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19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疫情期間試圖走向極簡主義?

2021年的台灣,困在家裡的人們試著調整突如其來的生活變動,且覺悟到:這些臨時的應變,或許將會成為再也回不去的新常態。 我也是,所以著手整理自己的家、著手整理有嚴重囤積症的自己。而就在這個節骨眼,我認真搜尋了極簡主義的相關資訊,結果一邊嚮往、又一邊懷疑。
我要先澄清:我不是極簡主義者。歐!應該說:我「還不是」,也許未來就會是?也或許永遠都不會是?就看這一路摸索下來我會朝向哪邊走吧!?畢竟疫情嚴重、百業蕭條的生活條件下,極簡主義面對的質疑與挑戰變大,所以我寧願先試著往「微簡主義」努力看看。
為何只能先試著「微簡」?因為雖疫情以前的極簡主義看起來超級合理、浪漫而美好,生活縱有些微不便也總能靠別人來協助或代勞。但是當疫情嚴重,移動禁止,人們就不適合再在各民宿間遊牧、不適合再搭大眾交通工具、不適合再頻繁外出購物及外食、也不適合再以租代買許多事物,這時就會發現:一些物資的囤積(例如口罩、糧食)、一些長期蝸居該具備的工具、家具、或其他生活物件等,就不能再以家徒四壁、兩袖清風、只靠外援的瀟灑態度來解決。
即便如此,我還是想要簡化生活的。畢竟囤積太多東西算是個病症,就趁著不得不當阿宅救台灣的好時機,來整理一下堆滿一整屋的東西。但首當其衝我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來了:清出來的東西要丟到哪裡去?
送人?家戶之間實體的走動已經是能避就避了!透過線上找願意承接的親友?溝通往往耗時又沒效率、寄送又是個大問題。若送去跳蚤市場順便賺點錢呢?三級防疫的情況下二手實體店面幾乎都關了!而把東西放到二手交易平台上去販售呢?那些整理、上架、接單、收款、寄送等流程都超級吃時間精力,也不是我目前有辦法做到的。最後,乾脆心一橫、直接丟垃圾車?這又非常違反自己的環保意識、和惜物儲蓄節儉的傳統美德。
我不想給地球製造太多垃圾,想讓那些明明好好的東西能夠再被利用,我也覺得生活物件不該極簡到只講「實用性」而無視人類情感需求的「紀念性」。而且我不敢天真的認為不需未雨綢繆準備未來、當下輕省活著就好,反正出事或匱乏時有外界支援,支援不了就是命數到了就要認命認賠。
我想到小時候外出不小心擦破皮了,媽媽就會從包包中掏出OK繃。扣子掉了她的包包就會變出別針。她隨身帶了很多有備無患的「多餘之物」是因為愛,所以她出門的隨身所攜,顯然無法走極簡主義風。 我想到小姑姑去日本打工換宿、回台灣也住了好多地方,租屋處臨時被房東收回時也是被老爸接回我們家,那棟爸爸辛苦賺錢買下的老房子。老爸投資理財並不是利慾薰心、一味追求財富,他是為了給家人有個安定的避風港而工作、加班、儲蓄、保險。所以他顯然也不會是只活在當下、不積蓄不理財的極簡主義者。
講了這麼多,不是要替自己的囤積症找藉口。該整理的還是要去著手處理!但是原則如何拿捏?要斷捨離到六親不認嗎?分寸拿捏有待我慢慢去嘗試與努力。所以,挽起袖子、打開衣櫃、備好紙箱,開始理性與感性的拉扯吧!

★【本文准許讀者分享網址連結,但文章內容未經本人授權,請勿轉載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