黎一間收藏眾多珍稀扇子的知名私人博物館(Musee de l'Eventail)因財政困境將永久關閉,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關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罕見地向法國政府喊話,呼籲「身為文化大國」的法國應針對這個特殊的文化遺產採取保護措施,迫使法國文化部與相關部門開始有較為積極的作為來關照國內的藝文館舍。
不過,法國政府雖延長了文化紓困政策,不少藝文人士與畫廊經營者仍表示,政府的紓困補助金之於損失額度來說,只是杯水車薪,生活依然很艱鉅。
他們只希望法國政府能有更實質的作為來支持藝文產業,同時儘早公布重新開放的日期,好讓他們能看見一絲生活的曙光。
➤更多博物館消息都在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的粉絲頁!
資料來源:
〈The Art Newspaoer〉https://reurl.cc/a5dWjD
〈Museum Association〉https://reurl.cc/ZQV656
〈RFI〉https://reurl.cc/L0lkr7
〈The Guardian〉https://reurl.cc/kVyzYb
〈AP〉https://reurl.cc/MZjlxk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條有黑色印花的手帕來自1881年的英國 是由反對婦女擁有選舉權的團體所製作...
隨著時間與環境的變遷,許多密封信件(letterlocking)成為了泛黃脆化且帶有珍稀歷史訊息的紙質文物。 但這也讓許多「保存為優先」的研究學者們非常頭痛——該如何保存維護密封信件的原樣,同時又能夠非破壞性的打開和閱讀信件的內容? 今天,最新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研究做到了!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世界知名畫作,也是荷蘭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該美術館於2020年公布了他們對這幅畫作最新的研究成果,現在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幅畫作有哪些驚人的新發現...
考古遺址的發現,大多是來自考古團隊或是土地開發。 不過,當挖掘到考古遺址時,並不是每個開發商都會感到高興,特別是考古遺址的佔地面積通常很大,這也意味著正在進行的開發案必須要停下暫緩。 本篇要特別介紹土耳其的「安塔基亞博物館飯店」,帶大家來看看考古遺址如何與開發相互結合又能達到保存維護...
大英博物館並不是唯一一個遇到有爭議型企業贊助的館舍;然而,博物館所獲得的公共資金日益減少,博物館們在尋找財源的同時,也需要兼顧贊助背後的道德標準,避免破壞民眾的信任,卻使得博物館尋求資金道路越來越艱鉅...
歐洲及美國的博物館營運,經費很大部份仰賴贊助。本篇將討論英國博物館、美術館的贊助資金爭議,來看博物館接受企業贊助辦理藝文展覽與教育活動時,為什麼會受到反對聲浪?
這條有黑色印花的手帕來自1881年的英國 是由反對婦女擁有選舉權的團體所製作...
隨著時間與環境的變遷,許多密封信件(letterlocking)成為了泛黃脆化且帶有珍稀歷史訊息的紙質文物。 但這也讓許多「保存為優先」的研究學者們非常頭痛——該如何保存維護密封信件的原樣,同時又能夠非破壞性的打開和閱讀信件的內容? 今天,最新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研究做到了!
維梅爾《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世界知名畫作,也是荷蘭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的鎮館之寶,該美術館於2020年公布了他們對這幅畫作最新的研究成果,現在就帶大家來看看這幅畫作有哪些驚人的新發現...
考古遺址的發現,大多是來自考古團隊或是土地開發。 不過,當挖掘到考古遺址時,並不是每個開發商都會感到高興,特別是考古遺址的佔地面積通常很大,這也意味著正在進行的開發案必須要停下暫緩。 本篇要特別介紹土耳其的「安塔基亞博物館飯店」,帶大家來看看考古遺址如何與開發相互結合又能達到保存維護...
大英博物館並不是唯一一個遇到有爭議型企業贊助的館舍;然而,博物館所獲得的公共資金日益減少,博物館們在尋找財源的同時,也需要兼顧贊助背後的道德標準,避免破壞民眾的信任,卻使得博物館尋求資金道路越來越艱鉅...
