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4|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35種種

    35之前,我對年紀敏感度是低的,年近30時,沒有焦慮,也沒有特別是什麼年紀該完成什麼事的緊迫感。chill,一切都隨性,覺得在現代,30s is new 20s. 但35後,我就有感了,各種典型的標籤浮上心頭,各種該與不該,在腦海中反覆思量。我想我就是如此遲鈍吧。
    連我記得的典型標籤都很老派,敗犬。我想這充滿歧視,但又貼切的標籤,已經大大地貼在我臉上了。年紀35,未婚,自己養自己,自己靠自己。其實以上的形容,都是我自己追求的,我喜歡自己活得自由,無拘無束,應該是滿意這狀態的。但一旦落入世俗眼光,我就是活脫脫的敗犬。我沒自己想得脫俗,那些世俗想法仍會閃進我腦海。
    該與不該。我已開始想,我還能這樣穿衣服嗎?都35了。有這想法的瞬間,我是矛盾的,覺得自己該要有更符合年紀的裝扮,又同時討厭想法不開闊的自己。總是會拉扯著。前些日子,去參加屋頂派對,好久沒去跳舞了,好不容易遇到了與我年紀相當,又有時間可以一起喝酒玩樂的朋友,開心跳舞,開心認識新朋友。原來新朋友們都是小朋友,勉強叫我阿姨都沒問題。我以為我與他們頂多5-8歲的距離,殊不知我們是完全不同世代。阿姨當然沒表示自己年紀。看對眼的男生,現在也要小心翼翼,一不小心會有犯罪的感覺...到底與我年紀相當的人都去哪了呢?我是否去了與年紀不相當的場所,做了與年紀不相當的事?但與年紀相當的事是我要的嗎?究竟是我不要,還是我追求不到呢?
    環顧周遭同齡友人,他們都忙著組織家庭,積極規劃財富自由,設定了各種長短期目標。我依然我行我素,只是忙著撕掉自己不小心貼到臉上的標籤,繼續邊矛盾邊摸索的活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