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好書推薦 老香港的美學印記 你可能不知道香港的某個故事 《香港老美》

    圖、文:sAmI
    《香港老美》預購連結:https://bit.ly/3gNPFpH
    在香港土生土長,也未必認識到香港。香港雖說是個多元文化之地,但集百家之大成,延伸一套自己的文化,也有一套自己的美學。
    時代進步,環境不停地轉變,我們由纜車發展到電車,然後出現巴士和海底隧道,到今日屯馬線開通了,由屯門去馬鞍山只要74分鐘。在發展的時候,我們也不忘要珍惜前人所留下的一切,有些美美的東西,也因為時光和時代的飛逝,或許變得不再重要。
    疫情下人人都困在香港,何不在這個時候好好認識我們成長的地方?

    從工作開始認識香港 為女兒留下香港印記

    《香港老美》這本書,由曾經替香港歷史學家鄭寶鴻先生著作任編輯的黃慶雄先生,再加上他編輯過無數本關於香港旅遊的書,從這些作品裡啟發他要把香港的文化與美學,好好的為兩位女兒紀錄下來。他在疫情下因為Work From Home,他由自己的家附近開始,提著相機,把香港島走個透。由英國人登上香港的地方-上環水坑口一帶,到從前的維多利亞城的範圍,憑著現在留下的痕跡,利用影像與文字,紀錄著各種香港的美學。
    作者因為紀錄北角皇都戲院的故事,更邀請張敬軒先生訪問,把他現住的大宅故事娓娓道來,細說這大宅與皇都戲院前身璇宮戲院創辦人「歐德禮先生」的家族故事。此書不是紙上談兵,而是作者親自走訪多個歷史地方,從相關人士的口中,去紀錄著當中的故事。
    廣告(請繼續閱讀本文)
    街角老美,作者帶大家遊歷他成長之地「北角春秧街」,與及當年華人公子哥兒聚居地的「西環七臺」。

    被遺忘的招牌書法字 由渠王到歐陽昌先生

    通常,寫這種歷史書,大多集中在英殖時代的歷史文化,但此書卻有許多篇幅在談招牌書法,這也是比較罕見。作者除了走訪港九舊大廈或唐樓,把各種招牌書法一一紀錄下來,然後再翻查書法家的資料,
    雖未去到深入研究,但已讓讀者了解到在港亦有各式各樣的中文書法就在自己左近,而且歷史還是悠久。
    作者還遊走各地,把我們常看到的「渠王」廣告文字,逐一呈現在書裡,非常生動有趣,原來從書中才知道,渠王先生的街頭廣告文字也有著自己個人風格,也知道他除了通渠,也會吸糞呢﹗這些藝術書法文字,原來就在你我日常間看到,或許,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們常忽略了許多值得記住的事。
    作者訪問了從前在皇都戲院經營招牌店「京華招牌」,也是招牌書法家。從紀錄皇都戲院的過程裡, 作者追訪到歌手張敬軒先生的大宅故事。
    手工之老美一章,紀錄了招牌書法與逐漸失傳的通花鐵閘。

    採訪皇都戲院與張敬軒 紀錄了歐德禮先生家族與香港的歷史

    作者紀錄了許多關於皇都戲院的故事,當中數皇都戲院前身璇宮戲院創辦人「歐德禮先生」(Harry Odell)的故事最為吸引。從這裡,作者追尋到歐德禮先生太太(Sophie Weill)的家族故事,原來和歌手張敬軒先生現在跟香港大學租住的百年大宅有關,這幢大它名叫「Alberose House」。張敬軒還花了不時金錢與時間,把大宅重新修復,並跟歐德禮先生的後人見面,把這幢大宅與Odell及Weill的故事一一整理,其跟作者分享,原來當時日軍侵佔香港時,也曾掠奪此大宅,而歐德禮先生在香港保衛戰受傷時,也曾帶傷回到大宅裡。因此,這大宅也紀錄著一段香港歷史。
    張敬軒大宅的介紹頁。

    結語:

    此書現只有網上預購,想先睹為快別等到書展了﹗筆者聽說有許多人買書來送給即將移民的朋友,希望他們可以留住一點香港的印記。
    《香港老美》預購連結:https://bit.ly/3gNPFpH
    筆者很喜歡作者在書背寫的字,真的,一切也不是理所當然的存在。
    《香港老美》預購連結:https://bit.ly/3gNPFpH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