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了?2020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新常態:重塑 3 大新交通禮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0 年,新冠肺炎於全球肆虐,新冠肺炎病毒仍在世界繼續傳播。根據調查顯示,全球確診總數已超過 8338 萬例,近 181 萬人因此喪生(官方數據截至 2021/1/7 ),使得民生活動停頓、失業率飛升,連歐美國家都淪為重災區。這波比 SARS 傳播更廣、影響更鉅的疫情,伴隨著的封城、停工、各國的入境管制,敲響了全球經濟衰退的警鐘,然而在一片戒慎恐懼中,既有的生活模式已改變,待疫情過去,全球也將進入一個「新常態(The New Normal)」,我們所認知的世界仍將被改寫。為何所有評論家都說回不去?究竟是哪些習以為常的生活秩序徹底被改變了?

後疫情時代的全球新常態是什麼?

新常態原本是用在經濟和商業領域的專有名詞,像是過去曾用來形容 2008 年金融海嘯過後的那段日子,意旨當時日常生活深受到金融海嘯與經濟衰退的衝擊,使得原本的日常習慣被迫改變,而在衝擊過後,這些新的習慣仍被保留下來,成為所謂的「新常態」。
如今,新冠肺炎病毒在世界各地持續發威,我們正身處疫情大爆發的危機下,日常生活狀態也被打破;專家與媒體們皆預測,就算疫情解封後,生活漸漸步入正軌,我們也回不去以前的生活了,反而會形成另一種新的日常生活,這就是此文中所提及的「新常態」現象。

疫後新交通禮儀 1:疫情解封後仍必須戴口罩

雖著歐美社會確診、死亡案例的火箭式攀升,顯然消極的選擇不戴口罩等待"集體免疫"這條路備受考驗。相比下,亞洲多國較能遏止病毒擴散,使得西方當局不得不開始服膺科學,從原本的排斥配戴口罩,到政府領導人始用行動宣導配戴口罩的重要,可見口罩確實有其效果。
而且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目前最有效防禦新冠病毒傳播(COVID-19)的方式之一就是「配戴口罩」,因為新冠病毒主要傳播方式是經由飛沫傳播,而口罩便能有效抵擋。因此在疫苗還沒有問世之前,疫情解封仍存在著復燃的風險,尤其據估計有 6% 到 18% 的人屬於無症狀感染者。另外,出現症狀之前的感染潛伏期,短則 5 天,長則 14 天,就算是那些最後才具傳染性的病患,在他們生病之前也可能已經傳染給其他人,所以口罩至少能有效阻絶這些防疫漏洞的情形發生,尤其搭乘在壅擠的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上。

疫後新交通禮儀 2 : 保持兩米安全社交距離

握手打招呼、緊接著在別人後面排隊一直以來都被視為自然的社交動作,但在疫情下這些舉動反而變得危險。而我們將場景轉到機場,現在辦理登機手續的乘客也必須保持兩米的安全社交距離,同時拉長了整個報到、托運行李、護照查驗、機場安檢、還有登機的每一道手續所需的時間。
上飛機後也一樣要保持兩米安全距離,未來短期之內航空公司可能被迫減少每架航班上運載的乘客人數,同時採梅花座以確保飛機上人與人之間的安全距離,但如果整架飛機只有 20% 的座位能坐人,更會大幅增加跨境移動的成本。

疫後新交通禮儀 3 : 提早 4 小時到機場報到登機、登機前健康檢查

可以預期,防疫逐步解除之後,為了維持疫情控管,旅客在登機之前和抵達目的地入境前,仍會被要求接受某種形式的檢查,以證明健康狀態,也就是上述所提到的,現在登機必須經由多項繁瑣的程序。
過去,我們搭乘飛機旅行,需提早 2 個小時抵達機場,到航空公司櫃台排隊辦理報到手續,然後託運行李,再排隊護照查驗,機場安全檢查,最後排隊登機。如因應疫情與健康檢查,整個過程可能會被拉長兩倍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提早 4 個小時抵達機場,開始辦理報到等一連串的手續, 以及冗長的等待、排隊過程。

