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7
今天沒安排行程,起床後想先去昨天導遊提到的朝天門成衣市場看看,導遊提到那兒還可以看到以前靠勞力賺錢的工人模樣,他們靠一根扁擔兩條繩索,就可以將重物(甚至比人還高的物件)搬送到定點。可是碼頭在整建,也沒有船在碼頭卸貨,因此看不到當時靠勞力賺錢養家活口的工人工作的情形,附近是有好幾個手拿一根扁擔前後各綁一條兩條繩索,有一把年紀的人坐在台階上似在等候工作上門吧?終於看到一兩個人用上述工具在搬貨,搬的東西面積大,看起來重量不輕,但不好朝他們拍照,以往碼頭缷貨時,沒有機器,大概都是用這樣的搬運方式把貨物搬到雇主指定的位置吧?現代的年青人大概做不到,也不會想去做吧。瞄了幾個對象後,大概有了些底,但沒看到導遊所說成群人力搬運的景色。看了一會,轉進了附近賣衣物的大樓,看到有包包,淑琴看將起來,我則到外面坐等,並看看眾生百態,導遊也提到晚上到解放碑去打望(意思是看美女),是重慶人的一大享受,我特別注意了一下來往的婦女衣著,但整體來說有點怪怪的,好像,怎麼形容呢?鄉下人為了進城特意盛裝?總之,也許貴也許艷但感覺穿起來不是很舒服。淑琴路過一小店鋪,又進去看看,後來很高興的說有看到喜歡的,買了一個之餘,猶豫的說另一個看來也不錯,但怕浪費,我鼓勵她買吧,以後能否碰到類似這種中意,價格又合意的很難說喔。
(照片說明:1.路經長江索道,已經在大排長龍了;4.肩擔大且重的挑夫;末張:路經筷子街。其餘是街景行人,你知道嗎,我一直覺得重慶人-含遊客-給我的感覺是穿的衣服似乎很生硬,好像是鄉下人進城特別打點,但就是不對的感覺;回台北後,才發現台北人穿衣給人的感覺是自然的,是適合他這個人的。)
回來時路經羅漢寺,特意進去參觀,門口是賣佛像的,店員正在整理清潔販賣的佛像等,我本來以為那是屬於佛寺的,後來發現不像,兩者似不相干(後來想想,可能是大陸當局怕宗教對百姓造成影響,因此在廟口弄個監督的單位,又可藉機歛個小財,何樂而不為?我不知道是不是這樣,但不禁這樣子想)。寺裡面似乎正有禮佛法會吧,信眾排隊繞著佛像,口裡重複的唱誦著阿彌陀佛,然後逐一就座,裡面已經就座的信徒也不少。全都就座後,和尚開始唱誦,節奏旋律都很好聽,虔誠跪拜者所在都有,我們坐在旁邊沒有加入,舉目環視看到寺廟裡貼了許多(跟政令有關的)告示牌,掛了許多紅布,使得廟宇原有的莊嚴都淡了很多、冷了不少。而且寺廟外面還有好幾個明目張膽在乞討的男男女女,這是在重慶這段期間(也是整個大陸地區)比較少見的。在好吃街吃飯時,偶或碰到一兩走到面前請你給他一塊錢的,但那是暗地裡的…他們之所以如是公開行乞,是因為他們知道善男信女較為慈悲,較有同情心嗎?但大陸當局是默許這種狀況存在的嗎?
途經能仁寺者,正考慮要不要進去看看,後來看到竟有鐘樓和鼓樓,特別進入參觀,它的外面是藥房(應該也是監督單位吧)。不管是羅漢寺或者能仁寺,在文革時都受到嚴重毀損,現在所見都是後來重建的,而且佛寺的味道都很淡,記得到日本旅遊時,例如福岡,就可看到許多寺廟,古色古香,也許年代久遠,但都乾淨肅穆,儀式一絲不苟,令人不由得心靜心誠起來,可是在大陸廟宇感覺似乎靜不下來,有種浮躁的,人工味太重的感覺。碰到的和尚素質也不高,記得到東台禪寺和佛光山參拜時,碰到的和尚都令人有肅然景仰之感,因為他們"腹有詩書氣自華"。可是大陸的廟宇,甚至是少林寺,碰到的和尚都沒有那種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