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Jack。今天要跟大家聊聊,到底要如何挑選日語補習班或課程。
相信有很多打算學或正在學日語的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市面上這麼多補習班,到底要怎麼選擇啊?排除[學費價格]、[上課時段]、[交通距離]等個人因素外,這次為大家整理了3個我覺得很重要的挑選重點。
直接(教學)法 v.s. 間接(教學)法
第一個挑選重點是教學法的不同,分為「直接(教學)法」和「間接(教學)法」。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就是[日籍講師]與[非日籍講師]的不同嗎?但其實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學法會比選擇講師的國籍來的重要,在這之前我們得先了解「直接(教學)法」與「間接(教學)法」的差異。
所謂的「直接(教學)法」指的是講師用日語來教日語,相對來說「間接(教學)法」指的就是用其他語言來教日語,這時可能有人會想,"我就是不會日語才來學,要怎麼用日語來學日語呢?"
其實在初學階段是比較沒有問題的,因為「直接(教學)法」就像小時候學兒童美語般,用最自然的方式學習,也因為上課時間接觸的全是日語,聽力自然進步的比較快,這就是為什麼有一些補習班特別強調採用「直接(教學)法」,所以,「直接(教學)法」就比較好嗎?倒也不然。
雖然「直接(教學)法」在初學階段或許很順利,但等學了一陣子之後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例如遇到較為相似、抽象的內容時,若沒有搭配母語的輔助,有時很難直接用日語了解其細微的差別,或是產生學習的盲點。
另外,雖然「直接(教學)法」上課時接觸的全是日語,但僅限於「上課時」,聽力成長仍有限,這也是很多學員誤會的地方,以為上課時老師全程說日語聽力就會突飛猛進,但現實是殘酷的,因為 "若平時不養成練聽力的習慣,任何教學法都不會有明顯的聽力進步"。
還有一點也是大家常忽略的,那就是學語言不能只知道要怎麼用,還要知道要怎麼翻譯,例如,你學到了日本人在很多場合會說「お願いします」,然後你的朋友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時如果你不會解釋,只回答 "我哪知,總之日文就是「お願いします」",這樣你朋友還相信你會日文嗎?
看完了這些,相信你已經稍微了解到「直接(教學)法」與「間接(教學)法」的不同,希望大家可以仔細想一下適合自己的方式,也可以諮詢其他資深學習者,多參考一些意見。
班級組成
第二個挑選重點是「班級組成」。外語學習除了自己努力外,班級的組成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其中我們又分為[學習目標]、[總人數]這2個類別來討論。
首先是[學習目標],雖然語言學習目標不外乎是[聽、說、讀、寫]等等,但大方向可就因人而異了。有的人是為了要去日本留學,有的人是為了興趣,也有人只是退休後打發時間,每個人的目標不盡相同。
我們試著想一下,一個只是為了打發時間的退休人士,到一個以通過日文檢定為主要目標的班級,他的心理壓力會不會很大?又或者是一個想去日本留學的大學生,卻看到班上大部分只是為了打發時間來學的退休族,學習效果會不會多少受到影響呢?
順帶一提,有的班級上課時間較晚(例如晚上8點~10點),可能就會有比較多上班族學員,這樣的班級學員因為工作緣故,而中途退斑的機率也相對較高,更慘的是如果因為太多人中途退斑導致下期無法順利開課,可能就會影響到後續的學習進度,這點希望大家稍微留意。
接著是[總人數]。人多的班級好處是借鏡也多,別人常犯的錯誤自己盡量避免,不懂的地方也能互相討論,但相對的會話練習機會可能也比較少,講師也比較無暇顧及所有學員。
不過這不代表一對一家教是個好的解決方式,因為一對一缺乏觀摩其他學員反應的機會,講師也可能會根據單一學員大幅調整上課內容,導致學習內容變得較為偏頗,且由於沒有比較對象也很難知道自己的客觀學習狀況,除非是有一定程度者,否則相當不推薦初學者找家教學習。
選班級不是相親,無法找到100%滿意的,但至少可以觀察或詢問一下大概的「班級組成」。
課後規劃
第三個挑選重點是「課後規劃」,前兩個重點都只會影響「上課時」的那幾個小時,但語言學習的關鍵是在「下課後」你做了甚麼,做常見的莫過於有沒有[課後練習]及[補課系統]等等。雖然[課後練習]聽起來很老套,但絕對是進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你選擇的班級沒有[課後練習],自己規劃絕對是必要的。
另外像是[補課系統]也蠻重要的,因為人難免會有恍神或失憶的時候嘛,此時可以快速複習的[補課系統]就顯得價值連城。
如果補習班沒有現成的[補課系統]的話,也可以利用日文駭客的
【輔助學習系統】,
作為你日語學習的強力後盾。
其他像是日語學習工具書、日劇、動漫等,也都是重要的「課後規劃」,在此就不多贅述了。
總結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建議同學挑選日語補習班時要注意:
- 「直接(教學)法」或「間接(教學)法」
- 「班級組成」
- 「課後規劃」
特別是第一點與第三點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每個學員都應該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法與課後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