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生命最後一個月的愛因斯坦

76 歲的愛因斯坦,在他生命最後一個月裡,曾經寫下這麼一段話:「像我們這樣的人,我們信任物理學。我們清楚知道,所謂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分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強的錯覺而已。」
76 歲的愛因斯坦,在他生命最後一個月裡,曾經寫下這麼一段話:「像我們這樣的人,我們信任物理學。我們清楚知道,所謂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分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強的錯覺而已。」
76 歲的愛因斯坦,在他生命最後一個月裡,曾經寫下這麼一段話:
「像我們這樣的人,我們信任物理學。我們清楚知道,所謂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分別,只不過是一種頑強的錯覺而已。」
愛因斯坦白紙黑字寫下了這段話,因此許多的後輩物理學人,也就真的認為愛因斯坦相信「過去」、「現在」和「未來」是沒有分別的。
然而,一輩子投入研究「時間」這個現象的物理學家 Carlo Rovelli 提醒了我們兩件事情:
首先,愛因斯坦在他五十多年的物理學家生涯中,曾經多次改變過對於重要物理問題的看法。愛因斯坦在生命最後一個月寫下的話,難道一定比他其他時候說過的話更能夠總結他的物理學立場嗎?
再來,更重要的,Carlo Rovelli 提醒我們,愛因斯坦這句話,是寫在一封信裡面的。愛因斯坦為什麼要寫這封信呢?那是因為愛因斯坦一輩子的摯友貝索過世了,愛因斯坦在難過之餘,提筆寫了一封信,寄給貝索的家人。
在這封信裡,愛因斯坦想要表達的意思是,貝索既然曾經存在過,那麼他活過的那段光陰,就永遠不會消失。無論還活著的人旅行到了多麼遙遠的未來,屬於貝索的那段光陰,永遠存在於宇宙當中。
這是作為一個朋友的愛因斯坦、作為一個人的愛因斯坦對於時間的體會,而不是作為物理學家的愛因斯坦對時間的認識。一個月之後,作為必朽之人的愛因斯坦,也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
從 Carlo Rovelli 這段考證,我們就能夠看出,Carlo Rovelli 不僅僅是一位當代最重要的理論物理學家之一,同時也是一個擁有廣泛人文素養的心靈。在他面向一般讀者的近著中,Carlo Rovelli 用極其約,同時又帶有詩意的文筆,向讀者解說當代物理學對於「時間」的理解。他所徵引的文獻跨度之大,令人驚嘆。從巴哈的樂譜手稿,到古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都成為 Rovelli 說明「時間」之意義的素材。
. 如果你對這個話題有興趣,歡迎你收聽我的 podcast 節目衣櫥裡的讀者第 9 集【物理學】物理學家如何看待時間|The Order of Time。在這集節目裡,我也在 QA 段落中提到了一部我非常喜歡的藝術史著作,那就是很可惜直到現在都沒有中文譯本的經典作品 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15th-Century Italy。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