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7/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的好書單|YOLO人只能活一次與《一人公司》心得

朋友開了11年有水準的咖啡店決定結束店頭經營了
從一開始虧損到穩定,自製餐點、甜點烘焙、濾掛包、咖啡教學,疫情開始餐盒外帶外送
「到底到了最後,就是非常非常個人的決定了。每一個項目,都有可能有可為,在這同時,每一個項目也都要投入更多更多的成本:不僅僅是經費,更多的是時間。而這個問題,最終會回到我身上:我要不要再花一個十年,再做一次轉型?」他說
美國最新統計顯示,400萬名員工遞出辭呈,創下20年來的新高。背後原因:一是,疫情讓工作人深刻體會到,所謂的鐵飯碗(job security)並不存在,也讓大家發現,原來不是每件與「工作」相關的事,都必須人在辦公室才能完成,那麼每天花那麼多時間通勤的意義到底何在?為何不拿來陪伴家人或是做自己想做的事?二是,更多人嚮往YOLO思維,也就是You only live once(人只能活一次)
因此《大西洋》等媒體才會指出,大離職潮在40歲以下的年輕工作人之間,以及身有所長的專業人才之間特別明顯。
認真的看完《一人公司》,更有體悟,許多衝擊著我們過去習慣的思維模式,成長真的好嗎?我們要多少?我們如何定義「足夠」?我們到底為了什麼工作?為了什麼而創業呢?
一種思維:創造一個你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保有高度的自由,和一個工作與生活平衡、「生活型態」的企業。
一人公司的基本核心概念就是:質疑成長的企業
關鍵字是「質疑」,而不是「成長」,更不是「一人」。
「更多」往往是比較簡單的答案,而不是最聰明的方式。盲目成長,為了餵養這個野獸,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投入更多,更多員工、花更多錢、建立支援系統,但也代表著更加複雜、更多成本、更多責任
如何在不成長的情況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思考能力及專注在「更好,而不是更大」的定力是我認為一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一人公司不只是成為自由工作者,而是更符合創業家的定義,利用系統、自動化及流程,來建立長期企業。所以一人公司不是反成長或反收入,也不一定是真的只有一個人,而是一種精神跟思維,先質疑成長,如果有更好、更聰明的前進方向,便會拒絕成長。
三個重點:
1。圍繞著你的生活來建立事業
大部分的人想創業,通常從商業模式開始,然後當他們的日子充滿他們不喜歡的任務時,就會變得不開心,我們最應該想清楚的是:我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我要如何過日子,再去思考我能創造什麼產品或我能提供什麼價值
對於你的企業經營目標而言,就是讓你的價值觀付諸行動,所以確立你的目標其實更關乎你的個人價值觀與道德觀,而不是跟商業計畫或行銷策略有關。
我們常聽到的「追隨你的熱情」其實是不負責任的建議,目標跟熱情是完全不一樣的兩件事, 200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學生對體育、藝術和音樂的熱情高於其他方面,但在所有工作中,你只能找到3%的工作是跟這些行業相關,喜歡咖啡跟經營一家咖啡店也是完全不同的,咖啡店老闆的生活或許不是你當初以為的。大部分的人以為是先有熱情,但其實熱情是努力工作之後才產生的。
2。多種技能組合
投入更熱情的工作生活時,有兩個關鍵因素:「技能」與「可行性測試」,是很多成功講座沒告訴你的。很實際的,當你還必須顧慮生計時,這必須放在「勇敢追求夢想」之前。
能力與自主權是一體的,必須先有核心技能,還要發展出一套技能組合,包括業務、行銷、專案管理、客戶維繫能力等。專業很重要,但要在商業領域持續發展,因為存在太多不確定性,知道「很多事情的一點點」變得越來越有價值,成為擅長某件事的通才。
3。可擴張的系統
成長真的不好嗎?可是亞馬遜的貝佐斯說,有些事是一定要有企業規模才能做出來的。的確有時候,成長是有必要的,前提是與整體目標一致,但一人公司的思維是,藉由簡單、可重複的系統來推動規模,而不是投入更多人力或資源。
現代的科技帶來更多機會,生產系統的自動化、品牌與生產獨立可以創造出更有彈性的系統。許多協作工具及平台也可以提供可擴展的合作系統。社群媒體與電子報,都是可以無限擴展的系統,創造出一對多的關係
其實我們應該要感謝疫情,很多趨勢、事情和決策,其實都是必然發展的,疫情只是加速,攤開來。是一個好時機檢視自己的免疫力,自己健康的、生活的、精神的、工作的、財務的、企業的免疫力。
最後還是借用咖啡店老闆朋友的話:「我想讓你們知道,我很好,我們都很好。如果不是這次疫情,或許我們不會那麼快速地進展到下一個階段,進入下一段旅程:因為這實在是太舒適的一個家。而舒適,永遠是心志的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陳虹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