後疫情時代潛藏的風險成本

永遠都是人適應環境,順勢而為。隨著疫情過後,新的交通型態產生,航空公司因為疫情倒閉、航班的班次變少、航空公司被要求減少每架飛機上搭載的乘客人數以保持安全距離,未來可預期的是票價會飆高、廉價航空也不會再如此廉價。疫情過後,當票價和等待時間將大大提升時,旅行不只需考量染疫的風險,運輸成本和時間成本的控制更是一大挑戰。
目前疫情尚未穩定,仍存在著許多不確定性,所以需要大家的毅力和耐心,一同捱過這波疫情,但未來再也回不去原本的生活了,我們所熟悉的世界,將發展出不同於過往的「新常態」。因此需要大家共同遵循公共健康規定,打造不傷己也不誤人的新常態生活。
文/WeiTing|COMMEET編輯群
avatar-img
6會員
2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OMMEET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20 年的一場疫情,打亂了過去全球化所形塑的世界秩序,也讓全球的產業鏈重新洗牌。而這波疫情至今仍未退燒,「後疫情時代」也正拉開序幕,全球將進入一個新常態,若免不了還是得搭飛機到國外出差,在這特殊的疫情期間將會遇到什麼狀況?又應該注意些什麼防疫政策和措施?
由於全球貿易進入到一個極度頻繁的時期,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表示,國際旅行的出發人數在過去二十年中,從6億增長到13億,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BTA)下屬的研究單位也預測,2020年全球商務旅行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6萬億美元。目前來說,商務旅行已經成為企業的前三大支出之一,但由於...
 2020 年的一場疫情,打亂了過去全球化所形塑的世界秩序,也讓全球的產業鏈重新洗牌。而這波疫情至今仍未退燒,「後疫情時代」也正拉開序幕,全球將進入一個新常態,若免不了還是得搭飛機到國外出差,在這特殊的疫情期間將會遇到什麼狀況?又應該注意些什麼防疫政策和措施?
由於全球貿易進入到一個極度頻繁的時期,根據世界銀行提供的數據表示,國際旅行的出發人數在過去二十年中,從6億增長到13億,全球商務旅行協會(GBTA)下屬的研究單位也預測,2020年全球商務旅行的市場規模將達到1.6萬億美元。目前來說,商務旅行已經成為企業的前三大支出之一,但由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訂車票、訂房、旅平險、買網路、到實際登日後的觀察,詳細介紹了疫情後日本旅遊的注意事項和新型態,還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旅遊小技巧。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COVID-19是世界衛生組織WHO為這個疾病的正式命名,而SARS-CoV-2則是其病毒株名字 寫這篇主因是台灣當時宣布「口罩禁出口令」,引發cMoney版友大論戰,很多人說台灣政府太政治,沒有「人道主義」精神,本蛙說你別搞錯,台灣醫療口罩還都是中國進口的,萬一疫情在台灣爆發,你瞬間不能「人道」
Thumbnail
【疫情模式】   疫情期間,讓很多人的「社交」生活都得完全暫停,但對原本就經常獨處、一整天都不會跟人講到話的我來說,卻是幾乎沒啥感覺。   2014年退休後的我,經常上網到半夜,因此睡到自然醒也就準備吃午餐了,每天也最多只會有一個「外出」行程。   2020疫情最緊急時,所有人的「外出」行程幾
Thumbnail
長新冠後遺症 重複確診 導致重複發炎 即老化的開始 走在街上戴口罩的已經是少數人,幾乎回歸疫情前正常生活,大眾對於確診不在恐慌不安,視為常態。然而,我們還是會聽到二度確診,甚至三度確診的案例,雖然大多症狀與病毒感染的感冒無異,但實則病毒對身體影響,已有數據顯示,若重複感染恐導致人體器官加速老化,尤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訂車票、訂房、旅平險、買網路、到實際登日後的觀察,詳細介紹了疫情後日本旅遊的注意事項和新型態,還分享了許多實用的旅遊小技巧。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