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王朝-蒙氏一族】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自古傳說,倉頡造字,蒙恬造筆。
發明毛筆的蒙恬,是秦國的大將軍。他的祖父名叫蒙驁,原本是齊國人……山東那邊。在秦昭襄王的時候,來到秦國,官拜上卿。
何以千里迢迢,橫跨神州大陸呢?
說是昭襄王開啟秦國盛世,萬鳥朝凰,這牛也吹得忒大。更何況,蒙驁並非說客辯士,也無內政長才、經世謀略。憑什麼加入泱泱大國,取得一席之地?
事實上,蒙驁應該是秦昭襄王前期到來的。當時秦國還沒有那麼惡霸。
準確的時間,怕是秦昭襄王八年。
孟嘗君入秦,為相。
蒙驁極有可能是孟嘗君的門客。並且在孟嘗君離去前,反出。
然而,蒙驁在昭襄王接下來近四十年的統治中,沒有半點表現。
沒意外的話,他當時大概是跟秦國太后派掛上了勾。也就是後來的楚派。昭襄王廢四貴,蒙驁當然就不得重用。可是,昭襄王的太子,娶的一樣是楚國王女:華陽夫人。
隨著華陽夫人的養子,子楚(異人)登基,蒙驁才華麗的在戰國舞台上現身。
如果按照上述時間計算,蒙驁這時候至少六十歲了。
六十多歲的老將非常能打,在他人生僅餘的十年光陰內,至少為秦國取下了兩郡又七十城。相當於當時一個國家的概念。(田單復國傳有說過,齊國那麼大也就七十幾座城)
秦王政七年,蒙驁過世。差不多七十多歲。
蒙驁的兒子,名叫蒙武。應該是來到秦國之後才娶妻生子的。所以蒙武大概比父親小個三十歲左右。
蒙驁過世後,秦國迎來了一連串的政治動盪,各大派系都很是被秦王政清洗了一遍。之後,秦王政起用王翦,不過或許是華陽太后不滿意,王翦又被冷凍了七年,直到華陽老夫人過世後,才重新登上沙場。
秦王政二十三年,史記在王翦傳這邊寫了,蒙恬做為李信的副將,征伐楚國。但在楚世家,則記了蒙武跟王翦滅楚。
這一年,蒙武大約五六十歲。蒙恬應該也有二三十歲。
史家對於伐楚究竟是蒙武還是蒙恬的功過,很是有一番辯證。李信年少壯勇,搭配跟他一樣壯勇的蒙恬,並無不合理處。是以兩次征楚,分別為蒙恬蒙武父子,我想是合理的。
甚至我們延伸看下去,李信後來跟王賁攻打燕、齊。而蒙恬也參加了滅齊之戰,因而拜為內史。
這裡,突然顯示出了蒙武的政治智慧: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他讓兒子親近少壯派的李信,自己卻選擇為老將王翦服務,簡直太聰明了,是吧?
不過蒙武的記錄,也僅僅就是滅楚這一樁了。同樣的,李信的記錄也在滅齊之後斷絕。而被拜為內史的蒙恬,則被轉調前往北方討伐匈奴、構築長城。
不難想像,秦始皇三十三年,李信這個人已經在秦國消失了。
至於他是病死?逃亡?隱居?就等著看《王者天下》怎麼演就好耶。
也只有李信消失,北伐的大任才有可能落到他的好基友:蒙恬頭上。畢竟李信可不是王翦蒙武那種老頭子,所以不會是老死的。
蒙恬還有一個弟弟,名叫蒙毅,是李斯之後的廷尉。蒙家的政治智慧持續發酵,兩兄弟都站在了非常得秦始皇信任的位置上。
可惜的是,蒙家沒看過宮鬥戲。
從蒙驁來到秦國,一直都是當然太子,當然繼位。蒙家的經驗中,不存在「每個公子都有翻盤的機會」這樣的概念。
這也表示出,蒙驁絕對不是呂不韋那個派系的。
「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
蒙毅千不該萬不該,得罪了跟胡亥公子親近的趙高。
對胡亥而言,其實除掉扶蘇就已足夠,蒙恬拿來守衛北方還是好用得很啊。但趙高說,本來始皇帝是要立您為太子,那個蒙毅說不可以……這種愚昧的人,還是殺了吧。
殺了蒙毅,才又下令連坐蒙恬。
基本上史記的記錄中,並不存在什麼蒙恬比較喜歡扶蘇這種事情。蒙氏一族的蒙驁、蒙武、蒙恬,可說是內鬥內行,外鬥也內行。
蒙毅這個沒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年輕人,終究是太衝動了……
他以為,法律是為了公平正義而服務。但從李斯開始,秦國的法律,其實就是為了嬴政一個人服務。
蒙氏一族,完美的演繹了極權獨裁者的獵犬。
與其討論他們死得有多麼冤枉,蒙恬有多麼偉大,不如記住:為極權獨裁者服務,永遠是這個下場。
隨著秦二世的上任,這種獵犬還多得是呢……
下一位,丞相李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24會員
808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