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創作給我的不僅僅只是做作品,因此想與大家分享自己在創作當中所感受的事情。
但因為我自己看完,覺得內容篇幅過長,怕大家無法消化吸收,假如想好好的悠閒觀看,是否會變的很燒腦。
所以我會分為幾篇來分享。
雖然在這條創作旅途中,常時時刻刻反問自己,這條路是對的嗎?是不是要換個方向呢?
相信各位可能在自己選擇的事情上,不論是工作也好,研究也好,或是學習也好,有時在空檔時間中,或是自己所獨處的情況下,會自問是否這是最正確的決定?會不會其他的會更好?
確實,人在獨自時,我們常常會不經意面對自己,可能是激勵自己,希望自己加油!也可能責備自己沒有做對事情等,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這卻是也在幫助我們成長。
回到我這篇想討論的事,如果大家想要更認識我,您可以在我的個人頁面,或是專題裡
藝術不歸路的「向心之旅」這幾篇當中簡單地了解這段過程。
《說真的,在大學以前,我從來都不會去思考,我未來的路可能會是什麼?》
但如果您從小就已經確定,而一直到現在都是您要朝向的目標,真的非常恭喜您能夠始終如一。我其實滿羨慕這樣的人,倘若我能從現在回到過去,重新選擇,可能自己的目標跟技術就會更加成長,不過這當然是不可能的。
獨處,看似寂寞,卻是充實自己
在我小時候可能自己內向,也不太會去跟其他人或是同學聊天,我回想可能一天都說不到十句話,也不知道什麼原因,總覺得很不喜歡跟別人在一起,比較喜歡自己獨處。而我爸媽有跟我說,覺得我可能有自閉症,但到現在也不知道當時是不是如此。
可能基於以上原因,因此家人便讓我去學習音樂,當然也有過畫室學習幾堂課,不過年紀太小,所以也不知道實際狀況,只記得我媽跟我說:「是我自己說不想要跟大家畫一樣的東西。」然後之後就沒再去了。
我回想過去,小時候確實很享受自己在家畫畫,或是自己摺紙之類的。如果在學校,我就是那個當下課時,可能大家都衝出去打球或是找同學聊天,卻喜歡在自己位置上看書或畫畫的人。
所以我不太愛跟別人說話的情況一直都沒變,像是爸媽帶我去學音樂時,老師的勉勵或指導,與同學之間的對話,雖然可能話語有在增加,但其實還是很少。自己認為可能是在發現我好像比別人懂讀書與畫畫,比別人會做美勞之後,逐漸同學都會來訊問我,而必須回應來回答問題,才在當中比較會去說話。也或許如此,我更想要加強我對於繪畫與美勞的能力。
我一直以來都滿習慣在獨自的時候做事情,可能是設計圖稿、行程規劃、學習事務等,就算在很多人的場所,也變得滿會轉換在自己的世界,或許如同陶淵明所說:「心遠地自偏。」的那種感受吧!在這個狀態中更清楚自己當下要的是什麼,便能接著後續要做的事情。
想像,是無中生有的創造
自己在兒趣時期除了畫畫之外,同時也喜歡看書,但不只是一般故事書或是一般學習的書籍,也喜歡看「漫畫」。或是下課回家,記得是下午五六點左右,也有很多日本的「動畫」,甚至當時的電腦與電視遊樂器中有著許多遊戲可以體驗。從這些漫畫、動畫、遊戲之中,能夠感受到不同作者的畫法與色彩運用,也能從中體會到超現實的樂趣,畢竟內容通常都是虛構,同時呈現出許多不同的想像空間。
在動漫畫,以及遊戲的接觸下,當時我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創作,但卻使我很想試試,如何構思出自己想要的故事,因此就從四格漫畫開始,設定劇情、角色,還有畫面。雖然後來並沒有持續,但卻讓我稍微體會到初步的創作感受。
在經歷這些過程後,可能潛意識感受到,這個微小的內心聲音。我接著從我喜歡的遊戲角色中,試著改變外貌、服裝,或是配件,也嚐試將這些物件做出來,如果用現在的方式來說,算是角色扮演,也就是COSPLAY的概念。試圖將想像的東西實體化,這個過程讓我體會到樂趣與成就感,持續在往後的大學使我邁進了「立體」的領域之中。
從虛擬的世界回到現實社會中,想像也將我帶進了無限的空間中,有了它,反而在日常生活當中多了許多新的角度,來積極「思考」。如何能讓自己可以學習不只限於當下的環境中,需要勇於突破,才能發展出更特別的人生經驗。
雖然感覺不是很容易的事,但試圖去改變轉化自己的生活體驗,更能提升自我的價值,以及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展現。
《期望大家獨處中想像未來的世界是充滿希望》
待續…
謝謝您願意給我您寶貴的時間來觀看! 如果有任何想要更加了解我的朋友,後續可能會有不同的視角,來說明不同的面貌,也都歡迎可以與我討論或分享給我您曾經也遇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