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大秦王朝-戰國終結者,王翦】

    秦王嬴政統一天下,軍事上最大的功臣,普遍都會指向王翦。
    王翦,據傳為周王室後人。以春秋戰國的姓名學來說,確實除了周王室一脈,正常人不太可能以王為姓。
    王家最晚在秦武王嬴蕩問鼎中原的時候,應該就有不少人加入秦國了。
    秦王政前十年,政權掌握在卿大夫手中。政壇之首分別為丞相呂不韋,大將蒙驁、王齕、麃公。
    成年之後,秦國還政於政……這時的秦國三大將,變成王翦、桓齮、楊端和。
    王翦跟老將王齕出自同派系的可能性極高,戰國同姓者,同鄉同宗族的機率比後代高了非常多。
    桓齮跟麃公一樣來歷不明。
    楊端和則是昭襄王年代,范雎失勢後崛起的將領。基本上,蒙驁跟楊端和的脈絡相同。
    合理來說,秦王政十年前後的權力結構,並無太大改變。僅僅是秦國團結起來,讓王除去客卿呂不韋。
    秦王政十一年,三大將就開始了對外征戰的動作。
    王翦首次率兵,十八天後,他縮減了自己隊伍的編制,只留下兩成的兵力展開進攻。
    三大將連拔九城。
    但接下來,王翦跟楊端和就神隱了。
    桓齮成為攻趙的代表人物,簡直就是白起再世,打得趙國哀爹叫娘。然後趙國老爹李牧就下來了。
    李牧本來是負責邊防的將領,始終對趙國來說,防備北狄一直是相對重要的。不過桓齮打到趙國都快亡了,李牧再不來,趙王都要退守變長城王了。
    桓齮碰到李牧,卻像是雞蛋碰到了石頭,啪喳一聲,桓齮就輸到脫褲子了。趙國事後還封李牧為武安君……看上去很有嘲笑秦國的意味。
    這幾年間,秦國內部應該又有一波勢力洗牌。
    王翦跟楊端和直到秦王政十八年才復起。無巧不成書,十七年,正是華陽太后過世。
    簡單來看,桓齮的耀武揚威,很可能就是華陽太后在撐腰。就像秦王政七年,蒙驁跟夏太后相繼過世,桓齮也是較華陽太后早過世。繼而啟動了第二次的王權復辟。
    秦王政十八年,王翦跟楊端和再次率兵伐趙。
    隊伍裡面還有一個李信。
    漫畫《王者天下》的男主角……這部我沒有看太多就是了,追更新很麻煩。特別是這種複雜的歷史類,每次看一點我根本不記得在演什麼。
    漫畫中,李信因為好朋友擔任了嬴政的替身而死,決定投身秦國軍旅。
    李信在戰國史上的分量不重,但他確實有一個特殊性:一般都認為,李信是秦國軍隊中,唯一的忠貞嬴政派。
    王翦從復起後,真正展開了他的戰神生涯。以平均一年半消滅一國的速度,迅速的結果了趙、燕、魏。
    趙國不多說,燕國是自己發動荊軻刺秦王找死的。
    平服燕國後,王翦其實就說自己老了,讓兒子王賁接替伐魏。按史記說法,王賁在伐燕的時候就已經獨領一軍。
    同樣的,李信因為在此戰中擒獲首惡太子丹,而獲得戰功向上爬。
    忘了說,韓國在華陽太后死前,就被另一個姓不詳的將軍「騰」給消滅了。統一天下之後,「騰」由於在政務上非常有長才,成為內史。
    後來史書就只記他是內史騰了。(所以我說那個吳起的原姓不是吳啊)
    秦王政二十二年,戰國七雄基本上變成三國演義了。
    再四年就完結篇了。
    但這時,大將王翦拒絕繼續伐楚。而李信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
    接下來李信大敗,秦王政仍是重用於他,沒有趁機把這個大將拔掉。這些部分都可以視作,李信在秦國有著跟秦王政非常良好的互相關係。
    王翦為何要申請退休,為何要拒絕伐楚?
    事實上,王翦在縱橫家寶典-戰國策中是有戲的。雖然戲分不多,但多少表示出,王翦是被視為縱橫家的一份子。
    對應秦王政後來親自請王翦出山,王翦要求了各種賞賜才動身,以及他的縱橫家身分,大概可以歸納出一點。
    白起之敗,在於功高震主。
    王翦的縱橫之策,在於用功高震主之計弄死李牧。
    王翦知道,他再繼續當戰神,下一個功高震主而死的笨蛋,就是他自己了。所以王翦跟秦王政說:要兵。
    給兵了之後又說,要賞。
    等秦王政什麼都給了他,他才出兵伐楚。
    有人問王翦,王翦表示,你有所求,王才不會擔心你有野心。
    後來呢?後來六國全被王翦父子消滅,不管是秦始皇還是秦二世,都沒有對王翦家族下手。
    最後聊一下史記上寫下,王翦保身的「貪」字訣。
    其實不太合理。
    王要用你,你各種拿翹……一般來說應該更容易功成身死才對。但司馬遷留下了更有意思的一句話:「為大王將,有功終不得封侯。
    其實在王翦滅六國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看到,消滅一國之後,為郡縣。
    嬴政很可能在文信侯(呂不韋)事件後,就不封小國諸侯了。這是嬴政多疑表現在政治制度上重要的體現。
    事實上,嬴政復起王翦,不只是要他伐楚。在嫪毐之亂中立下大功的昌平君,當時也在荊楚發起了叛亂。
    我想說的是,王翦的「貪」有更深一層的用意。除了消滅六國,內亂也是嬴政不可忽視的重大威脅。
    而王翦的意思是,「你對我的家族好,我為你平亂;你對我的家族不好,我也能給你添亂。」
    即使我不是諸侯。
    基本上,多疑的人,你沒有辦法使他不疑。但是可以找一個彼此的平衡點:看起來很像威脅。
    嬴政的性格跟這次事件,造就了一個特殊的帝國。
    秦朝成立,沒有對功臣封侯。但對外國人進行高壓統治。就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愚蠢得不得了,難怪一下子就覆滅了。
    但嬴政想的可能是:我給你們權力,你們會反我挾制我。所以頂多按照王翦的方案對待秦國功臣,再靠這些功臣來壓制反亂就可以了。
    簡單說,秦始皇想要消滅卿大夫即諸侯的封建制度。而讓他把這條路走到黑的人,就是王翦。
    王翦用言語、用行動,徹徹底底的推動了封建的戰國時代完結。
    卻也為這個新帝國埋下了地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