歐洲及美國的博物館營運,經費很大部份仰賴贊助。本篇將討論英國博物館、美術館的贊助資金爭議,來看博物館接受企業贊助辦理藝文展覽與教育活動時,為什麼會受到反對聲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柏林約有170間各具特色的博物館與美術館。2021年起,柏林政府推動免費博物館日,每月首個週日,包括佩加蒙博物館、老博物館、德國歷史博物館及柏林猶太博物館等80多間博物館免費參觀。這項政策在3年半內吸引了227萬名觀眾參與,廣獲好評。12月1日是此計畫的最後一天,到底為什麼這項受歡迎的計畫取消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全球20間必訪博物館,從羅浮宮博物館到東京國立博物館,各地的藝術珍品帶給人們深度的情感和震撼。藉由這些藝術作品,可以連結古今、溝通心靈,體驗到心靈深處的永恆感動。建議出國旅遊時,絕對不要錯過這些能為生活注入詩意和靈動的藝術光輝。
Thumbnail
今天是一個人旅行的最後一天,因為人不太舒服,所以今天只去德意志博物館參觀。 這是一個少數星期一開放的博物館,而且也是慕尼黑必訪的博物館之一,主要是科學方面的展覽,參觀人潮不少,我拉著行李轉了幾班交通工具,終於踏進博物館,一人15歐,售票員告訴我寄物櫃在樓上。 0樓和1樓都可以進場,我到1樓大廳好
Thumbnail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Thumbnail
先說結論,有一招,可以同時解決故宮「國際化」、「本土化」、「去中化」的等互相衝突的矛盾。那就是...... 去日本開分院!
Thumbnail
【國際博物館日】 今天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自1977年起,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每年舉辦國際博物館日,主要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博物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管道。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不管是外表的變化,還是內在的成長,即使無法一次到位也沒有關係,畢竟,就連國家級博物館這種大型公共建築的重整與修建,也常常耗費很多年呢! 像是位在臺北市植物園旁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在經過將近六年的整修後,終於在今年(2024年)初再次開放大眾參觀,並推出嶄新的常設展與特展。
Thumbnail
整修好長一段時間的歷史博物館,終於又盛大開幕了,乘著非假日,和周靜宜來趟充滿文藝氣息的風雅之旅。 原本80元的門票,這段時間優待只要40元,進了展場,我們直奔4樓餐廳,先飽口福再來飽眼福。 餐廳的用餐環境舒適寧靜,接近400元的簡餐,加點150元的飲料和茶點,剛剛好的飽足感,Tea Time時間
Thumbnail
最近的連載都是我今年的德國之行,行程安排已經來到尾聲,大致的行程都已經排好,先前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事先做好功課,出發到當地時候就是一一驗證做的功課是否到位的時候了:) 安排我的慕尼黑之行時,由於旅伴對於博物館/美術館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也一再的調整我們的行程一起出遊就是要大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柏林約有170間各具特色的博物館與美術館。2021年起,柏林政府推動免費博物館日,每月首個週日,包括佩加蒙博物館、老博物館、德國歷史博物館及柏林猶太博物館等80多間博物館免費參觀。這項政策在3年半內吸引了227萬名觀眾參與,廣獲好評。12月1日是此計畫的最後一天,到底為什麼這項受歡迎的計畫取消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全球20間必訪博物館,從羅浮宮博物館到東京國立博物館,各地的藝術珍品帶給人們深度的情感和震撼。藉由這些藝術作品,可以連結古今、溝通心靈,體驗到心靈深處的永恆感動。建議出國旅遊時,絕對不要錯過這些能為生活注入詩意和靈動的藝術光輝。
Thumbnail
今天是一個人旅行的最後一天,因為人不太舒服,所以今天只去德意志博物館參觀。 這是一個少數星期一開放的博物館,而且也是慕尼黑必訪的博物館之一,主要是科學方面的展覽,參觀人潮不少,我拉著行李轉了幾班交通工具,終於踏進博物館,一人15歐,售票員告訴我寄物櫃在樓上。 0樓和1樓都可以進場,我到1樓大廳好
Thumbnail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Thumbnail
先說結論,有一招,可以同時解決故宮「國際化」、「本土化」、「去中化」的等互相衝突的矛盾。那就是...... 去日本開分院!
Thumbnail
【國際博物館日】 今天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自1977年起,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每年舉辦國際博物館日,主要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博物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管道。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不管是外表的變化,還是內在的成長,即使無法一次到位也沒有關係,畢竟,就連國家級博物館這種大型公共建築的重整與修建,也常常耗費很多年呢! 像是位在臺北市植物園旁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在經過將近六年的整修後,終於在今年(2024年)初再次開放大眾參觀,並推出嶄新的常設展與特展。
Thumbnail
整修好長一段時間的歷史博物館,終於又盛大開幕了,乘著非假日,和周靜宜來趟充滿文藝氣息的風雅之旅。 原本80元的門票,這段時間優待只要40元,進了展場,我們直奔4樓餐廳,先飽口福再來飽眼福。 餐廳的用餐環境舒適寧靜,接近400元的簡餐,加點150元的飲料和茶點,剛剛好的飽足感,Tea Time時間
Thumbnail
最近的連載都是我今年的德國之行,行程安排已經來到尾聲,大致的行程都已經排好,先前在網路上看到有人說,事先做好功課,出發到當地時候就是一一驗證做的功課是否到位的時候了:) 安排我的慕尼黑之行時,由於旅伴對於博物館/美術館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我也一再的調整我們的行程一起出遊就是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