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01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閱讀:太空旅行指南:從宇宙現象、天體環境、生理準備到心理調適

作者:尼爾‧F‧科明斯
譯者:高英哲
出版社:紅樹林
出版日期:2017-11-11
ISBN/ISSN:9789867885937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296頁
開數:14.80*21
類別:中文書科學天文/地球
  忍耐著看完了,不過看到一半出現很想把書賣掉的衝動。
  雖然之前有的時候會覺得《這世界難捉摸》的插圖很無關緊要,但是在專業說明上依然扮演著很重要的傳遞媒介,相比之下這本《太空旅行指南》卻在許多需要圖解的地方、都只仰賴文字,讀起來很耗費心力。
  而雖然講的是很近未來的太空旅行,不過作者著眼的主要只在於幾個旅行方式或目的地:次軌道旅行、地球軌道旅行、月球、火星及其兩顆衛星,原因是因為現有科技比較容易實現;不過既然都講到近未來了,卻只拘泥於這幾個範圍,總覺得好狹隘啊。再加上這些旅程其實有著非常多的共通點,但說明的方式常常缺乏統整,導致同樣的說明三番兩次地反覆,疑有充數之嫌;此外作者很執意在太空旅行中性愛,接二連三地在各個目的地中提起,覺得反感。
  因為敘事手法很沒系統,看完之後總覺得很難彙整。首先在微重力或無重力狀態下,人的身體會產生許多變化,包含:
  需要重新調整視覺運動技巧與肢體運動技巧:由於調整人體平衡感的耳石會在失重狀態下浮起來,因此剛進入太空時,會使人失衡、並難以掌握物體與自身的遠近,此外也會無法捏準拿取物體、及移動時所需要施予的力道。這個現象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不過回到地球時會需要再次適應重力之下的狀態。
  體液重新分配:剛進入太空時,低重力會使體液集中在頭部與上半身,因此顯得浮腫,而雙腳變得細長。短時間內回到地球後便會恢復,否則大腦會發出訊號,讓當事人將多餘的水分藉由尿液排出體外,使體液達到新的平衡,並維持在偏低的血壓。
  消化器官的弱化:剛上太空時,消化器官會停擺一陣子,慢慢地才會恢復功能;倘若在功能恢復前先行進食,恐怕會因為無法消化而吐出來。另一方面,雖然現在已有很多種類的太空食物,不過在太空中吃東西還是容易味如嚼蠟,因為消化時間變長、體液重新分配、另外也有可能是因為嗅覺受到影響。
  肌肉與骨質流失:據說即便大量運動,長期下來也無法保住與地球同等的肌肉量;因此通常太空人回到地球後,會因為沒有足夠的肌肉量與骨頭硬度,而變得非常虛弱且容易骨折。
  身高拉長:因脊椎受重減少、使間隙變大造成,回到地球後就會復原。
  容易蛀牙:因微重力環境會加速細菌的滋長。
  藥物劑量使用的改變:通常需要使用比地球上更多的劑量,才能達到原藥劑量應有的效果。
  失眠。
  生理時鐘失調:太空中的日月會依據當事人所處的星體、或是軌道而有所改變,例如低地軌道的日月循環為九十分鐘。由於長期在地球上演化,人類的生理時鐘約略等同於二十四小時,因此太空站或船內會使用人工光源、以二十四小時作為循環週期。
  而有關心理層面的影響,整理如下:
  因為太空人長時間處於狹小的空間、孤立的人際關係與其他同儕的文化衝擊、以及攸關生命等級的壓力之下,因此可能會出現一些心理疾病、進而影響生理,包含焦慮、幽閉恐懼症、無法專心、憂鬱症、思鄉等等。
  這些現象可能影響整個行程與緊急情況下的應變,因此太空人在地球上都會先受到篩選——身心層面較容易併發問題的人會被排除。儘管如此,還是無法確保通過篩選的人在旅途中絕對不會出現狀況,為了防範這種情形,太空人在旅途中通常會被特地指派一些活動與工作,以至於不會太過無聊、同時凝聚團隊的向心力。
  由於太空人在旅途中的孤立問題,與長期處於潛水艇及南極探險隊的團隊非常相像,因此作者常引用這兩者的研究來進行探討。在這種環境下,領導人需要擁有敏銳的觀察力,來判斷團隊成員的身心狀況是否需要輔導;作者也建議旅途中最好能夠安排一位心理輔導師,以在成員遇到狀況時進行開導與排解——不過上述的這些心理面的影響,也有可能會發生在領導人及心理輔導師的身上。
  封閉環境對人類心理層面所造成的影響似乎遠比我所能夠想像中的還大,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下似乎會讓人類變得脆弱而敏感,即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有可能讓人產生疾病、或是影響團體中的人際關係。
  其他關於宇宙現象:  
  因為磁軸傾斜的關係,地球外有著內、外層輻射帶,將太陽輻射阻擋在其中;曾有太空人在經過此區域時表示看見流星,其實那是輻射經過大腦時、對視神經所產生的影響。長期待在此處會對人體有害。
  赫曼轉移軌道是在太陽系內移動的一種很節能的移動方式,只需點燃兩次火箭即可到達目的地(啟動與剎車)。不過到達目的地所需要花費的時間,端看目的地此刻在公轉週期中的位置、以及船身此刻的位置而定。
  月球永遠都只有同一面面向地球,稱為內側面——因此位於地球上的我們永遠也看不見月球的外側面。
  剛好這兩天和同事聊到了月球的話題:因為看不到月球的外側面,且雖然人類踏上過月球,但近幾年都已經沒有再次登陸的消息了,因此他認為一定是因為人類在月球上發現了外星人,才不敢再踏足的關係——像是這樣的觀點,十分有梗呢。
  因為大氣稀薄、或著根本沒有大氣的關係,月球與火星上充滿塵埃,非常容易因為靜電而黏到太空裝及船身之上。嚴重的話可能會影響到功能面。
  如果需要在缺乏大氣遮蔽的星球上建立居留地,將基地打造於地底可有效防止輻射的侵害。
  月球與火星上都有水冰的蹤跡,有的即在地表、或者潛藏於地底。一但有了水,便能夠將其分解成人類需要的氧氣與燃料。其中所需要的電力大概會仰賴於太陽能與核能。
  人類雖然有機會降落於火星,不過可能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讓太空船脫離火星上的重力並且返航,所以前往火星可能會是一張單程票。
  是說作者表示已經有許多人簽屬願意移民火星的同意書了……我是還蠻懷疑的啦。
----2018/05/25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