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國家在制定語言政策及其運作的好奇,我對於殖民宗主國在殖民地實施的語言政治特別感興趣。我想,如果我掌握或了解這統治技術的實體,那麼我就能沿著它進入殖民地作家在語言與文學的思想領域。而對評論者或研究者而言,他們比什麼都看重這種文學思想的特質。
我看到《印地語公共領域:1920-1940 民族主義時代的語言與文學》(商務印書館,2024年5月)書訊以後,立刻向書店訂購了一本。令我意外的是,我訂購不到兩個星期,今天就拿到這部精采的專書了。
我主觀的認為,這部專書散發著作者的學術雄心。正如作者「義」弗朗切斯卡.奧爾西尼所言:「他旨在探討印地語民族主義在很大程度上被表述為印度教民族主義;另一方面,印度歷史學家和社會科學家正借助文學理解印度民族主義的輪廓和殖民時期社會、政治與文化想像,並進而明確「文學場域」與「公共領域」的界限。我對來說,這部大約32萬字的專書,來得恰逢其時,為我提供了一個範式,使我可以按照這個路線探索,展開一趟非學術性的而富啟發性的讀書之旅。
延伸閱讀:
安田敏朗《植民地のなかの「国語学」》(三元社,1998)
陳培豐《想像和界限:臺灣語言文體的混生》(群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