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6/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冒險前先用MVP(最小可行性方案)

    也許你身邊也曾經聽過有人抱怨過,就是某個身邊的親朋好友,「突然」對某件事情很有興趣,於是積極投入各項資源以及心力,做了一段時間之後,可能遇到挫折或是不順利的情況,遭受許多打擊之後,就黯然退場。退場之後,就會悻悻然地說「早知道」會這樣,「當初」不該投入許多的資源以及心力,最後還要退場,簡直賠了夫人又折兵。
    天兵的決策 - 一開始投入100%
    最近我從會計師朋友身上,就聽到一個非常天兵的例子,在接洽的客戶當中,其中一位打算近期要來創業,創業內容則是為人力派遣公司,而且要派遣的行業最近剛好又因為疫情關係,整體市場非常慘。這時候要貿然創業進場,實在是個非常大膽的決策。
    正當我以為,這位客戶是不是有某些高瞻遠矚的計畫時,會計師朋友這時才跟我說,這不是高瞻遠矚而是有勇無謀。原因在於這位客戶預計創業貸款資金為100萬左右,然而光是每個月初估的人力成本至少就是20萬。意思就是這樣的資金頂多撐五個月,這家公司就會因為資金不足倒閉,而且還是在疫情期間生意很慘淡的情況下進行,真的能夠成功的機率實在微乎其微。
    測試要用MVP
    換個場景,如果我們要開始學習某個樂器,你會選擇在一開始就買一把「高價頂級」樂器還是「平價初級」樂器呢?
    相信許多人都會選擇後者「平價初級」,原因就在於在初始,我們也還無法知道是否會有興趣甚至能力持續學習樂器,所以先以初級樂器來做「試驗」,假設後續演奏不錯,也保持很高的興趣,進階的時候再考慮買一把更高級一點的樂器。
    這樣的方式就是,MVP(最小可行性方案):也就是為了測試可行性,只要具備「夠用的功能」以及「最小數量」,來進行最初步的測試。避免一開始投入過多的成本,以至於後續產生較大損失。
    不同的情境,同樣可用的思維
    透過上述兩個例子,其實可以感受到是不是非常類似的情況,然而許多人在創業以前並沒有做過MVP的測試,而是直接貿然就投入大量的資金與成本,最後無功而返,甚至還會欠了一堆債務。然而其實這兩件事,其實可以運用同一個思維來做。
    甚至運用到「轉職」上,也可以用相同的思維。比如說,轉職到另外一個領域的時候,是否可以先「見習」,對於新工作先有些基礎認知,再評斷是否適合新工作。這也是一種MVP的方式
    MVP是種非常好用的測試方式,尤其在製造業上也是很常見的,相信你一定聽過「測試版」或是「試用版」等等,這些初級的產品都是一種「可用的雛形」,再透過不斷測試後,才會推出正式的產品。
    所以當想嘗試些新事物的時候,就可以多善用MVP的概念,一開始並非全力投入,而是採用「試看看」的心態,做出一個東西或是一件事情,最基礎可用的狀態,在評估是否要再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下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