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恐慌:醫事人員優先施打公費疫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新冠肺炎的疫情持續加劇,台灣的本土案例翻倍,原先就到貨量不足的AZ疫苗,現在要先停止供給自費疫苗,而由第一線防疫人員先施打公費疫苗。
-
而為了能夠在第一線有足夠的防護力,的確出現許多「醫護搶打疫苗」的新聞,這樣的新聞,似乎在長輩耳語、推論之下成了:「憑什麼醫護人員之前不打,現在來跟我們搶疫苗?」的批評。
-
首先,我們要先釐清一件事情,那就是目前為止,疫苗在全球,因為國家的富裕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覆蓋率。越富有的國家,越能夠搶下訂單,並且保存、妥善供給疫苗,進而達到全國53%的覆蓋率,而中低收入的國家訂單覆蓋率只有12%。而台灣,我們到目前為止的總訂購量約為4000萬劑,其中AZ佔到1000萬劑,結果只到19萬劑。這之中當然受限於台灣特殊的國際地位。(引述自:https://reurl.cc/R6x7qz
-
疫苗本身就不充足,即使是因為過去一段時間,疫情尚穩定,所以公費疫苗施打率不高,也不代表醫護人員沒有危機意識,或是到了現在才跟我們搶疫苗,因為那些疫苗本身的用途就是供給第一線防疫人員使用,確保我們國家的防疫量能可以持續。
-
醫護人員沒有跟我們(一般民眾)「搶」疫苗。
-
依照衛福部的指示,原先預約施打自費疫苗的名額,會持續提供到昨日(5/15)為止,原先預定好的人,他的疫苗沒有被「搶」走,在這之前,沒有預定自費疫苗的我們,也一直都以為只要醫療體系不崩塌、只要還有防疫人員繼續努力、只要還有陳時中坐鎮指揮中心,台灣就會繼續歌舞昇平,我們不也是那一群輕忽的人嗎?
-
所以我要再一次強調,醫事人員(包含醫師、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治療師.....所有在醫院工作的人)他們並沒有跟我們(一般民眾)搶疫苗,國家優先給予他們施打公費疫苗,是因為他們處於比我們更加高風險的工作場域,而且他們的高風險勞動,是為了確保我們的健康和平安。
-
我是一個常常出入醫院的人。
-
十八歲那年,我走入精神科診間,在醫生的悉心問診之下,診斷為「循環型情感症」和「睡眠障礙」,我需要吃藥治療,我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跟我的醫生討論用藥、副作用、生活近況、為什麼想活下去又為什麼常常痛苦得想死。
-
在我幾度缺乏意志力支撐下去的時候,我的醫生不厭其煩的告訴我:「妳一定可以成為妳心目中想要的樣子,妳不會和那些傷害妳的大人一樣。」
-
十八歲至二十二歲,醫生從來沒有放棄過我。當我病況好轉的時候,他真心為我高興,當我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為我轉介更多幫助我的資源。
-
你們知道嗎,上週五(5/14)疫情已經開始延燒,為了許多等待慢性處方籤,希望在疫情之下仍能精神穩定度日的病人,原本應該十二點就關門的門診,醫生硬是把所有病患看完,輪到我(而我甚至不是最後一位病患)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一點半了。他沒有吃飯、沒有休息,悉心問診,為每一個為疫情準備自己的藥物、精神穩定的病人提供問診、開藥、支持。
-
精神科尚且不是與新冠肺炎疫情直接相關的科別,都如此艱難,我難以想像這一年多以來,長期駐守於第一線防疫現場的醫事人員,有多辛苦,多麼命懸一線。
-
我不僅在精神科接受藥物治療,我也在醫院內接受社工師的心理治療、實習心理師的心理治療。我的社工師,在我去年八月至今年二月,情緒極度低落,自殘與自殺衝動不斷的期間,不僅每一次會談都緊緊抓牢我,讓我不至於掉入深淵,就算是非會談時間,只要我有緊急狀況,她在辦公室位置上,她都願意傾聽,並且給予我清楚受用的幫助自己脫離危險的技巧和指示。
-
在我長年以為「被性侵」和「得到精神疾病」就等於「破碎」的壓力之下,她用她心理治療的專業,以及溫暖穩定非常的人格,讓我知道:「破碎不僅僅是破碎而已,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受傷的經驗學習到什麼。重要的是,你要相信你是完整的,是好的。」
-
今年四月開始的心理治療,則是由院內不同部門的實習心理師協助我。他是跟我年紀相仿的,溫暖的大男生。每一次我們會談的過程,只要有任何一點契機是可以讓我得到新的辯證、新的思維,以幫助我脫離情緒和生理痛苦的時候,他都會興奮地從椅子上跳起來,在白板上畫圖、寫字,像是教導孩子,要我知道,可以的,我們可以透過學習知識來認識自己,進而好轉的。
-
我沒有大量的統計數據和樣本。我沒有辦法依照政論節目的推論上說,醫事人員是不是都缺乏危機意識,是不是在跟我們「搶」疫苗。
-
可是我有的是,我每隔兩週,就必須到醫院報到,以維持我的身心健康,那些我遇到的,幫助、關懷、支持我的人,他們是這樣跟我說的——
-
星期四(5/13)進入社區感染的隔天,我打電話給我的社工師,告訴她,我擔心世界末日要來了,我一定得告訴她,我很喜歡、感謝她的幫助。她告訴我的是:「你放心,我們會照顧好自己,我們有確實施打公費疫苗。照顧好自己,我們才能夠照顧你們。」
-
星期五(5/14)我到精神科確認用藥問題,醫生雖然沒有特別跟我談論疫情,可是他為了那些,每一個,因為疫情恐慌,而必須趕緊拿藥、問診、確認疫情期間他可以怎麼穩定心緒的病患,遲遲忙至無法關診。
-
星期六(5/15)雙北宣布進入第三級警戒,陌生的心理師由醫院電話打來,告訴我,我的實習心理師因為實習身份無法到院,所以要跟我取消後兩週的心理治療。可是只要我有任何問題,我隨時可以到診間、打電話到醫院,他們都有人手可以幫忙我。
-
我不認識她,可是我們語重心長地互道保重。
-
大家可能會以為,精神科醫生或是心理治療師,跟新冠肺炎沒什麼關係,我扯這個幹嘛?
