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音形式、口音,與社會階級—從《窈窕淑女》談社會語言學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 參考書目: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 Version: 10th edition
  • Author: Victoria Fromkin / Robert Rodman / Nina Hyams
  • This article is about #Sociolinguistics
  • *文中符號具有意義,註解附在段落下方。
      
      第一語言的說話方式多半在年幼時便已底定。今天我想藉由電影《窈窕淑女》談論第一語言使用習慣與口音背景。
  • 註解1: 母語並不等於第一語言。
  • 舉例:
    1.某排灣族人的母語為排灣族語,但因為上了小學,第一語言為漢文。
    2.陳老師的母語為閩南語,但因為搬遷至美國,第一語言為英文。
    *1000個人就會有1000中語言習得與使用的情形,語言使用與時俱變。
  口音和方言是判斷人背景、社會階級、生長地區、生活地區的其中幾種方式。片中Henry Higgins教授以研究基礎判斷出Eliza Doolittle的出生區域、在劇場相遇的上流階層男性去過印度、以及Eliza Doolittle的父親是從哪裡出生的。生長的地區與接觸的人群很深刻地影響了一個人如何說話。英國有很多不同的區域,隨著地區的劃分,口音也會有所不同。
  • 註解2: 方言的習得很有可能會隨著搬遷到不同區域而與時俱進。
  • 如:某位威爾士地區出生的男性搬遷至東倫敦以後,學習了許多當地的方言,但口音仍保持威爾士口音。
  第一語言的使用方式,舉凡發音、咬字、抑揚頓挫會因為社會階級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窈窕淑女》片中,Henry Higgins教授因為Eliza Doolittle說話方式對他來說低俗不堪而感到憤怒。他認為,如果自己教導這位女士如何正確使用第一語言,她便可以進入更上層的階級。而這個假說,也在此片中半時實踐。當Eliza Doolittle正確的發音、咬字、抑揚頓挫後,舞會中的上流階層都焦急地想知道她是來自哪個上流家庭的女士。
   本質上,改變第一語言使用方式,影響最大的是一個人對自己的了解。片中,Eliza Doolittle在擁有更多機會認識不同階層的人,並且獲得更好的工作後,她了解到自己不只是一個市街上的賣花人,對於她人格的成長有極大的幫助。
  第一語言的使用在過了一定的歲數後,改變就變得困難。但並非絕對不會改變,語言的使用是流動性的,10000個人就會有10000種不同的語言使用方式。
  教育和環境的重要性,對於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因素。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會員
50內容數
【宇宙記憶專欄】給您完整的原創BL小說作品,月付50即可享有完整的閱讀權限。 *注意:大部分作品都是NSFW,上班上課時要注意有沒有人在後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桑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瘋狂瑪麗怎麼伴》(A Date for Mad Mary)是一個沒有責怪意味的故事,拍攝者不只專注於主角的視角、想法,也將其他角色的視角提供給觀影者。 這個故事不止是簡單的「成長」、「愛情」,而是帶著疼痛,認識真實的自己。
《瘋狂瑪麗怎麼伴》(A Date for Mad Mary)是一個沒有責怪意味的故事,拍攝者不只專注於主角的視角、想法,也將其他角色的視角提供給觀影者。 這個故事不止是簡單的「成長」、「愛情」,而是帶著疼痛,認識真實的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英國不同地區的英語口音與社會階級之間的關聯,從工業城市的藍領口音到倫敦上層社會的優雅發音,揭示了語言如何反映出一個人的出身與社會身份。透過文學作品及個人經歷的故事,讀者得以瞭解口音的多樣性,以及在不同社會背景中,語言的微妙差異及其文化意涵。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我覺得,這其實是個很寬泛的形容詞。 打個比方說,中文領域中,一位學富五車的大教授、一位文采斐然的文學家、以及不學無術的在下我,都是「中文母語使用者」,但我們的中文水準一致嗎?顯然我比前述的兩位差多了。 那「母語水準」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想在語言學上,自有研究討論後天習得者和第一語言習得者間的差異。
