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5/2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防疫期間去大賣場買東西錯了嗎?

因為疫情的關係,大批民眾在行政院記者會之後,湧入美式大賣場,搶購生活必需品和食物,摩肩擦踵的現況,完全無法做到應有的社交距離,變相地造成了群聚效應,因此在網路上又引發了一連串的筆戰,對於此事我有著不同的看法。
對一個餐餐都開伙的五口之家而言,大多時候都只能利用假日購買下一週的食材,因為前陣子某個網購平台推出促銷活動,為了壓低購買單價,我早就囤了大量的鯛魚肉排和已醃製好的豬肉,星期六早上九點左右,也在住家附近的全聯買了牛奶和米,原則上牛奶我們家是一週一瓶,白米是一個月6公斤裝的一包,這兩項東西過去我都是在好市多購買的,當天不知怎麼,就是不想去人擠人,改在全聯購買。沒想到10:30就發佈行政院記者會了。 並不是每個人家中都有存糧,那些去搶物資的人,其中一定也有些人有非出門不可的理由,如奶粉和尿片,而不是只是為了囤貨,因此就遭到謾罵,實在有失公允。
現在唯一的擔心是蔬菜和水果,這部分我打算請認識的攤商,直接送貨到社區門口,這個商業模式早在上一次的延長寒假時就這麼做了,我的想法是大賣場有著一次購足的優勢,一次可抵在市場內穿梭,若能直接列好清單及規劃好路線,盡可能地縮短購物時間,全程口罩帶好帶滿,回家之後徹底更換衣物和洗手,購買必需品行為又干酸民底事,況且人到了賣場才發現人真的很多,又能奈何?直接回家嗎?也只能硬著頭皮進去買吧?畢竟都已經出來一趟了。
酸民還說:「街頭巷尾就有便利商店,也可以叫傅潘達和吳伯毅」,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吃超商微波食物,也不是每個人都習慣叫Food Panda和Uber Eats,像我就不喜歡訂外送食物,光看到那一些五花八門的塑膠容器,和堆積如山的垃圾袋,我就開始頭痛了,而且我家的口味偏清淡一些,吃完外送食物,整個晚上都在猛灌水,非常不舒服的經驗。若是家中食材充裕,我的首選就是自己開伙,這應該也是不習慣開伙的酸民們無法體會的。
照片取材自網路
照片取材自網路
我現在的冰箱足以讓我撐過一整週沒有問題,但下週沒有意外,我還是得外出購物,可能也會變成眾矢之的,我會選在營業結束前半小時,拿著事先規劃好的清單,簡化賣場內的購物動線,火速拿完食材結帳、走人,回家之後立即換衣服洗澡,再開始整理食材,這樣的處置,並不會比叫外送來得危險,因為一日訂次外送餐點,可能就接觸到至少三個外送員和若干個廚師或店員,潛在危險還是存在的。
那些出去搶物資的人,也都是愛家的人,不該受到這麼多的指責,或許好市多等相關賣場,也可以事先做好人流規劃,強制維持適當距離的結帳空間,或者直接在門口管控出入人數,疫情持續著,三餐的民生大計也是重要的大事,為了這樣的事情筆戰,就好像看著騎驢的父子就驟下定論、擅自批評,也有失公道,因為總不能空著肚子守在家裡吧?
其實細看許多確診個案足跡,不管是菜市場、全聯超市和大賣場,均無一倖免,若為了減少接觸,其實可以多依赖網路購物,我平時就有跟辦公室團購的習慣,收到包裹也仔細地噴灑酒精消毒,到底怎樣才叫徹底消毒,或只是做心安的,我管不了那麼多了,家庭主婦的天性就是要無所不用其極地守護家人,平日如此,防疫期間更是加強戒掉,無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