-
在全台恐慌、焦慮的期間,縱使是沒有情緒障礙、精神障礙的人都可能亂了分寸,你說,這些醫事人員的協助和支持,對於情緒或精神障礙的朋友來說不重要嗎?甚至,如果民眾恐慌、焦慮的情緒遲遲無法平靜,不就需要專業的心理治療人員介入協助了嗎?
-
他們雖然不是治療肺炎的人,卻有可能承擔了許多我們的恐懼、惶恐、焦慮和憂鬱的情緒,他們要試圖幫助有需要的人能夠適應疫情的變動。他們也在醫院裡,第一線的承擔高風險的勞動,為了我們的身心健康。
-
鑑於以上,我想說的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要作為阻斷疫情傳播練的那個人,而不是無意義地批評政府、批評醫事人員。廣泛施打疫苗,的確可以達到全體免疫的情況,但是在目前情況,疫苗優先提供給醫事人員,是讓高風險勞動、防疫的人員,可以第一時間給予我們治療和保護。而即使到五月底,我們(一般民眾)沒有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就是為了他們待在家,不要出外加劇散播,有任何情況,隨時通知附近的醫療院所,做緊急處理。
-
我願意為了那些曾經守護我的身心健康、心理衛生的醫事人員做的是,即使我有情緒困難、睡眠困難的問題,我依然知道我是相對有功能性、有社會支持網絡的病患,我不僅會好好待在家,阻斷傳播鏈,我也會盡全力維持我的身心健康,讓他們的諮詢、治療、支持得以給予最需要的人。
-
請為了我們的國家,我們生長的土地,我們的島國——台灣,共同努力,齊心抗疫。不要分化彼此、不要割席、不要謾罵侮辱、不要仇視、不要恐慌。我們可以做到的。
/
工作邀約:ataiwanesefox.2017@gmail.com
如果你喜歡的話,歡迎付費支持:https://p.ecpay.com.tw/5DEF86C
經歷過性暴力創傷之後,花了許多年、許多時間,在學校的輔導室、城市的諮商中心、醫院的門診尋求心理諮商,一路上有許多收穫與努力,希望能夠分享一些心路歷程,不僅記錄自己的成長,也希望鼓勵大家重視心理健康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跟我一樣,在焦慮和憂鬱的情緒來臨時,無法克制地陷入「過去」的痛苦,也會擔憂「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現在」的我被擠壓得喘不過氣,沒辦法好好審視自己的情緒。 昨天寫完疫情下的家庭暴力問題,以及自己的家庭創傷之後,我因為一些突發事件,更加引發了「為什麼過去一直以來,被毆打辱罵的人是我?」
每一個人的人生規劃不同,婚生與否需要考量現實的經濟條件、個人生涯規畫、社會育兒環境,但是在「催生」之前,我們可以投入小小的力量,給予需要幫助的孩子。
周美玲導演的電視電影作品《弓蕉園的秘密》,在昨日(2021/4/18)於公視台語台首播。電影以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為背景,敘述在高雄旗山的一段女同志戀情與政治受難的秘密故事。
「真的,妳得在心裡記得這件事,記得妳是完整的人。」她將手撫在胸前,像是捧著一顆真心,告訴我我是完整的人,承認我說的那些我擁有的美好特質,並且要我記著、捧著、擁抱著。
每一次,我在努力過後,抬頭看見她靜靜坐在對面,眼睛笑成彎月,眼底閃著光,肯定的點點頭時,我就知道,還可以再繼續走下去。
寫至此,忽然有一種感覺,對抗創傷再現的幻象,不就是《哈利波特》裡對抗吸取人的快樂的催狂魔嗎?我們需要的咒語,是想著能夠讓胸腔溢滿愛與幸福的事情,才能使出的「疾疾,護法現身!」 那些屬於我們,愛的靈魂,幻化成閃耀的靈獸,為我們抵擋黑暗。
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跟我一樣,在焦慮和憂鬱的情緒來臨時,無法克制地陷入「過去」的痛苦,也會擔憂「未來」將要發生的事情,「現在」的我被擠壓得喘不過氣,沒辦法好好審視自己的情緒。 昨天寫完疫情下的家庭暴力問題,以及自己的家庭創傷之後,我因為一些突發事件,更加引發了「為什麼過去一直以來,被毆打辱罵的人是我?」
