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力 / 發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亞隆在《存在心理治療》中只短暫提到創造力,但是這個主題在他之後的著作變得越來越重要。他指出,有創造力的生活總是有意義的…亞隆小說中的好幾位角色,包括斯賓諾莎…都會同意貝多芬的看法,認為追求創造是他們生命中最偉大的目標,一個讓他們的生命有了意義的目標。《歐文亞隆的心理治療文學》

就讓我聯想到發酵。

發酵依靠酵母菌,酵母菌在麵團裡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然而這個重要並不是因為他們很有生產力,相反的而是他們很會消耗--酵母菌消耗了澱粉(醣類)之後,打了嗝放個屁,產生酒精(乙醇)及二氧化碳,然後這些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被麵筋緊緊包住無法逸逃,進而形成孔洞,我們才有辦法吃到蓬鬆柔軟的麵包,而不是硬梆梆的營養口糧。

往往生命遇到困頓,呃,是說心態上的困頓,而不是實際上的苦難,例如意外事件、罹患疾病、失去工作、喪失親人,這些比較像是打擊,這稍後再談。困頓會讓人裹足不前,即便大部分的生活功能不會受到影響,還能照常穿衣吃飲飯,卻是少了股生命的目標,心卻變得空了一塊,彷彿三魂七魄不曉得被沖到哪去了(失魂落魄,就是這麼來的)。

如果遇到了上述的打擊,魂飛魄散也是有的;被撞偏人生要重回軌道,可不是「困頓」可以形容,自然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才能回復,就不是百分之百的原狀了-放冰箱冷藏室的脫水麵包,再怎麼加水溼潤,還是無法回春。

crouton.

發酵之後,烘烤之後,麵團成了麵包,終究是回不去的原狀。唯有淚千行。

那些老了的麵包,特別是LEAN BREAD,沒有了花俏反而更好處理。吐司切成條,抹上奶油,進烤箱再烤乾一點,再乾一點,出爐後灑上糖粉、肉桂粉,變成了花蓮名產奶油酥條。或者,法式長棍切片切丁,加上大蒜抹醬或香草,進烤箱再烤乾一點,再乾一點,然後還能裝袋出口的韓國大蒜餅乾。

