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4/1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鬆與靜

  
「這樣看似簡易平凡的美味,我常在自然派前輩釀酒師蓋布列頓與伊夫梅特拉的酒中見識到。喝著他們的薄酒萊紅酒,我隱然發現,釀酒與練太極,其實也有相通之處。」《葡萄酒的鬆與靜》商業週刊1731期
那天我問實習生,他對這位當事人的諮商目標是什麼,畢竟會談超過兩個月,如果沒有對當事人有些概念的話,再怎麼談也說不過去。他沈默了一會,「是讓當事人哭出來吧。」
「很好,你這樣子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呢?」
「當事人會開始跟我提到,他偶而在家裡一個人的時候,想到一些事情會哭了起來,這些都是當初他和我會談時,完全不會說到的事情。」
「嗯,不錯。那麼,讓他哭的重要性在哪裡呢?」
「blah…blah…blah…」實習生不再像兩三個月前,被我問到這類事情時,會把頭低下去埋在雙手裡。相反地,他回應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也越來越少提到他和當事人之間的價值觀衝突,顯然實習生已經能夠越過價值觀不同的障礙,看到當事人更深的內在狀況了。
以前在督導兼職實習生,看到他們的變化並沒有這麼明顯,所帶給我的感受也沒有這麼深刻,我猜,因為全職實習生每個禮拜要上工4天,每天至少接兩到三個案子,這麼高強度的接案量對於他們的基本功其實有相當大的幫助,相對的,他們所要花的心力也會比兼職實習要來得更多。
「你會怎麼描述當事人的變化,並且把讓他哭的重要性連結在一起呢?」
「…」
這次實習生被我問倒了,不曉得該怎麼回答。沒關係,就像是我之前在另一篇文章提到的,鬆弛是必要的操作,一味追問就像是在持續揉捏著麵團,麵團無法放鬆,操作者的手也會酸會累。

運用譬喻或隱喻來理解一件事情,通常會是比較有效的方式,畢竟每個人對於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不一、先備知識有異,老手和新手的經驗值差距頗大,就算是新手課金提升裝備增加戰鬥力防禦力生命力,面臨實戰仍不見得用得順手。
林裕森在《葡萄酒的鬆與靜》提到釀酒人朱莉花了許多時間精力耕種葡萄,但釀造過程竟只是摘採葡萄置於發酵槽中,連梗也不去,遑論去皮榨汁,就這麼任其發酵數週。結果是「呼應以鬆、靜、自然為要的練拳訣竅,釀成似有似無,卻力道綿長的加美酒體。
初生的嬰兒會哭,這是天經地義的道理,新生兒要是哭不出來,令人擔心是否其肺部發育不全。哭泣,可說是健康的第一個指標。
成年人隨著社會化程度增加,對於情緒的紓(ㄧㄚ)解(ㄧˋ)越來越熟練,所有的七情六欲壓到只剩下開心等所謂可以見人的正向表現,其他的情緒反應要嘛就是填到馬理亞納海溝,不然就碳封存到地下數千公尺深。本來流動的情緒被固化,心理能量無法順暢運作,身體早晚會出毛病的。出來混的總是要還的。

「你可以向當事人說明,你看到他在會談過程中的變化,並且一併把你對於這變化的想法告訴他。」
實習生皺著眉,看著我。看來還不怎麼理解這個操作。
「會談中,你就是當事人最好的 reference;你提出的觀察及看法,都會成為你們之間的話題予以討論,這樣當事人才有機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及改變。」
實習生靜靜聽著。
「這麼重要的情緒流動,當然要讓當事人知道;這可是你等來的結果呢!」

Cheer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