每一個人的人生規劃不同,婚生與否需要考量現實的經濟條件、個人生涯規畫、社會育兒環境,但是在「催生」之前,我們可以投入小小的力量,給予需要幫助的孩子。
周美玲導演的電視電影作品《弓蕉園的秘密》,在昨日(2021/4/18)於公視台語台首播。電影以1979年的美麗島事件為背景,敘述在高雄旗山的一段女同志戀情與政治受難的秘密故事。
「真的,妳得在心裡記得這件事,記得妳是完整的人。」她將手撫在胸前,像是捧著一顆真心,告訴我我是完整的人,承認我說的那些我擁有的美好特質,並且要我記著、捧著、擁抱著。
每一次,我在努力過後,抬頭看見她靜靜坐在對面,眼睛笑成彎月,眼底閃著光,肯定的點點頭時,我就知道,還可以再繼續走下去。
寫至此,忽然有一種感覺,對抗創傷再現的幻象,不就是《哈利波特》裡對抗吸取人的快樂的催狂魔嗎?我們需要的咒語,是想著能夠讓胸腔溢滿愛與幸福的事情,才能使出的「疾疾,護法現身!」 那些屬於我們,愛的靈魂,幻化成閃耀的靈獸,為我們抵擋黑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合理分配心力:從疫苗回條談行政工作的輕重緩急 今天中午吃飯時,學校的護理師分享了她最近的工作困境。由於新冠疫苗施打即將開始,學校又發出了一次調查通知單。然而,正如以往一樣,總有幾位學生要麼遲交,要麼乾脆不交,這讓她的統計工作變得相當困難。更糟的是,有的學生先表示不打疫苗,後來又改變主意,增加了額外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合理分配心力:從疫苗回條談行政工作的輕重緩急 今天中午吃飯時,學校的護理師分享了她最近的工作困境。由於新冠疫苗施打即將開始,學校又發出了一次調查通知單。然而,正如以往一樣,總有幾位學生要麼遲交,要麼乾脆不交,這讓她的統計工作變得相當困難。更糟的是,有的學生先表示不打疫苗,後來又改變主意,增加了額外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在醫療這一塊,其實台灣的處境真的蠻悲慘的,因為時常會遇到很多事情是護理師自己要處理,而常常在處理過程,就是學會獨立之外,有時候資源也有限,所以就會發生更多的事情,真的覺得大家要更重視護理師。
Thumbnail
急診室待床患者 有增無減 最近一年來,各大醫院均鬧「床荒」,急診室待床患者有增無減,平均得等上兩三天。原本癌友兩周一次住院化療,卻變成一月一次,這讓病家萬分憂心,焦急問著主治醫師:「這真的沒有關係嗎?」再者,刷手護理師、麻醉專科護理師嚴重短缺,開刀房運作也受影響,不少病家在預定開刀日的前一天,突然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Thumbnail
小時候體弱多病,三天兩頭跑醫院。每次媽媽為了讓我快痊癒都會要求醫師打針,每次都哭得不可開交。那時我就想長大後要給很多人打針賺回來。   我如願以償考上了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實習期間兩人一組,分別當護士與病人。還沒給病人打自己就先挨一針。當護士不容易白班夜班三班制,睡眠都會被打亂,年紀輕輕竟患失眠症。
Thumbnail
臺灣的健保制度為世界獨一無二,來看診身心科的並非只有精神病患,很多也是很努力為了生活的社會人士或是學生。現代社會的快速變化及生活與工作的多方壓力,容易導致心理免疫力下降。身心科的重點在於協助找回身心健康與平衡,舒緩壓力。
Thumbnail
新冠疫情趨緩後,醫院出現護理荒,許多醫院面臨關病床危機。為鼓勵護理人員投入醫院臨床工作,衛福部推出護理獎勵新制。沒想到卻讓地區醫院集體炸鍋,甚至可能引發倒閉危機!為什麼會如此?  台灣的地區醫院,最近出現這樣的怪現狀:空蕩蕩的病房,房內堆滿醫療器材,病床甚至成為衛生紙堆疊處,病房淪為雜物儲藏室。一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