又或者,大賣場的香蒜奶油沙拉佐味麵包塊,灑在生菜沙拉上,就算沒有培根丁,視覺升級、口感升級。

人生像是一連串的發酵過程,消耗、生產、消耗、生產…到最後能成為什麼,就看自己怎麼創造自己的意義。

或者,找人聊聊也是一種創造。誰曉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enson Wu的沙龍
15會員
235內容數
Benson Wu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6
雖然我是跟著教練進行暖身及各種項目,但入眼的瑜珈墊,卻是一直讓我感到煩躁;身體練習的當下,心靈沒和身體在一起,而是跑到不相關的物品上,沒有真正在練習。
Thumbnail
2025/04/26
雖然我是跟著教練進行暖身及各種項目,但入眼的瑜珈墊,卻是一直讓我感到煩躁;身體練習的當下,心靈沒和身體在一起,而是跑到不相關的物品上,沒有真正在練習。
Thumbnail
2025/04/19
「一隻大型水鳥在河邊,想要找地方落腳?」榮格喃喃著澳福的話,艾瑪則是身體趨向澳福:「沃夫,可以請你多說一點嗎?我很關心這個《易經》裡的說法~」
Thumbnail
2025/04/19
「一隻大型水鳥在河邊,想要找地方落腳?」榮格喃喃著澳福的話,艾瑪則是身體趨向澳福:「沃夫,可以請你多說一點嗎?我很關心這個《易經》裡的說法~」
Thumbnail
2025/04/12
有些督生提到他們的研究所同學認為和孩子工作很難,這也不意外。因為有些社會化高、習慣相信表相語言的成年人,認為孩童的表達力不佳,不知如何靠近。這往往反映某些成年人欺騙自己的傾向,或者說,不曉得自己在欺騙自己,又或者是過於僵化的習慣,無法自發的流動。
Thumbnail
2025/04/12
有些督生提到他們的研究所同學認為和孩子工作很難,這也不意外。因為有些社會化高、習慣相信表相語言的成年人,認為孩童的表達力不佳,不知如何靠近。這往往反映某些成年人欺騙自己的傾向,或者說,不曉得自己在欺騙自己,又或者是過於僵化的習慣,無法自發的流動。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環保酵素,想起以前憂鬱症生病時,當時的自己寫過一篇心情,就是製作環保酵素有感而發的: 「我變得很難計畫未來,也不想去計畫未來,再讓自己放得更鬆,放得夠鬆,電力才充得進去......
Thumbnail
這幾天看到環保酵素,想起以前憂鬱症生病時,當時的自己寫過一篇心情,就是製作環保酵素有感而發的: 「我變得很難計畫未來,也不想去計畫未來,再讓自己放得更鬆,放得夠鬆,電力才充得進去......
Thumbnail
啤酒釀造和麵包發酵都需要時間,建立關係也是。
Thumbnail
啤酒釀造和麵包發酵都需要時間,建立關係也是。
Thumbnail
當我的腦海裡渴望著一片全麥吐司抹著淡淡草苺醬和薄薄奶油時,走到麵包店卻帶著一包巧克力蔓越莓麵包回家。 當冰箱的冷凍庫還存放著前些日子買的紮實手工饅頭,腦海中卻認為饅頭不應該出現在早晨的餐桌上之時。 似乎無論做出怎麼樣的選擇都不是最完美。選擇越多,讓完美更趨近於天方夜譚。 存在先於本質。
Thumbnail
當我的腦海裡渴望著一片全麥吐司抹著淡淡草苺醬和薄薄奶油時,走到麵包店卻帶著一包巧克力蔓越莓麵包回家。 當冰箱的冷凍庫還存放著前些日子買的紮實手工饅頭,腦海中卻認為饅頭不應該出現在早晨的餐桌上之時。 似乎無論做出怎麼樣的選擇都不是最完美。選擇越多,讓完美更趨近於天方夜譚。 存在先於本質。
Thumbnail
  讀完喜歡的作品、查詢作家的相關生平時,發現他們留下不少厲害的著作,晚年卻因為鬱悶自盡的故事。每次讀到這樣的訊息,都會不免消沉好一陣子……
Thumbnail
  讀完喜歡的作品、查詢作家的相關生平時,發現他們留下不少厲害的著作,晚年卻因為鬱悶自盡的故事。每次讀到這樣的訊息,都會不免消沉好一陣子……
Thumbnail
「我還沒想清楚耶~」坐在我對面的實習生這麼說。 在他回答之前,我的提問是,「你今天有想要討論什麼嗎?」聽了這回答,我接著問,「那你想的是什麼事情呢?」 「就是我還有什麼事情沒做,還有誰沒有聯絡,大概是這樣子吧。」 「這些事情和你的案子有什麼關係嗎?」 「呃…其實沒有耶…」 相較於其他多數的督生係全
Thumbnail
「我還沒想清楚耶~」坐在我對面的實習生這麼說。 在他回答之前,我的提問是,「你今天有想要討論什麼嗎?」聽了這回答,我接著問,「那你想的是什麼事情呢?」 「就是我還有什麼事情沒做,還有誰沒有聯絡,大概是這樣子吧。」 「這些事情和你的案子有什麼關係嗎?」 「呃…其實沒有耶…」 相較於其他多數的督生係全
Thumbnail
亞隆在《存在心理治療》中只短暫提到創造力,但是這個主題在他之後的著作變得越來越重要。他指出,有創造力的生活總是有意義的…亞隆小說中的好幾位角色,包括斯賓諾莎…都會同意貝多芬的看法,認為追求創造是他們生命中最偉大的目標,一個讓他們的生命有了意義的目標。《歐文亞隆的心理治療文學》 就讓我聯想到發酵。
Thumbnail
亞隆在《存在心理治療》中只短暫提到創造力,但是這個主題在他之後的著作變得越來越重要。他指出,有創造力的生活總是有意義的…亞隆小說中的好幾位角色,包括斯賓諾莎…都會同意貝多芬的看法,認為追求創造是他們生命中最偉大的目標,一個讓他們的生命有了意義的目標。《歐文亞隆的心理治療文學》 就讓我聯想到發酵。
Thumbnail
「在進行工序之後(無論對麵團進行何種操作),製作者和麵團都呈現疲累狀態,所以請務必留下靜置時間。…藉由這樣的過程,可以將加諸於麵團的壓力減至最小,進而烘烤出體積大且膨鬆鼓脹的麵包。」《麵包科學 - 實作版》 一直以來我習慣以直接操作法製作麵包,通常是前一天晚上打好麵糰整好形之後,直接放進保麗龍箱裡
Thumbnail
「在進行工序之後(無論對麵團進行何種操作),製作者和麵團都呈現疲累狀態,所以請務必留下靜置時間。…藉由這樣的過程,可以將加諸於麵團的壓力減至最小,進而烘烤出體積大且膨鬆鼓脹的麵包。」《麵包科學 - 實作版》 一直以來我習慣以直接操作法製作麵包,通常是前一天晚上打好麵糰整好形之後,直接放進保麗龍箱裡
Thumbnail
從《擺渡人》讀到《在田中央》,連著兩本和宜蘭有關的書,把我勾連進去了。 書是我去借來的,無庸置疑,但也是書的某些特質召喚了我,讓我和它產生連結,甚至還動手留下紀錄。就像是在「隱喻與療心」工作坊裡宗堅老師的提問:「哪顆貝殼在召喚你呢?」、「把它當成你的守護神,由它帶著你,和你的無意識接觸。」 小時候
Thumbnail
從《擺渡人》讀到《在田中央》,連著兩本和宜蘭有關的書,把我勾連進去了。 書是我去借來的,無庸置疑,但也是書的某些特質召喚了我,讓我和它產生連結,甚至還動手留下紀錄。就像是在「隱喻與療心」工作坊裡宗堅老師的提問:「哪顆貝殼在召喚你呢?」、「把它當成你的守護神,由它帶著你,和你的無意識接觸。」 小時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