Thumbnail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我認為成年後我們中英文的造詣,是個人經年累月呈現出來的結果,與是否贏在起跑點無太大關係。就如英國王室成員或富商後代,是否能贏得世人的景仰,不完全是因為王室的血統頭銜或土豪身分,而是日常在大庭廣眾下的表現,奠下世俗的觀感與評價。  
Thumbnail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能交流,不過還有一點一直被爭論不休,那就是口音。 一樣都說英文,但全世界都有各種口音,因為英語大多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但若是日語,爭論口音之前我想先介紹 日本的方言 日本各州各地區的方言據說可以分類成16種,以最常見的關東腔就是我們所說的標準日語....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臺式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並沒有誰比較標準,或誰不標準的區分,所有的英語都站在平等的水平線上。但是發音和腔調就不重要嗎? 3個方法幫助你的寶貝小孩與你自己英語口說更道地,自信開口說英語。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探討英國不同地區的英語口音與社會階級之間的關聯,從工業城市的藍領口音到倫敦上層社會的優雅發音,揭示了語言如何反映出一個人的出身與社會身份。透過文學作品及個人經歷的故事,讀者得以瞭解口音的多樣性,以及在不同社會背景中,語言的微妙差異及其文化意涵。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我覺得,這其實是個很寬泛的形容詞。 打個比方說,中文領域中,一位學富五車的大教授、一位文采斐然的文學家、以及不學無術的在下我,都是「中文母語使用者」,但我們的中文水準一致嗎?顯然我比前述的兩位差多了。 那「母語水準」到底是什麼意思?我想在語言學上,自有研究討論後天習得者和第一語言習得者間的差異。
Thumbnail
叮噹成長在殖民時代的香江,她既不是英倫人,也不是共國人,只是一個在借來地方成長的無根一代。還記得叮噹在領取兒童身分證和更換成人身分證的時候,辦事處職員會詢問領證人選擇英倫籍還是共國籍?正因為身在英屬殖民地,叮噹選擇英倫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是吧?!或許那些年,叮噹總算是得了一個證件上的身分認同...
Thumbnail
學習一個語言,通常會從語音入手,語言的聲音具有哪些特性?應該要怎麼描述呢?本章透過對於語音研究的概述,希望讓你對語音有基礎的瞭解。
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
Thumbnail
你記得你自己是怎麼學中文的嗎? 大部分的人是在不知不覺中學會講國語。 孩提時期學習語言的年齡大約在一歲到三歲之間,我們對怎麼開始學習自己的母語,沒有什麼記憶。爸媽開始跟小孩互動說話時,小孩是用「聽」和「看」的方式學習母語。你指著汽車說「車車」,之後在路上「看」到汽車,他的頭腦就會出現你上次說出「
我認為成年後我們中英文的造詣,是個人經年累月呈現出來的結果,與是否贏在起跑點無太大關係。就如英國王室成員或富商後代,是否能贏得世人的景仰,不完全是因為王室的血統頭銜或土豪身分,而是日常在大庭廣眾下的表現,奠下世俗的觀感與評價。  
Thumbnail
學習語言最重要的就是能交流,不過還有一點一直被爭論不休,那就是口音。 一樣都說英文,但全世界都有各種口音,因為英語大多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 但若是日語,爭論口音之前我想先介紹 日本的方言 日本各州各地區的方言據說可以分類成16種,以最常見的關東腔就是我們所說的標準日語....
「英語是國際通用語」(English as a lingua franca),臺式英語、新加坡英語、印度英語,並沒有誰比較標準,或誰不標準的區分,所有的英語都站在平等的水平線上。但是發音和腔調就不重要嗎? 3個方法幫助你的寶貝小孩與你自己英語口說更道地,自信開口說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